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20|回复: 6

[国内中医药传承]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实施方案

[复制链接]

2

主题

11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3-11-21 13: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精神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北京市中医药条例》文件要求,创新首都中医药学术传承制度,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决定开展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建设工作。现将《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见附件1)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分级分类实施“新3+3”工程

室站分类遴选。“新3+3”工程拟建设两类室站,分别是甲类(成熟类)与乙类(培育类),按照《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传承室站遴选标准(试行)》(附件2)进行遴选。其中甲类即成熟类“名医名家名师”传承工作室,以下简称“三名”传承工作室,主要针对已故的知名中医药专家;乙类包括培育类“三名”传承工作室、名医门人传承工作站、名医传人传承工作站。

过程分级管理。在“新3+3”工程实施过程中实行“六联动”行动计划,最终达成“六必成”目标愿景,对遴选入围的各室站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奖优惩劣,完善激励机制。

成果特色管理。“新3+3”工程强调各类室站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科学总结建设期内的阶段成果,建设期结束后将按照《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传承室站升级指引》(附件3)进行验收,系统梳理十八条特色成果。

案例分类引领。“新3+3”工程设立六类示范案例,通过形象生动的案例示范,引领首都中医药发展方向。未参与以上两类室站申报的原有“3+3”工程已验收室站可以参照《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示范案例遴选标准(试行)》(附件4)进行申报与示范建设。

标准化体系建设。“新3+3”工程启动标准化体系建设,根据不同的导向,建立全套标准化体系,为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保驾护航。

三资一补一奖。“新3+3”工程建设经费试行“三资助、一补给、一奖励”的原则。针对甲类、乙类传承室站、典型示范案例进行资助,针对稀缺资源、亟需平台、瓶颈技术(以下统称为稀缺资源)进行定向补给,针对代表性成果给予奖励。

整个工程分为三年,拟遴选并资助不超过90个甲类室站、150个乙类室站、120个示范案例、定向补给不超过45项稀缺资源和奖励不超过60项代表性成果。2023年拟遴选并资助不少于30个甲类室站、50个乙类室站、40个示范案例,定向补给不少于15项稀缺资源和奖励不超过20项代表性成果。

二、项目申报和遴选事宜

(一)申报范围

已经验收通过的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两室一站或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均可申报。

(二)申报类别和资格

1.甲类(成熟类)室站

成熟类三名传承工作室限原有“3+3”工程中已验收通过的名家研究室进行申报,且名家研究室已故中医药专家应为学术威望较高、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中医药名医、名师和名家。

2.乙类(培育类)室站

(1)培育类三名传承工作室:申报范围限已验收通过的名老中医工作室与名医传承工作站,或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室站中医药专家应为学术威望较高、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中医药名医、名师和名家。

(2)名医门人传承工作站。原“3+3”工程室站中医药专家门人可申报,一位中医药专家原则上最多只能有1位门人申报传承工作站。名医门人应为传承轨迹明确,连续跟师学习5年以上、全面系统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能够代表师门最高学术水平、并创新发展了自己的学术观点的传承弟子。

(3)名医传人传承工作站。原“3+3”工程室站中医药专家传人均可申报,一位中医药专家最多只能有2位传人申报传承工作站。名医传人应为传承轨迹明确,连续跟师学习3年以上,基本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某一专业方向上有突出领悟和经验的传承弟子。

3.示范案例

   未参与“三名”传承工作室申报的原“3+3”工程已验收室站且符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示范案例遴选标准》(试行)任一案例类别的均可申报,一个室站只能申报一个案例类别。

4.稀缺资源

未参与“三名”传承工作室和示范案例申报的原“3+3”工程已验收室站,如具有中医药传承活动中的稀缺资源、亟需平台、瓶颈技术的均可申报,包括能够解决中医药传承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难点或瓶颈问题、能够明显加快传承效率、显著提升传承效果、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传承要素,如稀缺的传承团队、特色的传承技术、独特的传承方法和传承平台等。

5.代表性成果

未参与“三名”传承工作室和示范案例申报的原“3+3”工程已验收室站,若取得代表性成果,如研发新的院内制剂、新药或新技术,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形成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发明专利、传承专著、标准等,均可以进行申报。

(三)申报和遴选程序

1.项目申报:依托单位根据申报范围和资格、《实施方案》及遴选标准组织申报,拟申报室站项目的填写《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传承室站项目申报书》(附件5),拟申报示范案例项目的填写《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示范案例项目申报书》(附件6),拟申报稀缺资源项目的填写《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稀缺资源项目申报书》(附件7),拟申报代表性成果的填写《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代表性成果申报书》(附件8)。

