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回复: 3

[其它] 江西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复制链接]

5

主题

4

回帖

4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1
发表于 2025-3-26 11: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江西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具有季节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病例。江西地区冬春季节气候寒热不定,气温变化较快,疾病具有寒中有温、燥湿相兼的特点,病邪以风邪、寒邪、燥邪、湿邪、伏邪为主。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江西)、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专家制定了《2025年江西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多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全身不适起病,体温甚至可达39~40℃,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表现,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基础疾病加重。
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困难等。
老年人的临床表现可不典型,通常表现为不发热或为低热,咳嗽、咳痰、气喘和胸痛明显。也可表现厌食和精神状态改变。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二、并发症
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休克等。儿童流感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较成人多见。
1.流感病毒可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部分流感患者可合并细菌、真菌、非典型病原体,甚至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时,病情重,死亡率高。流感是发生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流感相关肺曲霉病(IAPA)病死率较高。儿童坏死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多发。
2.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炎、脊髓炎、脑病、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等,急性坏死性脑病多见于儿童,偶见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3.心脏损伤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心肌标志物、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等。

三、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2.血生化:可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升高;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休克病例血乳酸可升高。
3.动脉血气分析: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
4.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细胞数和蛋白可正常或升高;急性坏死性脑病典型表现为细胞数大致正常,蛋白增高。

(二)病原学检查
1.抗原检测:采集鼻咽拭子或咽拭子进行抗原检测,快捷简便,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阴性不能排除流感。
2.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咽拭子、气管抽取物、痰或肺泡灌洗液进行核酸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3.病毒培养:从呼吸道标本可培养分离出流感病毒。

(三)血清学检查
恢复期IgG抗体阳转或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四)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者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急性坏死性脑病CT或MRI可见对称性、多灶性脑损伤,包括双侧丘脑、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壳核、脑干被盖上部(第四脑室、中脑水管腹侧)和小脑髓质等。

四、诊断
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在流感流行季节,即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有流感重症高危因素或住院患者,仍需考虑流感可能,应行病原学检测。在流感散发季节,对疑似病毒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除检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外,还需行流感病毒检测。

(一)临床诊断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7天内在无有效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或属于流感样病例聚集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和上述流感临床表现,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二)确定诊断病例
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1.流感抗原检测阳性。
2.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3.流感病毒培养分离阳性。
4.流感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5

主题

4

回帖

4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1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1: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江西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4-2


五、中医药预防
(一)中药代茶饮预防
代茶饮方Ⅰ:紫苏叶3g、藿香3g、太子参3g、陈皮5g、薄荷2g、甘草3g。每日1剂,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适用人群:普通人群。(儿童减量服用)
代茶饮方Ⅱ:太子参3g、黄芪3g、防风3g、藿香3g、金银花3g、甘草3g。每日1剂,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感冒者。(儿童减量服用)

(二)方药预防
1、儿童预防方
药物组成:生黄芪6g、防风5g、白术5g、金银花3g、连翘3g、荆芥3g、紫苏叶3g、炒山楂3g、陈皮6g、芦根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00毫升,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2、成人预防方
玉屏护卫方:黄芪12g、麸炒苍术10g、白术10g、防风10g、连翘10g、陈皮10g、佩兰10g、金银花10g、贯众6g、桔梗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三)生活起居预防
1.冬春季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睡眠。
2.保持每日适当活动,可进行一些轻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保健功法锻炼,以身上有微微温热感或微微汗出为佳。
3.冬春季节早晚温差较大,适寒温,及时增减衣物,注意生活环境通风,保持心情舒畅。

六、儿童中医治疗
1.风寒束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明显,无汗,头身酸痛,鼻塞流涕,咽不痛,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治法:疏风散寒,辛温解表。
推荐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
药物组成:荆芥6g、防风6g、羌活6g、独活6g、柴胡6g、茯苓6g、川芎6g,紫苏叶6g、枳壳6g、前胡6g、桔梗6g、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1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或根据患儿年龄酌情增减剂量。
推荐中成药:恶寒发热偏寒者,选用正柴胡饮颗粒;恶寒与发热交替,口干口苦偏热者,选用小柴胡颗粒;恶寒发热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者,选用午时茶颗粒。

2.风热犯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不适,咽痛,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推荐方剂:银翘散加减
药物组成:金银花6g、连翘6g、桔梗6g、淡竹叶6g、牛蒡子6g、薄荷3g(后下)、荆芥6g、淡豆豉3g、芦根6g、炒谷芽6g、生甘草3g。若咽痒呛咳明显者,加蝉蜕3g、僵蚕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1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或根据患儿年龄酌情增减剂量。
推荐中成药:发热伴咳嗽、痰黄者,选用复方鱼腥草滴丸;发热伴咽痛者,选用山腊梅叶颗粒。

3.风寒犯肺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开闭,宣肺止咳。
推荐方剂:华盖散加减
药物组成:炙麻黄3g、杏仁5g、炙甘草3g、桑白皮6g、苏子6g、陈皮8g。若咽痒呛咳明显者,加蝉蜕3g、僵蚕6g。
服法:每日1剂,水煎1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或根据患儿年龄酌情增减剂量。
推荐中成药:恶寒发热,咳嗽、痰稀白,咽痒者,选用冬菀止咳颗粒;发热恶寒,咳嗽,肢体酸痛者,选用通宣理肺颗粒。

