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7|回复: 7

[国内中医药传承] 中医药人才培养,各地亮点纷呈

[复制链接]

2

主题

12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2-8-19 20: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中医药人才工作会议发言摘要

广东:打造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强磁场”

     “人才是第一资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庆锋介绍,广东不断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引领“第一资源”成为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的关键推动力。
     为打造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广东在人才项目支撑和人才引育两方面发力。该省打造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孵化器”,建设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等,携手港澳建设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横琴中医药产业园,初步形成以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澳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双“引擎”格局。实施“葛洪中医药人才计划”和中医师承“薪火工程”,布局建设33个高层次和基层人才培养基地、40个中医药重点学科,培养100名领军人才、100名杰出青年人才、遴选100位名医带200位基层骨干,构建领军人才、杰出青年人才和基层骨干人才有机衔接的中医临床人才梯队。
     打造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强磁场”。广东首创“跨地区拜师”“集体带集体”“脱产跟师”等培养模式。同时,省财政投入3亿元用于引进培养拔尖中医药人才及团队。深圳市财政投入1.69亿元引进13个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团队。广州市黄埔区出台中医药领域特色人才分类支持政策,引进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和中医药交叉学科领军人才,每团队资助可达1500万元。此外,该省简化港澳中医药人才招聘程序,开展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对港澳高层次急需紧缺中医药人才实行直接业务考察招聘。成功开展大湾区内地城市公立医院招聘港澳中医师试点。据统计,近年来全省各级中医药机构以多种方式引进院士4名、国医大师数十位。
     广东还为中医药人才打造环境优越的“栖息地”。广东省珠江学者、特支计划、科技进步奖评审单独设“中医与中药学”组别。在职称评审方面,该省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重点评价运用中医经典理论、使用中医诊疗手段、运用中药处方能力及师带徒情况。开展港澳高层次中医药人才职称认定。同时,加强民间中医药技术和人才遴选。实施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以及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2

主题

12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8-19 2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创新实施中医药“三经传承”战略


     “基层强,才是真正强。”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立祥介绍,近年来,山东省把培养好基层中医药人才作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治本之策,着力建设高质量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张立祥表示,要做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源头文章。围绕院校教育这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山东积极构建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体中医类专业本科学生开展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加强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完善中医全科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标准,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全科教学方法,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山东中医药大学《全科医学概论》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中医全科医学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学科。
     在构建基层中医药人才特色培养体系方面,山东创新实施中医药“三经传承(学经典、用经方、传经验)”战略。建设山东省中医经典教育教学中心,组建临床经典基层教学团队。省财政投入资金4000万元,实施五级中医药师承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8个,遴选指导老师1000名,培养继承人2000名。积极推进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整理和基层推广工作。2021年,遴选中医药特色疗法148项,组织1000余个医疗机构定向签约,培训3万余人次,提升基层中医临床诊疗能力。
     为了激发中医药人才服务活力,山东省建立基层名中医药专家遴选机制,“十四五”期间,计划遴选基层名中医(药)专家750名,并确定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1500名跟师学习。在职称评审中,对中医药人才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价,适当向基层倾斜,全面落实乡镇卫生健康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创新建立基层职称制度,参加基层高级职称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论文、科研不做硬性规定,重点考核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能力。截至2021年底,山东已有856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取得基层卫生高级职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8-19 20: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建立集聚行业领军人才的大平台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胡鸿毅介绍,上海将中医药人才纳入“海尚名医”人才计划体系,构建了中医药领域优秀青年人才、骨干人才和领军人才梯次成长的路径。中医药人才相关配套政策与其他专业领域完全一致,并在评审、名额和评价方面实行“两单列一差别”。同时,推动中医医院建立分层培养、目标激励、多元发展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人才发展新模式。上海强化医教协同、产教融合育人。在持续探索中医师规范化培训“5+3+X”模式的基础上,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本市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率先探索中医药继续教育规范化管理体系。以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传承创新中心,以及市级临床研究中心等为抓手,突出政产学研用“五力联动”,着力在实战中培育锻造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人才发展、制度为先。上海营造“大中医”人才新格局。为扩大中医药人才范围,率先推出中医从事康复和西学中人员分类管理等制度,不断强化西医医师中医药知识技能,近5年来已有2000余名西学中医生结业。此外,上海印发第一个省级中医药师承教育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实施流派传承创新团队计划,形成以传承人为主导的高层次跨学科人才中医师承教育制度。在构建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方面,上海持续开展市区两级名中医评审,出台19条支持体现名医名家中医服务技术价值的医保政策,激励技术创新和特色发展。
     上海在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发力。创新中医药继续教育模式,建设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优才学院)。探索建立集聚行业领军人才的大平台,整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科学院,以及复旦、交大、华师大等高水平院所科研资源,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催化剂”,建立中药学科、交叉学科、科技人文学科、人工智能与装备工程学科等人事管理改革试验田,推进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中西医协同育人。依托国内一流的西医院校和中医院校共同创立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启动市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提升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发展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8-19 20: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中医科学院: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第一工程”