2.项目推荐。申报工作采取逐级选拔推荐的方式进行,各单位填写《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传承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9),与其它材料盖章后统一进行报送。非区属单位排序后直接上报,区属单位由所在区卫生健康委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统一进行报送。项目推荐数量原则如下:

(1)每单位各类项目申报总和不超过8个名额。

(2)既往“3+3”工程室站建设超过5个的单位可按照每建设5个室站多申报1项进行递增。

(3)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的“3+3”工程室站、国家级教学名师申报项目可不占本单位分配名额。

3.项目评审。我局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项目遴选评审,择优确定“新3+3”工程拟入选项目名单。

4.项目公示。评审结果经我局研究决定后,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官网
(zyj.beijing.gov.cn)通知公告栏进行为期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正式立项。

三、其他工作

请各有关单位于2023年3月17日(周五)下午6:00前将填写好的附件电子版发送到邮箱lilysouth @126.com,纸质材料(一式六份)报送至北京中联中医药项目管理与评价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B座1016)。

联系方式:
北京中联中医药项目管理与评价中心 顾晓静58650015  岳 虹58650017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 刘骅萱 83970030

附件:
1.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实施方案
2.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 3”工程传承室站遴选标准(试行).doc (47 KB, 下载次数: 0)

2

主题

11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3: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实施方案

附件1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实施方案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北京市中医药条例》的要求,不断完善中医药学术传承制度,创新中医药学术传承方法,挖掘中医药特色技术,丰富中医药学术传承内涵,在继续实施好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北京中医药学术传承的实际,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启动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并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建设北京中医药三类传承室站:在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现有室站基础上,遴选一批集名医、名师、名家于一身的,善于解决学术问题、能够改写中医历史,有望超越前人、已经带出后人,讲述、诠释或书写了一段致力于将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有益后学,可谓立德、立功、立言的学术文化故事的中医药专家建立北京中医药“三名工作室”;遴选一批全面系统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核心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能够代表师门最高学术水平、并创新发展了自己的学术观点的传承人建立“名医门人传承工作站”;遴选一批与名老中医有明确的传承轨迹、基本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某一专业方向上有突出领悟和经验的传承人建立“名医传人传承工作站”。通过三类室站的建设,培养孵化一批未来的知名中医药专家。

(二)形成北京中医药继承“三人”传承谱:在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现有优秀传承人才基础上,构建指导老师和同行专家认同、学术继承人认证、患者认可的“三认” 门人(全面系统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传人(基本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学人(熟悉了解名老中医部分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三人”传承谱,积极营造首都中医药传承氛围,提升首都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打造北京中医药六类示范案例:从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建设期满室站中遴选取得标志性成果、有标杆性人物和标准化行动的成功案例,打造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六类示范案例,分别是名医代传类、创新类、学科类、培训类、国际类、智库类六大类,通过形象生动的室站传承案例示范,引领首都中医药发展方向。
到2025年,建设形成文化底蕴深厚、医德修养高尚、理论基础扎实、传承轨迹明确、临证经验独到、特色技法绝妙的燕京医学传承体系,探索建立中医药传承学科,制定北京中医药传承蓝皮书发布制度;建立北京市中医药智库平台,为推动中医药发展和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创新中医药传承与基层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探索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全面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健康服务能力,推动燕京中医学术传承与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个体传承与群体传承相结合。努力从单一名家、单一学科的个体经验传承研究,逐步向流派传承、群体传承、多学科复合传承转变,以“点”连“线”,聚“线”成“面”,由“面”结“体”;打破壁垒与界限,实现医针药融合。
(二)坚持名医研究研究名医相结合。在注重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基础上,要逐步从名医研究向研究名医转化,兼顾学术研究与现象研究,将名老中医医德修养、思维规律、认知特点、成才规律进行深入挖掘,着力造就更多名医。
(三)坚持学术传承与效果评价相结合。以医案、教案、学案为着眼点,结合业内评价和患者评价,分级分类对传承老师和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全方位客观评价传承效果,以评价促进传承工作的开展。