4.寒湿郁肺证
临床表现:寒、湿、燥兼杂在表的恶寒发热,以恶寒为主,并见身体酸痛、身重、无汗、乏力、干咳,或痰少质黏等。
治法:散寒除湿,化痰止咳,抗毒退热。
推荐方剂:散寒除湿抗毒方
药物组成:广藿香6g、燀苦杏仁6g、桂枝6g、紫苏叶3g、前胡6g、麸炒枳壳6g、陈皮6g、桔梗6g、茯苓6g、法半夏6g、麸炒白术6g、生姜6g、大枣6g等。
服法:每日1剂,水煎1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或根据患儿年龄酌情增减剂量。
推荐中成药:恶寒发热,咳嗽,伴周身酸痛,憋气者,选用散寒除湿抗毒颗粒;恶寒发热,伴腹泻呕吐者,选用藿香正气口服液。

5.湿热郁肺证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咳嗽较多,口唇干燥,口渴喜饮,发热而恶寒不显,或见身重、身痛,寒热往来,苔白腻,脉浮或浮数。
治法:清热化湿,止咳退热,抗毒辟疫。
推荐方剂:清热化湿抗毒方
药物组成:燀苦杏仁6g、酒黄芩6g、连翘6g、茯苓6g、豆蔻3g(后下)、 滑石6g(包煎)、桑叶6g、广藿香6g、薏苡仁10g等。
服法:每日1剂,水煎1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或根据患儿年龄酌情增减剂量。
推荐中成药:低热,头身困重,咽痛,胸闷脘痞者,选用清热化湿抗毒颗粒。

6.痰热闭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喉间痰鸣,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推荐方剂: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药物组成:麻黄3g、苦杏仁6g、生石膏10g(先煎)、甘草3g、葶苈子3g、莱菔子6g、苏子6g、黄芩5g、瓜蒌皮6g、芦根6g。
服法:每日1剂,水煎1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或根据患儿年龄酌情增减剂量。
推荐中成药:高热、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者,选用清开灵颗粒。

7.毒热闭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喘憋,涕泪俱无,鼻孔干燥,面赤唇红,烦躁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而干,舌苔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推荐方剂:宣白承气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味
药物组成:生石膏10g(先煎)、大黄5g、杏仁6g、瓜蒌6g、麻黄3g、甘草3g、黄芩5g、葶苈子4g。
服法:每日1剂,水煎1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或根据患儿年龄酌情增减剂量。
推荐中成药:高热、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者,选用清开灵颗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

回帖

4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1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1: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江西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4-3


七、成人中医药辨治方案
1.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1)风寒束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未发热,无汗,身痛头痛,鼻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推荐方剂:荆防败毒散
药物组成: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10g、枳壳10g、茯苓10g、桔梗10g、川芎6g、甘草3g。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推荐中成药:恶寒发热偏寒者,选用正柴胡饮颗粒;恶寒与发热交替,口干口苦偏热者,选用小柴胡颗粒;恶寒发热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者,选用午时茶颗粒;恶寒发热,咳嗽、痰稀白,咽痒者,选用冬菀止咳颗粒。


(2)风热犯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或未发热,咽红,咽痛,咳嗽痰少,口干。舌边尖红,苔薄或微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推荐方剂:银翘散加减
药物组成:金银花10g、连翘10g、竹叶10g、荆芥10g、牛蒡子10g、淡豆豉10g、薄荷6g(后下)、甘草6g、桔梗10g、芦根10g、贯众6g。若咽痒呛咳明显者,加蝉蜕9g(孕妇慎用)、僵蚕9g(孕妇慎用)。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推荐中成药:发热伴咽痛者,选用山腊梅叶颗粒。
(3)表寒里热
临床表现:恶寒,高热,头痛,身体酸痛,咽痛,鼻塞,流涕,口渴。舌质红,苔薄或黄,脉紧数。
治法:解表清里。
推荐方剂:防风通圣散加减
药物组成:防风10g、麻黄6g、荆芥10g、连翘10g、石膏12g(先煎)、黄芩10g、焦栀子10g、川芎10g、白芍10g、滑石10g(包煎)、白术10g。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加减:舌苔腻加藿香10g、苍术10g;咽喉红肿加连翘15g、牛蒡子10g。


(4)寒湿郁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身体酸痛、身重、无汗、乏力、干咳,或痰少质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治法:散寒除湿,化痰止咳,抗毒退热。
推荐方剂:散寒除湿抗毒方
药物组成:广藿香9g、燀苦杏仁9g(孕妇慎用)、桂枝9g、紫苏叶6g、前胡9g、麸炒枳壳9g、陈皮9g、桔梗9g、茯苓9g、法半夏9g(孕妇慎用)、麸炒白术9g、生姜9g、大枣9g等。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加减:恶寒发热、身痛重加羌活10g、荆芥10g,纳呆重、周身困重者加薏苡仁15g、苍术10g。
常用中成药:恶寒发热,咳嗽,伴周身酸痛,憋气者,选用散寒除湿抗毒颗粒;恶寒发热、咳嗽、痰多稀白者,选用小青龙颗粒;恶寒发热,伴腹泻呕吐者,选用藿香正气口服液。


