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川府发〔2022〕25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现将《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2年8月20日
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我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动四川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围绕“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以问题、需求、目标为导向,充分激发和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
(二)建设目标。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集中实施一批重大改革项目,推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成果。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中医药创新改革的策源区,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和推进区域协调、共建共享的领先区。到2025年,四川中医药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全国领先,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全国领先,中医药服务水平、全产业链发展及保障能力全国领先,成为全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四个格局”。
1.构建坚强有力的管理格局。全面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实施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两项建设”,市、县两级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强化中医药管理部门统筹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发展职能。各市、县明确承担中医药管理职能的机构,进一步增强中医药工作能动性。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投入责任,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中医药特色发展。
2.构建契合规律的保障格局。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制定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建立符合中医药规律的中医医疗服务卫生技术评估体系,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使用,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遴选和发布中医优势病种,探索适合的医保支付方式,建立中医药临床应用激励机制。创新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实施分类评价,引导规范第三方评价,推动建立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后评估制度,探索“科技+中医药”联合立项模式,在省科技成果奖励申报评审单独设立“中医药”组。健全促进中医医院“姓中”的评价机制,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建立政府支持中医医院特色优势发挥的财政投入、医保支持、人才培养、薪酬分配等考核机制,在中医医院评审和中医医疗“三监管”平台中优化完善中医药特色指标。建立地方中医药发展成效的评价机制,构建全方位反映中医药发展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发布市(州)中医药发展指数、均衡指数等。
3.构建均衡可及的服务格局。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加快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建成一批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县级区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开办传统中医惠民诊所7500家。强化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建成一批区域中医疫病防治和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20—30个省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中心和中医经典传承中心,中医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糖尿病及并发症、肿瘤、艾滋病、肺纤维化等达全国领先水平。建设1—2个国家中西医医学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旗舰”科室、“旗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将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改建为相应层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实施1—3个国家级、10—20个省级重大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研究实施西医学习中医重大专项。依托现有资源建成四川省藏医医院、藏羌医医院和彝医医院,全面推进民族医院内涵建设,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到2025年,全省中医药年诊疗量上升40%,达2.1亿人次,中医药服务更加均衡可及。
4.构建链条健全的产业格局。建设一批高质量川产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中药材现代化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中药材现代农业(林业)园区,培育中药材产业集群,培育全产业链年产值超50亿元的中药材大品种2个、达20亿元的3个以上,力争中药材综合产值达1500亿元。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快中药工业转型升级,鼓励中药制药企业战略性重组,打造“企业龙头”,推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智能装备上市。健全中医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和运用体系,打造全产业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获取一批医药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20个,力争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0%以上。支持地方政府及中医医院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高地或产业集聚区。建强省、市级治未病中心和区域中医康复中心。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建设形态多样的中医药特色休闲度假区、景区和中医药健康旅游名街名镇等,力争建设40个中医药健康旅游高端基地,推出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县,着力构建全省“一核四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新格局。围绕竞技体育开展中医药治疗、康复及研发中医药抗疲劳等功能饮料、保健品,培养一大批中医运动技师指导全民科学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