三、主要任务
在“新3+3”工程实施过程中实现工作任务“六联动”,工作成果“六必成”。

(一)中医药传承工作任务六联动
1.“三名”、“三人”学术流派联动
进一步梳理“新3+3”工程室站中医药专家尤其名医、名师、名家学术渊源,厘清中医药专家的传承轨迹,明确“新3+3”工程室站中医药专家与现有室站的学术流派隶属与联属关系。创新“室站-学派”联动服务模式,对于北京地区名老中医室站间存在明确传承关系或隶属于同一学术流派的且具备相应条件的,推进“名医代传”示范案例建设,鼓励其中一方室站门人、传人、学人到另一方室站进行有计划的跟师学习,定期开展室站间基于同一流派的学术探讨,并结合所属学派学术特色,横纵联合,访学不同学派“三名”工作室、名医门人/传人工作站,探究学派发展共性和个性规律,促进学派联动与发展。

2.“三名”、“三人”基层辐射联动
鼓励“新3+3”工程室站传承工作向社区基层、偏远乡村倾斜,强化中医药服务辐射范围,创新“室站-分站”联动服务模式,以名医、名师、名家-门人、传人、学人单位为依托,配合分级诊疗工作,实现疑难病向名医、名师、名家聚集,常见病向门人、传人、学人疏散的双向联动,部分有条件的工作室可在国外建立分站;创新“室站-基层”联动服务模式,鼓励老中医药专家依托中医药传承研究室站、分站、医联体、健康乡村、对口支援、京津冀一体化等方式将中医药传承向基层倾斜,构建合理的门人、传人、学人传承谱,完成学术普及与辐射,鼓励在基层和偏远地区开展带教与传承。

3.“三名”、“三人”跨界交叉联动
推进“新3+3”工程室站开展多种形式、多个维度的交叉创新服务模式试点工作。鼓励各室站积极吸纳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形成跨界服务理念。鼓励各室站进行学科交叉和多学科合作,充分吸纳跨领域、跨学科人才作为学人,激发工作室创新活力,创新“室站-跨界”联动服务模式,鼓励名医、名师、名家依据自身学术特色,以专业交叉、学科融合、团队协作等多种形式实践中医药服务模式改革,积极探索中医药科学数据系统、互联网诊疗、传承智能+、医工结合、新兴健康产业等方面的服务模式创新。

4.“三名”、“三人”学科建设联动
以“新3+3”工程室站名医、名师、名家、门人、传人优势专病专科为依托,进一步提升对学科、亚学科领域的引领作用,创新“室站-学科”联动服务模式,以结网联合、协同创新形式,依据师承关系、学科专业、研究合作,自主形成基于学术流派、专科专病、协同攻关的三类学科建设联动创新集群。门人、传人、学人传承谱的构建要适当兼顾学科战略发展、学科传承发展、学科细分发展、学科交叉发展,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挖掘所属二级、三级学科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动能,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探索制约学科发展的重大疑难问题,并通过联合攻关路径,不断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

5.“三名”、“三人”创新服务联动
鼓励“新3+3”工程室站“三名”、“三人”积极探索疑难病会诊、多学科协同、医针药技结合的复合型创新服务模式。在传承内涵上既要兼顾传统领悟和经验继承,又要坚持向智库建设发展的创新理念,将服务对象从患者向行业,再向社会进行拓展创新。探索设立“新3+3”工程室站强基计划、科创工程、育才基金,创新“室站-创新”联动服务模式,着力推进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激发门人、传人、学人创新活力,提升北京中医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共同推进行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信息化,为城市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智力和创新人力资源支持。

6.“三名”、“三人”培训培育联动
鼓励“新3+3”工程室站“三名”、“三人”积极承担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北京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学术继承工作及各级各类人才培养项目的培训、带教任务,将门人、传人、学人传承谱建设与北京中医药人才发展有机结合,创新“室站-培训”联动服务模式,探索“三名讲堂”进入北京市高级人才培养计划“一升”,下沉基层和临床一线“一降”,贯穿工作室发展和“三人”全职业生涯“一全程”的工作机制。鼓励不同传承室站针对国学文化、基础理论、中医经典、临证经验、传统技法形成系统性、差异性培训体系、培训教程,并将门人、传人、学人培养为骨干师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3: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医药传承工作成果六必成
1.“三名”、“三人”学术体系必成
北京中医药“三名”工作室、名医门人/传人工作站要实现向上传承轨迹清晰、向下传承脉络有序,家传、业师亲炙、带师传授、私淑遥承、学院教育等传承方式明确的北京中医药代表性学术体系。绘制工作室国医传承谱,编纂《“新3+3”工程室站国医理论渊薮》,梳理名医、名师、名家中医理论渊源,明确治学路径与方法,梳理理论继承路径与学术思想形成轨迹,凝练理论渊源、脉络和主要学术观点,为理论继承、创新和发展奠定基础,总结凝练“三名”成才规律。鼓励名医、名师、名家“自述”“自撰”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特色技法,“自审”认定相关中医药传承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和视听节目,净化中医药传承学术氛围。
建立北京中医药“三人”传承谱和中医药分级传承制度。“门人”应为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代表性学术传承人,全面系统地继承了名老中医核心学术思想,能够代表师门最高学术水平、并创新发展了自己的学术观点,是传承团队中的“领军人才”。原则上每位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代表性传承人为1-2人;“传人”应与名老中医有明确的传承轨迹,基本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某一专业方向上有突出领悟和经验,是传承团队中的“骨干支撑”;“学人”应与名老中医有明确的师承路径,了解名老中医部分学术思想,掌握一定的临床经验或技能,是传承工作室的“生力军”。

