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0|回复: 0

[国内中医药传承] “西学中”培训教材要系统化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回帖

1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8
发表于 2024-1-30 19: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扩得 于 2024-1-30 19:11 编辑

何清湖教授带领团队在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以及“西学中”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三十余年的探索、实践以及研究,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也是“西学中”继续教育的引领者。2021年,以何清湖教授为总策划、总主编,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编撰出版“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本套教材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的主导下完成,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20余所高等院校的教育专家共同完成教材编撰。教材实用性强,使“西学中”教育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和系统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的应用背景

“西学中”教育是对国家政策的认真落实,也是促进综合医院、基层医院发展以及满足人民健康服务需求的切实需要,更是符合医学发展规律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1贯彻国家政策法规要求

“西学中”发展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指出:“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层面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为“西学中”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建立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构建规范、专业、系统并且实用性强的“西学中”培训体系是响应和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

2高度契合临床实际需要


中成药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而西医使用中成药的情况非常普遍,很大一部分的中成药由西医开具处方使用。由于大部分西医缺乏系统的中医知识,使得中成药误用和滥用的情况突出。无论是综合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或者诊所,西医经过系统学习后掌握开具中成药处方的能力,这对于拓展其专业知识以及提升临床服务能力都大有裨益。中医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具有优势与特色,中西医结合是更符合中国人民健康需求的医学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在河南南阳考察时所强调的,“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3遵循中西医学发展规律

中医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更具有先进性,而且在健康服务和治未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西医学都是研究的人体的生命问题、健康问题和疾病问题,二者目标一致,但两种医学的哲学基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技术方法不一样。中西医各有优势,充分吸收两种医学的特长,并使之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做到“病证结合,优势互补,求同存异”,推动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和发展。

“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的目标定位

“西学中”不是将中医学本科专业知识体系精简化,而是旨在通过打通和融合中医各基础学科而使西医快速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能力,特别是开具中成药处方的能力。

1科学打通和融合中医各基础学科知识


中医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累的医学典籍汗牛充栋,理论体系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坚实的实践基础。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象思维、系统思维和变易思维为主要思维模式,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藏象、经络和精气血津液神等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医学理论体系。对于中医学专业高等教育而言,各个高校基本都是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等的顺序来逐步安排课程。然而,“西学中”培训不是精简版的中医学专业高等教育,它是一种“短平快”的继续教育,以实用为主,不能要求掌握太多理论性知识。因此,“西学中”系统化培训需要快速打通中医各基础学科,并使之科学融合,从而帮助学员快速了解中医学理法方药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以便服务于临床实际。

2助力迅速提高开具中成药处方的能力

中医理论体系凝聚着中华民族有关生命认知和健康维护的智慧,是中医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学中”是一个系统工程,西医可以学中医“大医精诚”价值观、理法方药的基本理论、诊治疾病的思维方法、名老中医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疗保健的适宜技术、开具合格处方的方法以及中医所蕴藏的深厚传统文化。然而,提高开具中成药处方的能力是西医临床医生最迫切的现实需求。中成药组方大多源自于千百年来历经临床锤炼的经典名方,较多西医常使用中成药治疗患者,然而,西医大多是按照辨病思维使用中成药,导致西医开具的中成药处方合格率较低。因此,“西学中”系统化培训应以指导西医遵循中医理论、辨证原则以及用药规律合理使用中成药为基本目标,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为广大西医工作者提供一个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

“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的内容特色

“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共包括4册,即《中医学基础》《中医方药学》《中医经典选读》《中医临床辨治》,共209万字,组成了基本完整、较为实用的“西学中”知识体系。

1理法是基础,《中医学基础》融合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学知识体系


理法知识体系即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打通,将二者融合为一本教材。从知识层次性来看,先有“理”,“理”是基础;后有“法”,“法”是“理”的运用。因此,理法知识体系主要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养生康复和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八纲、气血津液、脏腑辨证等内容。以简单、准确、实用为原则,力求达到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使学习者对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和诊法以及辨证方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地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2方药是桥梁,《中医方药学》整合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中成药知识体系




方药知识体系包括中药、方剂以及中成药的基本知识,将三者融合为一本教材。中药学是方剂学的基础,方剂学是中药学的具体应用,二者联系非常紧密。中药学中阐述中药的临床应用时会例举代表方;方剂学中阐述方剂组方原理时会论述方中每味中药的用意,这是中药功效的具体体现与应用。因此,中药学和方剂学是最容易互通的。方药知识体系主要介绍中药学、方剂学发展简史及中药学、方剂学的相关理论及基本知识。“西学中”教育对方药知识体系的要求是广而精,“广”是指各类中药以及方剂都要有所涉猎,“精”是指挑常用中药和方剂重点介绍。中药学部分分为21章,收录正药140味,附药260味,正药从“采制”“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药理作用”等方面介绍。方剂学分为19章,收录正方80首,附方159首,正方从“主治”“组方”“配伍”“用法”“功效”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除此以外,另一亮点是方剂每一章后会介绍这一章的常用中成药,从“药名”“组成”“主治”“用法”“功效”等方面进行介绍,为指导西医理解常用中成药的原理和用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经典是源泉,《中医经典选读》助力从古籍中读经典、学原文、悟原理


经典知识体系即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里的精华内容进行解读,将这些经典名篇里的知识整合成一本教材。目前的中医理论体系基本都来自于对中医经典著作进行的分析、整理和总结。经典著作是学习和研究中医最重要的资源。“西学中”教育不仅要让学员学到经过科学打通和融合而可以“速成”的知识,也要让学员学到最“原汁原味”的中医理论。经典知识体系既要概括性论述中医经典著作的学术背景、学术渊源、学术沿革、学术体系、学术观点等,又要分别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的名篇名句进行阐述,力求简洁明了,内容分为“原文”“词解”“释义”“临床运用”四个部分,突出中医经典的实用性,又能更好地夯实中医基础理论,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坚定中医文化自信。

4辨治是核心,《中医临床辨治》实现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的跨越

临床辨治是“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的核心内容,即临床常见病的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和方法,将内外妇儿等各科常见病的中医辨治知识整合成一本教材。西医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经典等相关内容学习后,逐渐形成一定的中医思维,能用“望、闻、问、切”诊病,明白治疗上要“理、法、方、药”合拍,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中医临床辨治。中医临床辨治是以各系统疾病为纲,病种涵盖内、外、妇、儿、骨伤、耳鼻咽喉、五官、口腔等临床各科,指导西医医生运用中医思维进行中成药辨证处方的一门课程。所选取病种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且是中成药在疗效、依从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病种。在中成药选用原则上,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指导原则。同时注重中成药来源的权威性,主要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内收录的中成药品种,少部分是行业内诊疗指南、专家共识推荐用药。按照西医的思维特点,分为绪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风湿免疫病、神经精神疾病、体表感染类疾病与乳腺疾病、皮肤病、肛肠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男科疾病、骨科疾病、眼科疾病、耳鼻咽喉科疾病、口腔科疾病等20章,共计118个病种。每个病种从疾病概述、病因病机、中医治疗、预防调护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突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体现中医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简化西医学内容。

探索新医科背景下的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西学中”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医学教育改革有重要作用。如何以教材建设为抓手,构建系统化“西学中”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使西医临床医生在短时间的培训后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把握了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包括理法、方药、经典以及辨治四大知识体系,以培养掌握一定中医理论知识、能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合理开具中成药处方的西医临床医生为基本目的,是坚定中医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疗效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创新之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