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7-20 16: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江省“龙九味”产地考证、种植现状和发展策略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历史悠久,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次展现了其独特的治疗优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多次批示,要求提高中药材质量,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因此,“龙九味”的产地考证显得极为重要。黑龙江省为中国最北省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质肥沃,具备了中药材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经过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部门和多名中药学各领域专家论证和讨论,最终从黑龙江省人参、黄芪、林蛙、鹿茸等29种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药材中选出具有道地代表性并且产量大、质量优的9种道地药材,分别为刺五加、五味子、西洋参、人参、关防风、板蓝根、赤芍、火麻仁、鹿茸,简称为“龙九味”。本文主要介绍“龙九味”的产地考证以及现状分析,旨在从产地考证角度为道地药材“龙九味”提供重要依据,通过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为“龙九味”的品牌推广及发展提供思路,让更多人了解黑龙江道地药材的特色,让“龙九味”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最终实现“龙九味”品牌强药、强省战略。
1 “龙九味”药味产地考证
1.1 刺五加
为五加科植物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Maxim)-Harms的干燥根、根茎和茎。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五加参、刺拐棒等,具有补中益精、坚筋健骨、补肾安神的功能。柯氏基早在1901年发表的巨著《满洲植物志》中记载刺五加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绥芬河三岔口,张广才岭、龙潭山、小白山等。《中药大辞典》中也记载了刺五加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省的林下中,逐步演变成黑龙江道地药材。根据实地样方测量数据,研究者对黑龙江省伊春市凉水林场、尚志市帽儿山林场、吉林省安图县万宝镇万宝村林地、抚松县抚松镇西川村林地的刺五加分布单位面积平均储量及总储量进行分析,结论为黑龙江省伊春市刺五加野生蕴藏量名列前茅。尚海花等通过HPLC法测定黑龙江省、吉林省、陕西省、河南省共11个批次刺五加中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所产的刺五加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刺五加苷E以及异嗪皮啶化学成分的含量最高,药材质量稳定,说明黑龙江省刺五加不仅储量丰富、有效成分含量高,且历史悠久,符合道地药材的要求。
1.2 五味子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本草纲目》有云:“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药补必用北者乃良。”证明了五味子南北差异较大。“北五味子”分布于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本草蒙筌》有云:“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南北朝梁时期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记载:“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过酸,其核并似猪肾。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按现代地理行政区划分析,高丽、青州、冀州均属于我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考察北五味子的现代分布区域,涵盖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等省区,并逐步发展成黑龙江省道地药材。以北五味子为例调查发现,在深山区的黑龙江省尚志、黑龙江省汤原、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吉林省抚松、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五个样地中,黑龙江尚志、黑龙江汤元、吉林省抚松野生五味子长势较好;而在以黑龙江省小岭、黑龙江省宁安、吉林省左家、辽宁省凤凰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五个样地为代表的浅山区中,黑龙江省宁安五味子的长势最好。王连芝等通过HPLC法测定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不同产地五味子共10个样品,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清河育林林场产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最高;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透龙山产五味子中,五味子醇乙、五味子丙素含量最高,表明黑龙江省所产五味子有效成分高,质量优良。2005年,黑龙江省五味子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萝北五味子又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现黑龙江省五味子已经列为全国道地药材目录。
1.3 人参
为五加科人参属Panax ginseng C.A.Meyer多年生草本植物。秦汉时,幽州(即今河北北部,辽宁及朝鲜北部)、潞州(山西太行山区)为我国人参主要产区,而且是采挖、利用最早的地方。但到了现代,有关人参的记载大部分谈及辽宁、吉林长白山以及黑龙江一带,而且已看不到河北、山西等地采参的记载。如今我国人参栽培的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的东南部至东北部的山区和半山区,南到辽宁省宽甸县石柱子村,北至黑龙江省勃利县一带。在来自于吉林省的榆林镇、靖宇县、抚松县,辽宁省的桓仁县、新宾县和黑龙江省双鸭山市6个不同产地中,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中20种皂苷单体的含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所产人参中皂苷单体Re、Rc、Rb1、Rb2、Rb3含量均位列第一,这提示黑龙江所产人参品质较好,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应该大力继续发展人参种植业。目前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人参已经列为全国道地药材目录。
1.4 西洋参
为五加科人参属Panaxquiquefolium L.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又被称作西洋人参、洋参、美国人参、花旗参等。1717年,法国传教士拉菲托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地区大西洋沿岸丛林中找到了一种名为“噶兰特区恩”植物,经法国巴黎植物学家鉴定为与中国人参同属不同种植物,因采自大西洋沿岸丛林中而称“西洋参”。随后这种植物被送到法国,精明的法国商人将这种植物贩卖到中国谋利,西洋参从法国输入中国。根据西洋参植物学生态习性,在亚洲、美洲、欧洲南北纬30°~47°之间的区域,均适宜种植,在纬度上黑龙江省与北美洲相似,因此,西洋参在黑龙江省得到了大面积的发展。研究表明,在国内不同产地吉林、黑龙江、山东、陕西、北京中,西洋参人参皂苷Rg1含量:黑龙江>陕西>吉林>北京>山东;人参皂苷Rb1含量:黑龙江>吉林>北京>山东>陕西,表明黑龙江省西洋参质量优良。
1.5 关防风