(5)湿热郁肺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咳嗽较多,口唇干燥,口渴喜饮,发热而恶寒不显,或见身重、身痛,寒热往来。苔白腻,脉浮或浮数。
治法:清热化湿,止咳退热,抗毒辟疫。
推荐方剂:清热化湿抗毒方
药物组成:燀苦杏仁9g(孕妇慎用)、酒黄芩9g、连翘9g、茯苓9g、豆蔻6g(后下)、滑石9g(包煎)、桑叶9g、广藿香9g、薏苡仁15g等。
加减:黄痰加芦根10g、鱼腥草10g,胸闷脘痞加厚朴10g、瓜蒌皮10g,呕恶纳呆加佩兰6g。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常用中成药:低热,头身困重,咽痛,胸闷脘痞者,选用清热化湿抗毒颗粒。


(6)热毒袭肺
临床表现:高热,咳喘,痰粘、痰黄、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推荐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减
药物组成:生麻黄10g,杏仁10g(孕妇慎用),生石膏(先煎)20g,知母10g,浙贝母10g,桔梗10g,黄芩15g,瓜蒌30g,生甘草10g。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后下)6g(孕妇慎用)、厚朴10g。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常用中成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

回帖

4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1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2: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江西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4-4


2.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毒热壅盛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咳嗽,喘促短气,少痰或无痰,便秘腹胀。舌质红绛,苔黄或腻,脉弦滑数。
治法:解毒清热,通腑泻肺。
推荐方剂:宣白承气汤加味
药物组成:生麻黄10g,生石膏(先煎)30g,杏仁10g(孕妇慎用),瓜蒌30g,知母15g,鱼腥草30g,葶苈子15g,黄芩15g,浙贝母10g,生大黄(后下)10g(孕妇慎用),赤芍15g,丹皮12g。
加减:高热神昏加安宫牛黄丸1丸。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也可鼻饲或结肠给药。
常用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孕妇、14岁(含)以下儿童禁用)

(2)气血两燔
临床表现:大热烦渴,喘憋气促,谵语神昏,视物错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舌绛苔黄,脉沉细数,或浮大而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推荐方剂:清瘟败毒饮加减
药物组成:生石膏30-60g(先煎),知母30g,生地30-60g,水牛角30g(先煎),赤芍30g,玄参30g,连翘15g,丹皮15g,黄连6g,竹叶12g,葶苈子15g,生甘草6g。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次100ml-200ml,每日两到四次,口服或鼻饲。
常用中成药:高热、神昏者,选用安宫牛黄丸或醒脑静注射液;高热、皮肤斑疹者,选用血必净注射液;血压下降者,选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药物根据个体情况可选择一种,也可根据临床症状联合使用两种。

(3)毒热内陷,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识昏蒙,唇甲紫暗,呼吸浅促,或咯吐血痰,或咯吐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舌红绛或暗淡,脉微细。
治法:益气固脱,泻热开窍。
推荐方剂:参附汤加味
药物组成:红参30g,黑顺片(先煎)10g,山萸肉30g。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也可鼻饲或结肠给药。


3.恢复期辨证治疗方案
(1)气阴两虚
临床表现: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舌质淡,少津,苔薄,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剂:生脉散加减
药物组成:党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沙参15g,玉竹10g,甘草6g,桑叶10g,天花粉10g,白扁豆10g。舌苔厚腻加芦根30g、藿香10g、佩兰10g。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2)正虚邪恋
临床表现:体倦少气,精神不振,口渴自汗,胸满身重,小便短赤,便溏或大便黏滞不爽,脉虚或弱, 舌质红或淡红,苔白腻或黄腻。或见病情缠绵,日久不愈。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祛湿
推荐方剂:扶正祛湿抗毒方
药物组成:党参15g、麸炒白术9g、麸炒苍术6g、生黄芪15g、当归9g(孕妇慎用)、甘草片6g、麦冬6g、五味子6g、陈皮9g、青皮6g、六神曲9g、葛根9g、黄柏9g、泽泻6g、升麻6g、贯众9g、银花9g、连翘9g等。
加减:咳嗽加杏仁10g、紫菀10g、款冬花10g。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3)阳虚寒凝、痰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胸闷气憋,动则气促,阵发性干咳、呛咳为主,或咳少量白痰,面白怯寒。舌质淡暗,苔薄白或腻,脉沉弦或涩。胸部 CT 提示肺间质病变征象明显。
治法:温阳散寒、祛痰行瘀。
推荐方剂:温肺化纤汤
药物组成:鹿角霜15g、肉桂4g、炮姜10g、生麻黄10g、熟地黄20g、白芥子10g、炙甘草6g、地龙10g、土鳖虫10g(孕妇慎用)、川芎10g等。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推荐中成药:温肺化纤颗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