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5|回复: 2

河南省关于加快医学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复制链接]

4

主题

10

回帖

2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5
发表于 2022-9-19 11: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
豫政办〔2022〕74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推动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更好保障全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创新摆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适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激活各类创新要素,提升协同发展水平,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全省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则。
  ——问题导向,需求引领。围绕人民期盼,紧盯问题短板,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威胁,对标国际前沿、国内领先,以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特色服务、品牌质量为重点,推动能力提升、服务创新、业态升级,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
  ——改革创新,加快突破。科学把握卫生健康发展规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增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重点扶持有能力达到国家最高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专科建设,加快推动前沿尖端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促进我省医疗技术水平提升。
  ——整合资源,打造优势。围绕生命科学向纵深发展、新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多学科融合的趋势,加强资源统筹配置、人才整合利用,全力打造一批全国一流医院和领军学科,在医疗服务、临床研究、人才培养、科技转化、技术辐射等方面发挥引领、支撑、带动作用。
  (三)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初步建成协同高效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争取在基础前瞻研究、防控适宜手段、临床转化研究等方面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持续推进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转型,大幅增强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继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形成梯次,有1所医疗机构科技量值排名进入全国前10,20个学科科技量值排名进入全国前10。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前沿尖端医疗技术加速进入临床应用,疑难危重疾病救治能力持续提升,省域患者外转率控制在5%以内。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7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2‰、5.3‰、9.5/10万以下。到2035年,我省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创新能力得到根本提升,对人民健康的引领保障作用更加突出,医学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有力支撑健康中原建设目标实现。
  二、“十四五”期间主要任务
  (一)重塑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新平台。
  1.创建国家创新平台。在我省生殖与遗传性疾病、肾脏病等优势医学领域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依托省医学大数据研究院,建成国家级健康医疗、数字医学大数据研究平台。(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卫生健康委)
  2.重建省医学科学院。重新组建融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省医学科学院,建立临床医学学科联盟,统筹全省医学领域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完整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医学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能力。(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卫生健康委)
  3.建设省预防医学科学院。依托省疾控中心建设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建设国内一流的公共卫生重点学科。(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卫生健康委)
  4.建立医学科技创新服务和转化平台。建设医疗大数据库、生物样本库、动物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技术应用信息服务分平台和省卫生技术评估中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服务。围绕医学技术转化和未来产业链谋划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技术转化与应用为一体的医学科技创新高地。(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科技厅)
  (二)激发医学科技创新人才新活力。
  5.加强医学领军人才培育。实现医学领域本土院士“零”的突破。支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引进2个院士团队。做好“中原名医”系列人才选拔培育工作,加强我省医疗卫生领域人才梯队建设,选拔培育一批医疗卫生领域中原学者、50名中原名医、10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
  6.加大医学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医学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10000名,其中省卫生健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名、中青年医学科技创新人才300名、基层骨干医师9500名。(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7.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育。培育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20名、拔尖人才100名、青苗人才1000名,建设高端中医医学创新团队。(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8.创新医学领域人才政策机制。围绕医学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发挥医疗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医学院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医学科技研发,培养、集聚创新人才。结合人才科研方向和学科发展需求,开展订单式、菜单式重点项目攻关,系统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人才结构性调整,做到有序衔接、梯次配备、合理分布。常态化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切实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环境。(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卫生健康委)
  (三)打造优质医疗资源聚集新高地。
  9.培育国家医学中心。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形成我省医学科技创新高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
  10.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心血管、儿童、神经疾病、中医(肿瘤)、呼吸、肿瘤、中医(脑病)、中医(骨伤)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其打造成为国内一流、辐射中部地区的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创新平台。大力引平台、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积极拓展妇产、眼科、精神、创伤等重点领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形成我省优质医疗高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
  11.建设省医学中心和省区域医疗中心。在豫北、豫西、豫东、豫南、豫西南等地区,建设国家布局的5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培育一批跨区域服务的高水平医院。围绕心血管、神经疾病、妇产、儿童、癌症、眼科、老年医学等专业,建设15个省医学中心和6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引领区域医疗同质化发展,构建我省医疗服务高地。(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
  12.建设省医学3D打印中心。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省医学3D打印中心,建设人工智能、组织工程学等学科转化平台,建成全国医工交叉合作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13.建设省级专病诊疗中心。加强临床研究网络体系建设,构建科学合理、高效运转的MDT(多学科团队),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省疑难危重疾病救治中心(专病诊疗中心),开展联合防治研究,提升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14.加强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重点支持生物制品(疫苗)、基因药物、细胞药物、中药、中药新型饮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新材料、化妆品新原料等领域的监管科学研究,开展科学、精准的个性化用药监管,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更好满足人民对药品安全的需求。(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药监局)     (四)构建县域分级诊疗新格局。
  15.实施县域医疗中心综合能力提升百县工程。加快推进105个县域医疗中心综合能力提升,全面推进胸痛、卒中、创伤、危重新生儿救治、危重孕产妇救治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有效承担县域内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疾病转诊等任务,全省70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做实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70%以上,推动实现“大病不出县”。(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16.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提质升级工程。重点支持300家中心卫生院提质升级,达到或接近二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推动服务能力全部达标。在全省培育一批有创新意识、有发展思路、有特色优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项目支持、技术支援等方式,着力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新发展的“四个100”实践样板(100个全专结合样板、100个医防融合样板、100个医养结合样板、100个安宁疗护样板)。(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17.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为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培养10万人以上卫生人才,其中通过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全科医生特岗、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引进14750人,通过基层骨干医师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在职培训65700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家庭医生团队20000人(5000个团队)。建立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培训为主渠道,融全员轮训、适宜技术专项培训、防疫应急知识培训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人才全方位培训体系。(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委编办、省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4