2.“三名”、“三人”服务模式必成
要求北京中医药“三名”工作室名医、名师、名家,北京中医药“三人”传承谱门人、传人、学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推动优质中医传承医疗资源扩容,扩大提升高水平中医传承资源供给,垂范拓宽首善标准,为实现更高水平全民健康,打造健康中国提供更为有力支撑。在服务医疗机构、服务基层卫生基础上,要注重加强与推动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开放发展对接,与扶贫攻坚需求对接,与公共卫生服务对接,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接,落实学术流派联动服务、基层辐射联动服务、跨界交叉联动服务、学科建设联动服务、创新发展联动服务、培训培育联动等服务理念。应针对病种形成针对常见病、疑难病、急危重症的网络诊疗、基层服务、专家门诊、专病门诊、家庭诊疗多元化服务模式;针对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养老等不同需求,结合健康乡村、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区域战略协同计划涉及地区构建不同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门人、传人、学人优势,探索领域全覆盖、重点有区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3.“三名”、“三人”传承平台必成
基于北京中医药“三名”工作室、北京中医药“三人”传承谱和工作站,要形成传承共享平台、传承数字平台、传承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实施传承室站学术共享、传承共享、服务共享、资源共享、基地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室站基于现行的区块链技术,形成既能满足学术传承传播需求,又能保证风险防控数据安全的远程带教、线上跟诊、在线诊疗操作云台,探索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云端化”机制。以学科或病种为主题线索,在相关传承平台定期发布“三名讲堂”。对于上传医案隐藏病人基本信息后,进行系统学习与医案点评。同时以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为主线,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信息采集平台,实现对京城名老中医基本信息、学术思想、传承图谱和相关成果信息的结构化采集,形成京城名老中医结构化数据库。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以名老中医为主索引,建立北京市中医药传承管理平台,为传承室站的交流提供平台,并针对学术争鸣、学术发展中的问题与需求,结合相关专业、学科特色,提出导向性意见和建议,为中医药学术发展、创新提供支持。

4.“三名”、“三人”学科架构必成
基于北京中医药“三名”工作室、北京中医药“三人”传承谱和工作站,根据中医药传承的特点和学科发展的规律,以独特辨证方法、治则治法、诊疗技术、有效方药做为抓手,丰富和完善中医药传承方法,以发展中医药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和继承创新为根本,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将传承学科与现有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相结合,细化学科分类,带动弱势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围绕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凝炼学科发展方向,在本学科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方面有所贡献,取得标志性成果,形成5~10个能立足中医药学术发展前沿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地,完善中医药学科结构和体系。充分结合“三名”、“三人”学科建设联动工程,增强“新3+3”工程传承室站中医药学科综合竞争力,形成优秀的北京中医药“三人”人才团队,使得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领导、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中医药学科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并着力培养“三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能力及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能力。

5.“三名”、“三人”培训教学教材必成
鼓励北京中医药“三名”工作室、北京中医药“三人”工作站传承团队积极参与中医药院校教育,把中医药经典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将中医药经典和中医药临床思维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将师承教育贯穿北京中医药教育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形成“新3+3”工程传承室站精品教程、核心教材体系,以突出中医临床思维特色、注重临床实用、把握学术前沿、倡导中医经典案例式教学为宗旨,支持编写10部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传承特色明显的经典类、临床类、思维培训类核心课程教材。

