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的抗疫实践:“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
庚子年初,新冠疫情突袭荆楚大地。武汉告急,湖北告急!
202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尽快明确诊疗程序、有效治疗药物、重症病人的抢救措施。2月10日,他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再次指出,“坚持中西医结合”“坚持中西医并重”。
面对大疫,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的信任与认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迅速行动,动员部署中医药系统全面投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3个月的时间,5批国家中医医疗队773人驰援武汉,中医药系统近5000人奋战在荆楚大地。面对未知的病毒,“三药三方”的确切疗效惊艳世人。凝聚着中华民族博大智慧的中医药没有辜负人民的期待。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高度肯定了中医药在此次抗疫战场的表现,他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再次谈及中医药的贡献,并亲手为张伯礼院士颁发“人民英雄”奖章。
而如何让中医药有效的抗疫经验走出国门,被世界医学界认可?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道出关键一招:“既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
2021年3月,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科学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
总书记的话语,声声入耳,化作中医药人的切实行动。从迎战“德尔塔”变异毒株,到应对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在全国两年多的抗疫实践中,中医药深度参与疫情防控,贯穿“防治康”全链条,有效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中医药的多靶点多通路起效的作用机制得到了科研证实,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今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正式发布,世卫组织肯定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安全性、有效性,鼓励成员国考虑用中国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应对疫情,这也表明未来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仍将大有可为。
命运与共的国际视野:“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放眼来路,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中医药从未像今天一样,与世界的距离如此之近,与世界的交流如此之深,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深邃思考与思想指引密不可分。
2013年8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指出,愿继续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同年9月,习近平在比什凯克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表示,传统医学是各方合作的新领域,中方愿意同各成员国合作建设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传统医学资源为成员国人民健康服务。2015年,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再次提出“愿同各国研究探讨中医药合作、简化人员签证和劳务许可手续等举措”。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前往瑞士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在这一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世界卫生组织的历史性时刻,针灸铜人被当作国礼相赠。习近平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在致2017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中,习近平不忘为中医药点赞,“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
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提出,“我倡议五国召开传统医药研讨会,探索传统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方面的作用,为全球疫情防控增添有力武器”。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中方倡议成立本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为各国开展传统医学合作开辟新路径。在与哈萨克斯坦、马耳他等国家领导人通电话时,习近平亦多次提及传统医学领域合作。
今年4月,在致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的贺信中,习近平表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密切公共卫生领域交流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维护各国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方向清,任务明。总书记对中医药走向世界抱以厚望,中医药人自当努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如今,面对全球严峻的疫情形势,推进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刻不容缓。当前,中医药的传播范围已扩大至196个国家和地区,建成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和56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药纳入多个政府间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打造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文化传播品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党和人民期盼中,中医药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发展必将绘就新的华章。( 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李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