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克念:医院讳莫如深的绩效考核制度才是“看病贵”的症结所在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杨文俊一台设备吃掉了1600万元的回扣,吉林那边中医院医生玩命抢夺患者手中的化验单……一场被称为“史上最强”的医药领域反腐败行动正在持续深入推进,已有公开信息显示,截至8月14日,今年全国至少已有179名医院主要负责人被查。
“史上最强”医药领域反腐能否破解“看病贵”这个“老大难”问题?街头巷尾,众说纷坛,有看好的,有唱衰的,有乐观的,也有悲观的……有人说,“看病贵”是共性和普通性问题,如果腐败是症结所在,那各地的医院领导岂不是要一网打尽,医院岂不是要全军覆没?细想这话有理,“看病贵”原因很复杂,其症结究竟是什么?资深媒体人贾梦霞采访北大教授李玲的视频《医改11年,看病为什么越来越贵》值得思索。
贾梦霞说,“现在医改都11年,我们去医院的时候发现还是给你开一大堆检查,去看一个感冒有的也要500元以上,有人把医疗问题形象地比喻成大闸蟹和绳子,让你做一大堆检查,这就是绳子,卖的不是大闸蟹的钱,是绳子的钱。”李玲说,“原因就是全国的公立医院大概财政的投入占比不到10%,90%以上的收入要靠医院自己创入。”
对李玲的观点,笔者持不同看法。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财政投入不足与“看病贵”已没有了必然联系,也就是说没有因果关系;因为按这个逻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更加困难,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更少,那么过去的医院收费应该比现在更高才对;因为按这个逻辑,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个别医院经费充足,收费却不见便宜,反且更高;因为按这个逻辑,就无法解释虚增设备价格、一台设备吃掉了1600万元的回扣等医院领导的贪腐行为。那“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专家学者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医疗卫生投入严重等等,诚然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也确实对看病价格产生影响,但笔者认为这不是医生忽悠或吓唬病人“小病大检”“小病大治”的关键所在,正因为抓不住关键,所以“贵”就成了无解的难题。那关键到底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医院讳莫如深的绩效考核制度却少有人提及。
毛泽东说过:“坏制度把人变成鬼,好制度把鬼变成人。”邓小平说:“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成好人,一个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成坏人”。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小病大检”“小病大治”之所以泛滥,不是医生的医德医风变差了,也不是财政投入占比不足,而是医院对医生的考核机制出了问题,原来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丢弃了,变味变态的考核机制却大行其道。
笔者曾在乡镇工作多年,就拿计划生育工作来说,为什么哪些年镇村干部在执行计生政策的时候会采取抓人、清产、拆房等极端手段,是镇村干部素质低吗?非也,那都是被逼的,被计划生育考核制度逼出来的!在计生年终考核或飞行检查中,你这个镇你这个村的计生工作落后,被挂了黄牌,领导不但要公开检讨,还不能评先评优,不能提拔使用;被挂了红牌,实行“一票否决”,相关领导就地免职,好不容易挣来的“乌纱帽”没了,市、县、镇、村层层压力传导的恶果就是“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你说考核机制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其后果可怕不可怕,吓人不吓人?
需要声明的是,有考核才有动力,有考核才有进步,笔者赞成科学考核、支持合理考核,批评的是变味考核,反对的是变态考核。为什么医院对医生的考核会发生异变?那就不得不说医院不为人知的秘密。
公立医院的部门、科室众多,但大体上分为两大块:一块是诊治创收部门,一块是后勤服务部门。创收部门(有的大医院后勤服务部门如停车、饭堂也创收,这里不展开)主要有三大块,即门诊部(含急诊,下同)、检验部、住院部。那么,门诊部与检验部、住院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输送与被输送的关系。有没有人来检验、有没有人来住院,关键靠门诊医生的一张嘴,于是针对医生尤其是门诊部医生的考核制度就应运而生了。如有的医院要求门诊部接诊患者绩效考核达标线(及格线)设定为送院率30%、送检率50%,有的医院送院率、送检率达标线(及格线)更是高得“离谱”。如有的医院为了创收把送院率达标线提高到50%以上,这意味着门诊医生每接诊2个人,就必须忽悠或吓唬1个人去住院,否则就不能达标。
很多人很好奇,门诊医生的收入由几部分组成?如果不完成送院率、送检率究竟有啥影响?大体来看,门诊医生的合法收入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基础工资+绩效奖金(挂号提成、药品提成、检验提成、住院提成等)+其他固定补贴。从上述组成不难看出,送院率、送检率越高,相关门诊及医生的奖金就越高,超额完成任务的有的医院还设置超额奖;不完成任务受批评没奖励,超额完成任务受表扬有奖励,在这种机制下,如果你是门诊部负责人或医生,你会怎么办?
很多患者稀里糊涂就被门诊医生送进了住院部,稀里糊涂被做了手术,到老甚至到死都不明白,明明是一点小毛病,吃个药就能好,为什么会被送进手术台……现在大家是不是有答案了。当然,并不是所有医院都如此,不是所有医生都如此,从笔者及亲朋戚友的就诊经历看,声誉技术好的省级大医院,住院部一床难求,门诊医生就很少忽悠、吓唬患者。有的医院虽然名声不显,但该院的医生恪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古训,实事求是给患者开方治病,不为五斗米折腰,令人感动。
现在,我们找到了“看病贵”的症结所在,怎么办?这是各级政府和卫健部门要思考的问题,依笔者愚见这并不难,毕竟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各大医院都有微信公众号,每个月把医生接诊患者的送检率、送院率公布到公众号里,哪个是庸医哪个是良医自然一目了然,这既保障了老百姓的知情权,也是最好的政务公开形式。卫健部门只要加强监督,定期抽查,确保数字真实,同时对送检率、送院率不符合常理的医生进行调查,对忽悠或吓唬病人的医生予以惩处,相信必然能减少老百姓看病的开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作者:谭克念 作者系广东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