6.“三名”、“三人”行为规范必成
探索北京中医药“三名”工作室、北京中医药“三人”传承谱和工作站评价“客观化”和“标准化”,建立“三名”、“三人”行为规范,规范工作室和传承人传承活动、医疗服务、科研活动、著书立说、跨界融合、培训体系、平台运行等基本行为,形成中医药传承的北京方案、北京模式、北京品牌。在对既往中医药传承工作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中医药传承蓝皮书发布制度,科学总结中医药传承工作的阶段成果,从文化、学术、故事的角度总结名老中医的传授内容,从学问、服务、品牌的维度分类传承人的工作成果,验收总结传承室站的学案、教案、医案,定期发布中医药传承蓝皮书。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激励政策。将中医传承人才培养纳入我市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并给予重点扶持,设立专门面向优秀中医传承创新的人才计划,制定向中医药传承人才倾斜的绩效、项目、经费和人事等管理办法。将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工作绩效,列为首都国医名师、首都名中医、首都青年名中医、北京市和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遴选和认定的必要条件。

(二)创新运行机制。
坚持政府支持中医传承创新的主导作用,强化名医名师名家在传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依据《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给予室站中医药专家法人地位,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促进医教研产协同创新,切实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立中医药传承与基层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将中医药传承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通过中医药传承,促进名医下基层和“名医身边”工程推进,通过基层服务保证传承工作实效。
建立中医药传承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将名医的特色疗法、特色技术、特色方药在传承工作进行梳理、研究和提升,提高中医药传承的创新服务能力。

(三)优化信息平台。在既往传承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系统优化,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接轨时代信息技术,基于现行的区块链技术,形成既能满足学术传承传播需求,又能保证风险防控数据安全的远程带教、线上跟诊、在线诊疗、学习交流的操作云台。

(四)建立考评机制。市中医局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的主管部门,各项目依托单位是该项目实施的主责部门。市中医局将遴选专业服务机构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验收。对各类室站、示范案例项目实施年度考核制度,在各建设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由专业服务机构组织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合格的下拨下一年度资助经费,不合格的通报批评,缓拨下一年度资助经费,并限期一年进行整改,对各类室站、示范案例、稀缺资源项目到期后组织验收,验收不通过的进行整改,整改一年后仍不通过的纳入负面清单,并给予撤销、摘牌、收回经费等处罚措施。

(五)给予“三资一补一奖”。
1.对每个入选的 “新3+3”工程传承室站和示范案例进行经费支持,甲类室站每年每个资助不超过5万元,乙类室站每年每个资助不超过3万元,示范案例每年每个资助不超过5万元,各申报项目同时按实际需求编制预算,专家组进行评审评价入选后连续资助三年。
2.对传承室站中医药传承活动稀缺资源、亟需平台、瓶颈技术进行定向补给,经专家组评审评价后按照每项不超过5万元进行一次性支持。
3.对传承室站立项后取得的代表性成果(研发新的院内制剂、新药或新技术,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形成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发明专利、传承专著、标准等)进行奖励,按照后补助的方式给予每项5万元一次性支持。
以上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条件建设、带教津贴、专家咨询、文献检索、论文发表、著作出版、专利申请、会议学术研讨、购买相关书籍和资料、开展相关培训或科研协作、劳务费、以及传承人到其它室站的访学或外出学习差旅费、培训费等。经费纳入各依托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年度自评时要上报年度经费使用情况,项目验收时由财务专家进行认定和评价,专业服务机构在建设期间可抽查经费使用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3: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传承室站遴选标准

附件2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传承室站遴选标准(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细则
评分标准
Ⅰ-1
  
学术体系
  
必成
Ⅱ-1                                       传承谱系                                      
①传承方式
  
②传承谱系
  
③传承分级
①传承方式清晰明确;②传承谱系完整:“三人”名单准确、完整;③传承分级有序:已建立分级传承制度。
  
:①、②、③项有1项未达优的标准。
  :①、②、③项有2项未达优的标准。
  
差:①、②、③项有3项未达优的标准。
10
8
6
0
Ⅱ-2                                      学术研究                                       
①成才规律
  
②学术产出
  
室站交流
  
:①已总结凝练“三名”成才规律;②总结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特色技法,有代表性学术著作、期刊论文或视听节目;③每年至少有一次室站间的学术交流活动。
  
:①、②、③项有1项未达优的标准。
  :①、②、③项有2项未达优的标准。
  
差:①、②、③项有3项未达优的标准。
10
8
6
0
Ⅰ-2
  
服务模式
  
必成
Ⅱ-3                                       基层辐射                                       
①分级诊疗
  
