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橘井泉香 于 2025-9-30 11:44 编辑
2025年江西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具有季节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病例。江西地区冬春季节气候寒热不定,气温变化较快,疾病具有寒中有温、燥湿相兼的特点,病邪以风邪、寒邪、燥邪、湿邪、伏邪为主。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江西)、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专家制定了《2025年江西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多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全身不适起病,体温甚至可达39~40℃,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表现,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基础疾病加重。
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困难等。
老年人的临床表现可不典型,通常表现为不发热或为低热,咳嗽、咳痰、气喘和胸痛明显。也可表现厌食和精神状态改变。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二、并发症
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休克等。儿童流感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较成人多见。
1.流感病毒可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部分流感患者可合并细菌、真菌、非典型病原体,甚至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时,病情重,死亡率高。流感是发生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流感相关肺曲霉病(IAPA)病死率较高。儿童坏死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多发。
2.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炎、脊髓炎、脑病、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等,急性坏死性脑病多见于儿童,偶见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3.心脏损伤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心肌标志物、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等。
三、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2.血生化:可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升高;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休克病例血乳酸可升高。
3.动脉血气分析: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
4.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细胞数和蛋白可正常或升高;急性坏死性脑病典型表现为细胞数大致正常,蛋白增高。
(二)病原学检查
1.抗原检测:采集鼻咽拭子或咽拭子进行抗原检测,快捷简便,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阴性不能排除流感。
2.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咽拭子、气管抽取物、痰或肺泡灌洗液进行核酸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3.病毒培养:从呼吸道标本可培养分离出流感病毒。
(三)血清学检查
恢复期IgG抗体阳转或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四)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者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急性坏死性脑病CT或MRI可见对称性、多灶性脑损伤,包括双侧丘脑、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壳核、脑干被盖上部(第四脑室、中脑水管腹侧)和小脑髓质等。
四、诊断
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在流感流行季节,即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有流感重症高危因素或住院患者,仍需考虑流感可能,应行病原学检测。在流感散发季节,对疑似病毒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除检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外,还需行流感病毒检测。
(一)临床诊断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7天内在无有效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或属于流感样病例聚集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和上述流感临床表现,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二)确定诊断病例
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1.流感抗原检测阳性。
2.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3.流感病毒培养分离阳性。
4.流感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