主题

10

回帖

2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5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11: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应对公共卫生安全和重大疾病防治新挑战。
  18.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推进省级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和市、县级紧急医学救援站点建设,建立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
  19.建设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依托省疾控中心创建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成省菌种、毒种等生物资源保藏中心。(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20.建设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以省疾控中心为龙头,做大做强省级疫苗临床研究基地,研究适宜我省的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新冠肺炎、流感、登革热、黑热病等输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检测、筛查和干预(新药和疫苗等)技术。(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21.建设慢性病防治中心。由省疾控中心牵头,依托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点,整合优势学科队伍,建设临床研究与创新平台,建立群防群治、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医疗体系。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为重点,完善专病防治体系,强化疾病防控适宜技术研发和推广,巩固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5%以下。(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22.提高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能力。全省检测能力达到每日640万管。其中,郑州市达到120万管/日,人口规模在800万以上的省辖市达到50万管/日,500万—800万人口的达到30万管/日,500万人口以下的达到20万管/日;省级机动检测能力达到50万管/日。配备充足检测人员,可通过特招等方式招聘医学院校高年级学生,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府国资委)
  (六)发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优势。
  23.创建国家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高标准建设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省中医院2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高标准建设中医药省级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争取建设国家级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省洛阳正骨医院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省级中医医院向临床研究型医院转型。(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24.建设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多发疾病和重大疑难疾病多学科联合攻关和临床协作。优化诊疗方案,推广成熟技术,研发有效药物,提高临床疗效。推动中医专科建设提质升级,向重点学科发展。建设1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6个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2个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推动中医儿科、骨伤等专科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学科,强化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能力。(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25.建设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加强中医药科研方法学、疗效评价、伦理审查等研究,推广应用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成果,力争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积极参与国家中医药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制定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七)拓展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新领域。
  26.实施普惠托育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以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为单位强化政策引导和统筹引领,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社区服务范围,逐步形成以社区托育服务设施为主体,以综合托育机构为标杆,以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为支撑,以幼儿园托班、工作场所托育设施和家庭托育点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样化普惠托育服务网络,实现全省所有城市社区托育服务全覆盖,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6个。(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厅)
  27.实施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支持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探索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在500个社区(乡镇)推广应用,推动全省社区居家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依托社区(乡镇)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中心组建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重点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依托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建设省缓和医学中心,探索智慧安宁服务模式,将多学科综合服务延伸至社区、居民家庭。(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28.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依托省人民医院、省生殖健康科学技术研究院打造省出生缺陷防治科技创新中心。建设5—8个母婴安全保障示范县(市、区)、8—10个妇幼健康全生命周期服务示范基地,打造5—8个省级妇幼专科联盟,推广10—15个病种规范化诊疗技术新方案。(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八)探索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新途径。