②服务基层
  
多元模式
:①建立了分级诊疗模式:疑难病向“三名”聚集,常见病向“三人”疏散;②室站-基层联动服务:通过分站、医联体、健康乡村、对口支援、京津冀一体化等方式服务基层;③通过专家门诊、专病门诊、家庭诊疗等模式多元化服务基层。
  
:①、②、③项有1项未达优的标准。
  :①、②、③项有2项未达优的标准。
  
差:①、②、③项有3项未达优的标准。                                               
10
8
6
0
Ⅱ-4                                       创新模式                                       
①跨界服务
  ②健康服务
  
③社会服务
优:①室站-跨界服务:吸纳了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或跨领域、跨学科人才团队协作;②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将传承应用于互联网诊疗、传承智能+、医工结合等新兴健康产业等;③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将服务对象从患者扩展至行业,向智库建设发展,再向社会进行拓展创新。
  
:①、②、③项有1项未达优的标准。
  :①、②、③项有2项未达优的标准。
  
差:①、②、③项有3项未达优的标准。         
10
8
6
0
Ⅰ-3
  
培训教学
  
必成
Ⅱ-5                                       培训体系                                       
①课程内容
  
②培训师资
  
③推广应用
:①已建立系统性、差异性的培训体系、培训教程;②既往有骨干师资培训体系与相关人才;③精品课程已有较广泛的运用,被列入市级及以上相关培训体系。
  
:①、②、③项有1项未达优的标准。
  :①、②、③项有2项未达优的标准。
  
差:①、②、③项有3项未达优的标准。                                                                                                                  
10
8
6
0
Ⅱ-6                                       核心教材                                       
①既往基础
  
②特色突出
  
③分类明显
:①编写传承特色明显的核心教材2部以上;②教材编写以突出中医临床思维特色、注重临床实用、倡导案例式教学为宗旨,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③核心教材有较强的分类特征(经典类、临床类、思维培训类)。
  
:①、②、③项有1项未达优的标准。
  :①、②、③项有2项未达优的标准。
  
差:①、②、③项有3项未达优的标准。                                                                                       
10
8
6
0
Ⅰ-4
  
学科架构必成
Ⅱ-7                                       学科建设                                       
①明确方向
  
②产出成果
  
③培养人才
:①将传承的中医药学科与现有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相结合,凝炼学科发展方向;②在本学科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方面有所贡献,取得标志性成果;增强工作室中医药学科综合竞争力,形成优秀“三人”人才团队,使得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中医药学科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
  
:①、②、③项有1项未达优的标准。
  :①、②、③项有2项未达优的标准。
  
差:①、②、③项有3项未达优的标准。
10
8
6
0
Ⅰ-5
  
传承平台
  
必成
Ⅱ-8                                       信息平台                                       
①信息展示
  
②数字医案
  
③线上课程
:①有名老中医相关信息展示或交流平台;②平台能实现平时医案的数字化采集、共享与线上点评;③录制了相关课程视频并进行线上学习交流。
  :①、②、③项有1项未达优的标准。
  :①、②、③项有2项未达优的标准。
  
差:①、②、③项有3项未达优的标准。
10
8
6
0
Ⅱ-9                                       文化品牌                                       
①学术故事
  
②文化品牌
  
③入选非遗
:①形成旗帜鲜明的学术品牌,能够讲好世人皆知、广泛流传的学术故事;②建设有特色突出、推广性、普及性好的文化品牌;③室站老中医药专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①、②、③项有1项未达优的标准。
  :①、②、③项有2项未达优的标准。
  
差:①、②、③项有3项未达优的标准。                                                                                       
10
8
6
0
Ⅰ-6
  
行为规范
  
必成
Ⅱ-10                                       管理规范
管理制度
  
②档案管理
  
③三案齐全
:①有章程制度规范工作室和传承人的传承活动、医疗服务、科研活动等基本行为;②档案齐全,分类明确,管理规范;③传承工作室的学案、教案、医案齐全。
  
:①、②、③项有1项未达优的标准。
  :①、②、③项有2项未达优的标准。
  
差:①、②、③项有3项未达优的标准。                                                                                       
10
8
6
0
被传承人要求
“三名”:集名医、名师、名家于一身,学术威望较高、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善于解决学术问题、能够改写中医历史,有望超越前人、已经带出后人,讲述、诠释或书写了一段致力于将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有益后学,可谓立德、立功、立言的学术文化故事。
  
