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拓展麻风防治成果,全面消除麻风危害,保障全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让受麻风影响的群体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疾控防治成果,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根据国家疾控局等联合印发《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2024—2030年)》(国疾控传防发〔2024〕2号)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背景
麻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省曾是全国麻风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麻风防治专兼职人员的不懈努力,全省麻风的年发现率从最高1957年的8.69/10万下降至2023年的0.01/10万,取得了基本消除麻风危害的重要成果。近年来,我省继续将麻风作为重点疾病加以防治,强化各项防治措施落实。2012—2023年,全省共发现和治疗麻风331例,2023年较2012年新发病例数和现症病例数分别减少74.19%和66.67%,呈显著下降趋势。各地扎实落实发现、治疗、管理、康复和关爱等政策措施,全社会关心关爱受麻风影响群体的良好氛围日渐形成。
与此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消除麻风危害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苏北地区新发患者占全省五成以上,部分县区存在疫情波动或反弹的风险;外省输入病例和流动人口病例逐渐增多,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全省尚有8893名麻风治愈存活者,面临复发、畸残、康复等医疗和生活问题,需要进行长期照护。2024-2030年是我省全面消除麻风危害的关键时期,须重点重抓、精准施策,进一步优化麻风防治措施,全面消除麻风危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积极推进健康江苏建设,立足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坚持党政主导、全力推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坚持科技创新、精准防控,持续监测,综合防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力争早日实现全面消灭麻风的宏伟目标,为谱写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麻风防治新篇章贡献江苏力量。
(二)工作策略 作为全面消除麻风危害的二类地区,我省的麻风防治工作策略是强化监测干预,防止波动反弹,包括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关注既往疫情高发地区和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巩固拓展消除危害成果。
(三)规划目标 1.总目标 优化全省麻风防治体系,加强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创新麻风防治模式,促进麻风流行程度进一步下降、流行范围进一步缩小、2级畸残比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逐步全面消除麻风危害。 到2025年,进一步巩固基本消除麻风危害成果,麻风患病率大于1/10万的县(市、区)保持为0,其中达到消灭麻风标准(基本消灭麻风25年以上,防治体系健全,能长期开展麻风监测,近10年无新发本土病例)县(市、区)数占全省县(市、区)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麻风患者完成治疗时新发生2级畸残比控制在3%以下。 到2030年,达到全面消除麻风危害目标,麻风患病率大于1/10万的县(市、区)数保持为0,其中达到消灭麻风标准的县区数达到全省县区数80%;麻风患者完成治疗时新发生2级畸残比为0。
2.工作指标 (1)监测发现方面。全省麻风密切接触者年检查率、可疑线索年报告率达到100%,新发麻风密切接触者高危人群预防性治疗率达到90%以上。 (2)病例管理方面。全省麻风患者年随访率达到100%,实施新发病例治疗前氨苯砜综合征风险位点检测,患者联合化疗规则治疗率达到100%。 (3)康复关爱方面。全省麻风患者和麻风畸残者年康复服务率达到90%以上。 (4)宣传干预方面。流行地区公众麻风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麻风密切接触者麻风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5)落实关爱方面。按规定落实麻风患者的医保待遇,提高麻风患者和麻风畸残者的生活质量。
三、防治措施 (一)多措并举,及时阻断麻风传播 1.加大主动发现力度。将麻风防控、诊疗基本知识纳入基层医务人员和皮肤科、神经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提高基层首诊医生对麻风的警惕性,提升其早发现麻风水平。全省需持续开展疫点调查、症状监测、接触者检查、愈后监测等主动发现麻风工作。优化并推广应用麻风远程会诊系统、症状监测和密切接触者随访电子健康应用程序等,以满足流动人口、就医不便人群及基层麻风防治需要。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在建筑工地、服装厂、城中村、农贸市场等外来人口聚集地加强麻风知识宣传教育,促进患者主动就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节假日对流动返乡麻风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免费检查,加强患者规范化管理和随访。 3.全面提高诊断水平。加强麻风实验室诊断技术能力建设,提高麻风查菌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在各设区市麻风诊治定点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新技术,力争到2025年底,设区市麻风诊治定点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新技术应用覆盖率达100%,解决疑难病例早诊断问题。在省疾控中心设置全省麻风实验室检测质控中心。建立麻风病理检测报告体系,提高麻风病理组织学诊断能力。省疾控中心定期开展麻风实验室质控工作,确保实验室检测服务质量。 4.实施化学预防干预。实施新发麻风密切接触者麻风易感基因自愿检测和评估,对麻风易感基因阳性的高危人群,由麻风诊治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国家预防治疗方案开展预防性治疗工作,减少密切接触者发病,阻断麻风传播。
(二)优化管理,提高治疗康复效果 1.规范麻风患者管理。对麻风治疗加强规范管理,做好麻风联合化疗及治疗麻风反应药物日常管理。创新麻风患者管理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新发麻风患者、现症患者、流动患者等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管理,建立完善的医防协同、检查诊治、康复随访全流程服务机制,实现各类麻风患者服务在不同防治机构及社区之间的无缝对接。 2.开展精准高效治疗。实施新发麻风患者治疗前氨苯砜综合征风险位点检测,预防药物超敏反应发生。针对难治患者、频发严重麻风反应患者及麻风合并患结核病、艾滋病等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对新发和复发麻风患者开展麻风耐药监测,如发现抗生素耐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阻断耐药菌株传播。定期随访监测,及时对患者判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