  29.加强医学大数据应用研究。依托省医学大数据研究院健全医学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体制机制,构建结构化、模块化研究平台,建立安全、标准的统一运行模式,建设数字医学研究示范基地,引领全省医疗机构数字医学研究加快发展。(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30.构建国家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国家远程医疗中心,构建“一个建设标准、一张医疗专网、一个应用平台”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推进跨区域、跨省份远程医疗互联互通,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31.建设智能医疗共享服务平台。布局5G固移融合医疗专网,实现医疗应用场景网络协同应用,打造省临床医学研究与智能医疗共享服务平台,推进人工智能、3D打印、区块链技术在医疗行业应用。建设覆盖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为基层医师、家庭医生提供诊断决策支持,带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32.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设施更新替代。支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建设医疗卫生信创适配检测平台,开展医疗卫生信息化网络及软硬件的适配测试。推进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核心设备和业务系统改造,加强信息化设施研发和示范应用。(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医学科技创新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科学规划医学科技创新工作,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整合优势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强化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滞留、挪用和非法占用。拓宽经费筹措渠道,鼓励社会资本以设立奖学金、基金等形式为医学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三)强化工作协同。省卫生健康委要牵头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协调各部门加强政策联动。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要完善人才引进和使用、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激励保障政策。省发展改革委要牵头落实国家、省有关政策和争取项目支持。省财政厅要按规定落实政府投入并加强资金监管。省科技厅要围绕我省疾病防治需求,支持医学科研项目,推动医学科技创新。省教育厅要加强医教协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省医保局要会同省卫生健康委加快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受理审核,对项目实行动态调整,促进医疗新技术及时进入临床使用,将符合医保政策规定的诊疗项目逐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四)强化评估考核。结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第三方评价,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医学科技创新项目开展评估、监测、考核、验收。加强政策解读,定期通报项目进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推进有力、进度较快、效果良好的实验室和项目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给予通报表扬;对推进不力、进度缓慢、效果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及时调整项目。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8月15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

回帖

55

积分

实习版主

积分
55
发表于 2022-9-19 11: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发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优势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将发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优势列为该省“十四五”期间主要任务之一。

  《意见》提出,创建国家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高标准建设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省中医院2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高标准建设中医药省级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争取建设国家级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省洛阳正骨医院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省级中医医院向临床研究型医院转型。

  《意见》提出,建设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多发疾病和重大疑难疾病多学科联合攻关和临床协作。优化诊疗方案,推广成熟技术,研发有效药物,提高临床疗效。推动中医专科建设提质升级,向重点学科发展。建设1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6个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2个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推动中医儿科、骨伤等专科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学科,强化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能力。

  《意见》提出,建设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加强中医药科研方法学、疗效评价、伦理审查等研究,推广应用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成果,力争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积极参与国家中医药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制定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意见》对打造优质医疗资源聚集新高地作出部署,在培育国家医学中心方面,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在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方面,建成心血管、儿童、神经疾病、中医(肿瘤)、呼吸、肿瘤、中医(脑病)、中医(骨伤)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其打造成为国内一流、辐射中部地区的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创新平台。

  《意见》对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育提出要求,明确培育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20名、拔尖人才100名、青苗人才1000名,建设高端中医医学创新团队。

  《意见》还提出,加强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重点支持生物制品(疫苗)、基因药物、细胞药物、中药、中药新型饮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新材料、化妆品新原料等领域的监管科学研究,开展科学、精准的个性化用药监管,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更好满足人民对药品安全的需求。(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青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