“门人”:应为传承轨迹明确,连续跟师学习5年以上,全面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能够代表师门最高学术水平,并创新发展了自己的学术观点的传承弟子,是传承团队中的“领军人”。
  
“传人”:应为传承轨迹明确,连续跟师学习3年以上,能够基本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某一专业方向上有突出领悟和经验的传承弟子,是传承团队中的“骨干支撑”。
□是  □否  符合申报类别
评审意见
□同意 □不同意  立项

备注:“被传承人要求”一票否决;其它合格标准:“三名”传承工作室总分≥80分为,名医门人工作站总分≥70分,名医传人工作站总分≥60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3: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传承室站升级指引


附件3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传承室站升级指引
  
室站特色(18条)
  
室站标志性特征(四级)
一级(从负到零)
二级(从零到一)
三级(从一到N)
四级(最后一公里)
  
1、中医研究
  
室站有中医特色研究的理念,即用中医的理论方法体系去做研究,同时研究结果能够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如病因病机研究、治则治法研究等。
室站有中医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产出,成果能够切实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极大地提升中医临床疗效。
室站已经将相应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并有相关数据证明提升了中医临床疗效水平。
室站的中医研究成果已经形成相应的产业链,并且进入良性的市场化运行模式。
  
2、大传承示范
  
室站传承工作不拘泥于单一名老中医的单学科经验,扩展到整个流派的多学科传承。
室站梳理名老中医的传承谱系,研究本学术流派传承规律,能够传承整个流派的精华。
室站采用“1+X”、“一代带二代”、隔代传等多种模式进行群体传承和多学科复合传承。
室站进行不同学派的交流活动,进行同一学科不同学派之间的比较研究。
  
3、临床服务
  
室站不仅能够救治常见病,在疑难病、罕见病、危急重症等方面也有意识地积累相关经验。
室站有疑难病、罕见病、危急重症的病例讨论记录,多次成功诊治疑难危重病。
室站挖掘总结疑难危重病例诊治经验,将其传承给更多的弟子。
室站整理相关疑难危重病的诊治经验,并出版成册。
  
4、标准服务
  
室站有意识地总结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将其往临床路径方向转化。
室站能将名老中医经验转化为临床路径,转化后的临床路径确有疗效、行业公认。
转化后的临床路径已有上千病例应用,疗效显著。
临床路径已通过国家途径发布。
  
5、基层服务
  
室站有往偏远山村等基层地区辐射的服务理念。
室站通过专家门诊、远程会诊、家庭诊疗等多种形式服务基层。
室站在边远等基层单位已建立分站,或通过医联体、健康乡村、对口支援等方式辐射基层。
室站建立规范的基层服务制度,室站内有专人定时定量进行相应的基层服务。
  
6、国际服务
  
室站多次举办国际化的名老中医学术交流会。
室站在国外有分站或传承服务基地(平台)。
室站国外分站或传承服务基地(平台)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
室站出版有双语版的名老中医相关专著。
  
7、智库服务
  
室站坚持向智库建设发展的创新理念,将服务对象从患者向行业,再向社会进行拓展创新。
室站智库积极为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室站智库的建言献策被政府采纳,惠及万民。
室站的战略科学家被纳入政府智囊团。
  
8、重大理论创新
  
室站深入挖掘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炼其特色理论精华。
室站梳理名老中医思想精髓,提升到系统中医理论,破解现代中医理论难题,补齐理论缺口。
室站将提炼升华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相关的中医理论运用到临床,极大提升中医临床疗效。
室站将提炼升华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相关的中医理论写入教材,广泛传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3: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9、新方法新技术创新
  
室站能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广泛吸纳多学科人才开拓创新。
室站有标志性成果产出或标杆性人物。
室站标志性成果能运用到相关专业领域,进行广泛推广。
室站相关专业临床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和工作量在全球领先。
  
10、学科创新
  
室站将传承学科与现有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相结合,凝炼出新学科发展方向。
室站在创立新学科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方面有所贡献,取得标志性成果,形成新学科优秀“三人”团队。
室站进一步发展新学科,形成新的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并能因材施教地传承给不同的弟子。
室站传承工作不拘泥于单一学科的个体经验,扩展到多学科复合传承,使名老中医经验通过弟子在多学科进行传承实践并取得突出成绩。
  