     中国中医科学院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弘扬青蒿素精神,着力培养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队伍。
     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查德忠介绍,中国中医科学院始终把人才作为强院之本,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第一工程”,着力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核心基地和创新人才聚集高地。瞄准领先学科建设和重点发展方向,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大创新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力度。成立以院士、国医大师为主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发挥高端智库作用服务发展大局。持续开展“学习屠呦呦、弘扬青蒿素精神”活动周,激发科技人员传承创新、担当作为的内驱力,为实现做大做强战略目标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中国中医科学院创新模式培养人才。着重培养领军后备人才。实施创新团队项目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实施“中医+”“+中医”多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着重培养外向性人才。与美国、奥地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建立了长期人才培养机制,10年来共派出200人。同时针对中医药发展中特殊人才,建立“容与养”的培育措施,开展特殊学科人才研修项目和“定单式”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得到优化。
     为活用好各类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多元科研激励体系。职称方面,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完善职称评审办法;考核方面,推进分类评价,探索“项目—人才”“赛马、里程碑、硬指标”评价模式;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探索经费包干制,设立科技创新工程人才专项经费。实行科研与管理相互赋能。针对科研业绩突出、团队领导能力强的科研人才,给予管理岗位锻炼,提升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培养科研领军后备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当主角,挑大梁”。
     此外,中国中医科学院注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加大引进人才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8-19 20: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制度


