本帖最后由 启疾光 于 2019-11-27 17:32 编辑
大人抱着孩子冲进诊室,外面温度 38℃ 孩子发烧到 40℃ ,还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毛毯是长袖、长裤……孩子身上滚烫却没有一点汗,昏昏沉沉地耷拉着脑袋...... 这个情景,是儿科医生庄睿丹老师在接诊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幕。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发烧都有着一种误解——发烧要捂汗,汗发出来就能退烧。然而,这种「退烧方式」不但不能退烧,反而对于孩子还有致命风险。今天我们请到庄睿丹【1】老师,来详细说下,孩子发烧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捂汗。
很多大人喜欢给孩子发烧多盖,因为觉得捂出汗孩子就可以退烧。这是一种对于「退烧」「出汗」本末倒置的错误理解。我们先说下发烧的机制,发烧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温上升期 人体有体温调节中枢,就像一个房间的空调一样,维持人体的体温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生病发烧的时候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就像房间空调的温度从 37℃ 调到了 38~40℃。 发烧的时候,人体的体温调定点上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来维持 38~40℃ 的体温。这时候,孩子的体温是持续升温的(有时还特别快),有时会伴有手脚冰凉、打寒颤的情况。 第二阶段:高热持续期 体温达到人体体温调定点的温度,寒颤停止、四肢转暖,体温不再往上升。 第三阶段:体温下降期 如果疾病好转或者吃了退烧药,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往下调了,多余的热量会通过出汗的方式排出来。
所以,人体并不是出汗导致的退烧,而是体温下降了,通过出汗排出多余的热量。你捂或不捂,退烧到出汗的时候,自然会出汗;不到出汗的时候,你捂着,汗也出不来。捂汗对于成人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孩子来说,「捂汗」可能会导致病得更严重,甚至会要命。 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并不完善,在发烧 +捂热的状态下,不仅无法出汗排热,反而会因为不能散热导致热量在体内储积,导致体温升到比调定点更高,出现 41℃ 以上的超高热。 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脱水或「高热惊厥」,1 岁以内的孩子更有「捂热综合征」的危险: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严重时致死。多方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捂热综合征占新生儿疾病构成的 30%~65%,死亡率高达16%~21%,而后遗症发生率达到了 46%。
孩子发烧,这样处理最安全 不仅仅是捂汗退烧不靠谱,温水擦浴、退烧贴,也是费力不讨好的退热方式。孩子发烧不是一种病,而是疾病的表现症状,不论是物理退烧还是药物退烧,目的并不是治病,而是让孩子更舒服。比较安全的退烧药只有 布洛芬(美林)和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含有其他退热成分的药不要随意给孩子服用。 在发烧期间孩子的穿衣和盖被也一样,「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如果孩子会说自己冷,适当盖一点就可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会表达或家长觉得难以分辨的小宝宝来说,发热时更需要注意不要捂热。减少衣被,开空调,都可以帮助散热。
注:【1】庄睿丹:浙江大学医学硕士 丁香诊所儿科医生 丁香园妈妈作者。 本文转自“丁香园”《 关于大夏天婴儿捂汗 有话要说》,该文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