11、名医研究
  
室站能意识到名老中医思辨规律、成才之路、治学方法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性。
室站能总结出名老中医的成才规律、治学方法等。
室站应用此成才规律与治学方法培养后继人才,并有成功案例。
室站在研究名医的基础上,将规律方法总结成章,出版真正的《名医传》。
  
12、名医代传
  
室站老中医的直系亲属有相关医学背景。
室站老中医的学术传承人是名老中医的直系亲属。
该传承人能够全面系统地继承老中医的核心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该传承人对老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做出杰出贡献。
  
13、青年快速成长
  
室站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
室站有杰出的青年传承人代表。
室站内有多个青年杰出人才,并形成阶梯式人才团队。
室站各级人才梯队发挥相应的作用,对室站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14、培训师产出
  
室站尝试建立培训师的养成体系与考核体系。
室站形成传承推广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专业培训师团队,通过培训师的培养加训练,使传承人或受训者掌握老中医的临床技能。
室站有系统性、差异性的培训体系、培训教程,编写有传承特色鲜明的核心培训教材。
室站相关精品课程已有较广泛的运用,如被列入市级及以上相关培训体系中。
  
15、职业生涯教育
  
室站老中医不仅重视中医药临床经验的传授,同时重视对传承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言传身教。
室站对传承人的言传身教影响其整个职业生涯,无论传承人最后从事何种工作,处于事业发展的何种阶段,都有受益。
众多传承人本人也对老师的教育充分认可,肯定其在人生之路上的重要意义。
室站总结其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广泛交流传播。
  
16、室站运营
  
室站负责人勇于创新,有室站运营的思维和理念。
室站与相关专业人士以及社会资本达成三方协议,开始进行法人化运营。
室站的新型运营方式已经投产试运营,并取得良好效果。
室站运营进入正常轨道,开始良性循环运营。
  
17、学术和文化品牌
  
室站有发展学术品牌、讲好学术故事的工作理念,或室站老中医药专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室站形成旗帜鲜明的学术品牌,能够讲好世人皆知、广泛流传的学术故事。
室站建设的学术品牌与讲述的学术故事,在行业内形成较高影响力。
室站建设有特色突出、推广性、普及性好的文化品牌。
  
18、根治“三不会”
  
室站意识到纯中医教学查房、专家会诊、病例讨论的重要性,并尝试进行。
室站内有纯中医的教学查房、专家会诊、病例讨论相关记录并整理成册。
通过相关培训,根治广大受训者不会纯中医教学查房、专家会诊和病例讨论的“三不会”。
通过室站培训推广,在中医业内形成良性循环,广泛开展纯中医的教学查房、专家会诊、病例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3: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 “新3+3”工程示范案例遴选标准

附件4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 “新3+3”工程示范案例遴选标准(试行)

  
类别案例
  
标志性成果
标杆性人物
标准化行动
1、名医代传类
  
传承谱系中名中医药专家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学术观点,在某一学科领域独具代表性、权威性,对学科和流派发展有突出贡献。
传承谱系中有2代或以上名中医。
对出现多代名医现象进行研究,总结名医代传相关规律和经验,并出版代表性著作。
2、创新类
  
提出了创新的能够指导临床的学术观点,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了相关的学术专著,或通过创新的传承方法显著扩大了传承范围,提升了传承效率,加快了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了中医药诊疗效果。
有提出创新观点或方法的代表人或带领团队采用创新方法的领头人。
与既往的传承方法不同,采用医工结合、跨界交叉、医针药融合、多学科合作等新的传承研究方式方法,创新性地开展传承活动,能实现传承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3、学科类
创立了新学科或形成新的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有具体学科发展方向以及标志性成果。
有新学科创始人或带头人。
将传承学科与现有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相结合,凝练新学科的核心理论,探索多学科复合传承模式。
4、培训类
有系统性、差异性的培训体系、培训教程、核心教材,有影响传承人整个职业生涯的培训模式。
有传承推广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专业培训师和骨干师资队伍。
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受众数量巨大、成长迅速。
5、国际类
有双语版的名老中医相关专著或系列视听节目等,并在海外有一定影响力。
有较大影响力的海外分站或传承服务基地(平台)负责人。
海外建有分站或传承服务基地(平台),在海外积极传承推广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6、智库类
有智库建设的理念,曾为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并被采纳。
有具体献策人。
积极向各级部门建言献策,将服务对象从患者扩展至行业,向智库建设发展。
备注:某一类标志性成果、标杆性人物、标准化行动“三标”全部符合,为符合该类别案例遴选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