     “四川现已形成涵盖医药护技4个类别、26个专业的中医药高级职称评价体系。”四川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介绍,四川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探索改革,全力提升中医药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建立机制,高位统筹。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工作,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中医药人才发展单列专章,明确建设中医药人才高地、科技创新高地、文化高地;2020年起,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纳入市(州)党委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并单设中医药人才发展指标。全省21个市(州)均设立中医药局。
     在中医药人才评价制度方面,四川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完善人才评价制度。积极推进职称制度改革。针对具有中医药专业技术背景的中医药管理人才队伍、日渐壮大的中医治未病和中医药健康管理人才队伍,新增中医药管理、中医治未病、中医药健康管理3个专业。针对从事中医康复、推拿等工作的技能人才不能晋升医师职称的问题,新增中医技师类别职称,打破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界限,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单独设置基层中医药高级职称类别,对基层中医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进一步促进基层中医药人才职业发展,稳定和壮大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截至2021年底,四川省拥有中医药高级职称资格,并坚持在中医药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1万余名,其中有1000余名活跃在基层一线,成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中坚力量。
     四川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目前拥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岐黄学者等高层次专家20余名。支持成都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科学院、省中医院等中医药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引进院士10余名,并以培育本土中医药领域院士为目标,在全国率先培育中医药院士后备人才15名。同时培养了省名中医、青年名中医为骨干,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名中医队伍人才1000余名,中医药科研、教学、产业、文化领域的领军人才2000余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8-19 20: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医药大学: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坚持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全方位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着力打造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体系。2016年以来,该校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6人、岐黄学者15人、青年岐黄学者5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介绍,在建立全方位引才育才体系方面,学校坚持引育并举、专兼结合,实施“壶天人才计划”,畅通博士后—优秀青年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成长“全链条”。设立人才特区储备人才,围绕学科设岗引育人才。设立青年人才成长特区。学科急需的优秀应届博士毕业生和拟出站博士后,可直接申报壶天青苗学者。设立人才选聘特区。不唯学历职称,只看医德医术,面向海内外公开遴选临床疗效突出的中医人才担任学校临床特聘专家。
     此外,为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该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实际能力和创新成果,增加多样化学术评价指标,在职称评审中建立必备条件与可选条件之间的转换通道,允许用高质量可选条件替代部分必备条件,激发专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卓越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在年度绩效奖励中设立潜心教学优秀教师奖、最具影响力学术成果奖、创新攻坚管理奖三大卓越奖项。建立中医药特色的评价体系。在职称评审中建立适合基础研究人才和中医临床人才的特色评价绿色通道,突破论文、科研课题等方面的限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8-19 20: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突出闽医特色人才培养


     “实施福建省中医固本工程和闽医人才培养工程,以需求为导向,以条例为规范,以规划为指引,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辉分享了福建省传承创新发挥特色,依法推动中医药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经验。
     陈辉介绍,福建突出闽医特色人才培养。加强学术流派建设。目前具有24个闽医学术流派,建设2个全国、22个省级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实施闽医学派名医影像记录工程,先后建设一批闽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培养了一批特色传承人。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出台《福建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启动实施首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实施国家、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选派人员到各省内外名中医、国医大师所在单位跟师学习。累计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01人,确定师承指导老师324人次,培养继承人585名。同时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培训。开展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建设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1个、国家中医规培基地12个,基层实践基地8个,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16个,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中医药人才。近年规培结业考核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
     福建还注重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定向委培中医专业人才,出台《福建省2021-2023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从招聘、培养、培训等环节协同发力,实施公开招聘一批、定向培养一批、培训提升一批等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三个一批”计划,夯实基层人才基础。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带徒工作。在全省遴选270名指导老师,为每位指导老师配备2~3名在职在岗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作为继承人,现已完成第一批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454名继承人结业考核合格,有力促进基层中医药人才能力水平提升。优化基层人才发展环境。制定切合县域中医药人员特点的职称政策,改善基层职称晋升空间,适当提高基层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8-19 20: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省中医院:打造“三家型”人才队伍

本帖最后由 必爱 于 2022-8-19 20:21 编辑

     江苏省中医院切实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立德树人,以国医大师精神为引领,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三家型”人才队伍,有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介绍,医院秉持建设“学府型医院、学术型科室、学者型医生”理念,筑牢中医人才高地。一是培养医学专家型人才,坚持“引培并举”,以国家、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选拔培养为抓手,培养壮大中医药领军人才队伍,打造中医临床医学专家。二是培养医学教育家型人才,在临床医学专家的基础上,培养历练其临床教学能力,形成临床与教学两手都过硬、符合大学附属医院属性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培养医学科学家型人才。医院制定《科技创新十条》,激发人才潜心中医药科研的积极性,通过实施院内“高峰学术人才”项目,培养一大批训练有素的医学科学家,努力在全院形成求贤若渴、群贤毕至、见贤思齐、蔚然成风的良好风尚和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同时,该院组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人才建设办公室”,制定医院中长期人才规划,实施“333人才战略”,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做到“老中青”老有尊严、中有成就、少有前途,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生动局面。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字:记者方碧陶、王青云、李芮、秦怡文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