为伞形科防风属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rucz.) Schischk.的干燥根。防风的产地由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农本草经》曰:“生沙苑(陕西渭南),及邯郸(今河北)、琅邪(今山东青岛)、上蔡(今河南)”。由此可见当时防风主产于华北地区。至南北朝时期,《神农本草经集注》云:“今第一出彭城(江苏徐州)、兰陵(山东临沂),即近琅玡者。郁州(江苏连云港)百市亦得之。次出襄阳(今湖北)、义阳县(今河南)界”,即防风主产于山东省南部和江苏省北部一带,次产于湖北襄樊一带。而到了近代《药物出产辨》道:“产黑龙江省洮南县为最多。”据调查,野生防风主产于东三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其中以黑龙江省产量最大,质量最优。产于东北地区的防风又被称作关防风,关防风多分布于黑龙江安达、泰康、博兴图、兴安、肇东、肇源等地,黑龙江西部草原杜尔伯特县更是以“小蒿子防风”为优质道地药材驰名中外。人参炔醇为防风挥发油的特征成分之一,是用来评价防风挥发油质量的指标性成分,梁臣艳等在对不同产地防风挥发油进行评价时发现,黑龙江省关防风中人参炔醇含量最高为60.87%,为最低含量内蒙古(6.69%)的9倍,这说明防风更适宜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2018年,肇源关防风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0年杜盟小蒿子防风又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现黑龙江省关防风已经列为全国道地药材目录。
1.6 板蓝根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板蓝根的“蓝”首见于《尔雅·释草》:“葴,马蓝”,药用价值最早是以蓝实名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记载:“蓝实生河内平泽,其茎叶可以染青。”宋代《证类本草》曰:“蓝处处有之,人家蔬作畦种”,说明最早从宋代就已经开始栽培中药材板蓝根。板蓝根主产河北、江苏、甘肃、东北的黑龙江和河南等地区,调查表明从长期来看,黑龙江、河南和甘肃三省的板蓝根市场整合程度极高,市场效率好。作为黑龙江省道地药材,板蓝根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有较大种植面积,产量较大。早在1999年,大庆就确立了“主打板蓝根”的发展思路,把板蓝根作为一项重点产业进行培植。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是黑土地区,土壤肥力较厚,其地理环境能够满足板蓝根的种植生长需求。经检测,在黑龙江、安徽、河北、江苏、山西、吉林6个不同省份的板蓝根产地中,板蓝根总多糖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其中黑龙江产板蓝根总多糖含量为18.39%,总氨基酸含量为6.91%,均位居第二,由此可见板蓝根作为黑龙江的道地药材名副其实。2010年板蓝根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7 赤芍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在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写道:“芍药,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医学衷中参西录》:“赤芍出于北方关东三省,各山皆有,肉红皮赤”。《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赤芍主产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等。赤芍作为黑龙江省道地药材,分布于我省阿城、牡丹江、伊春、密山、嫩江、讷河、鹤岗等市县。现代研究表明,在内蒙古赤峰,辽宁鞍山,黑龙江牡丹江,内蒙古海拉尔四个产地中,建立HPLC法进行测定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内蒙古赤峰≈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海拉尔。在对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湖北6个产地不同部位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研究中,野生赤芍根茎中芍药苷含量最高的为黑龙江省桦南(9.21%)。说明不同产地、气候对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有较大影响。2017年赤芍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现黑龙江省赤芍已经列为全国道地药材目录。
1.8 火麻仁
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用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在郑州、新疆、甘肃、河北、陕西等地出土的大麻果实和编织物证明了我国利用大麻已有4000年之久。宋代《图经本草》载:“今处处有,皆田圃所莳,绩其皮以为布者”,说明在宋代,大麻种植就已相当广泛。火麻仁在全国的产地迁移变化较大。《神农本草经》云:“麻子,生太山川谷”太山即今山东泰山,说明在秦汉时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及齐鲁大地,同时南方亦有;唐以后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到了上世纪60、70年代分布最广,除台湾、广东少数几个省外,其他省份都有种植;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火麻仁分布在全国面积缩减,以松嫩平原和黄淮海流域较多;及至本世纪以黑龙江、安徽、河南、山东等省较为集中,并逐渐形成以黑龙江火麻仁为道地药材。火麻仁在黑龙江省兰西、呼兰、五常、齐齐哈尔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近年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龙江所产的瑷珲麻、五常麻已成为我国大麻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现代研究表明,采用HPLC法对来自内蒙、河北、湖北、云南、四川、山东、安徽、广西、黑龙江和浙江10个省份的火麻仁样品进行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5种酸的含量测定,黑龙江所产的火麻仁亚麻酸、棕榈酸和油酸含量较其他省份较高,提示黑龙江所产火麻仁品质较好。
1.9 鹿茸
为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五十二病方》中记载我国使用鹿茸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主要的茸用鹿是梅花鹿、马鹿,梅花鹿主要生长在吉林、辽宁等地,而马鹿的主要生长区在黑龙江、吉林、青海等省区。刘雪莹等采用HPLC法测定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安徽、山西、青海、浙江、四川等全国14个省(区)的鹿茸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黑龙江和吉林地区以上5中核苷类成分较高,其他省(区)中上述成分含量相对较低,这说明我省药材鹿茸品质较好,质量优良。2013年勃利梅花鹿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2017年兴凯湖梅花鹿也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
2 “龙九味”在黑龙江省的栽培种植现状
2019年全省中药材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种植面积达到180万亩、药材产量36万吨、产值72亿元、效益2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4.5%、44%、38%和41.2%。种植面积是1996年有记录面积的225倍、2006年的2.6倍、2016年的1.9倍。近年来,国内中药材市场行情持续向好,疫控关联药材价格上扬,种植效益稳步提高。“龙九味”作为黑龙江省道地药材的代表,占全国中药材市场有份额较大,其中刺五加占80%以上,火麻仁占60%以上,板蓝根占50%以上,关防风占40%以上,五味子占30%以上,人参、西洋参、赤芍和鹿茸产量也居全国前列。
摘自《中医药学报》 作者:张喜武 李梦聪 窦金金 冯宇飞 井中旭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