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回复: 0

交通上下治疗失眠案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发表于 前天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本资料
  蓝先生,男,时年57岁,于2021年4月1日就诊。

  【发病过程
  主诉:失眠1年余。
  现病史:失眠1年余,睡觉时心烦燥热,平日易牙龈肿痛,后背易发凉,无哽气反酸,无烧心感,无腹泻,无胸心悸,无头晕头痛,无咳咳痰,纳一般,眠可小便可。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重大内科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外伤及手术史、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长期居住原籍,居住条件可,无疫区疫水接触史,无烟酒史。已婚已育,子女、配偶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史。

  【首诊证候
  体格检查:T:36.7℃,P:88次/分,R:18次/分,BP:127/81mmHg。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发育正常,形体中等,营养一般,体位自如,查体合作。皮肤粘膜轻度黄染,未见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端正,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伸舌居中。咽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怒张,甲状腺未扪及。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心率88次/分,律尚齐,二、三尖瓣及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全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莫菲氏征阴性,麦氏点(-),肝肾区无叩击痛,腹水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呈对称性、凹陷性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辨证论治】
  辅助检查:暂无
  西医诊断:失眠
  中医诊断:失眠(上热下寒)
  治法:交通上下
  处方:黑顺片5克,白术10克,黄连3克,牡蛎10克,黄柏10克 ,砂仁3克,山萸肉15克,麦冬15克,醋龟甲15克,甘草5克,续断15克,甘松5克。7剂,日1剂,1000m水煎煮取400ml,早晚温服。

  【按语】
  董老方用潜阳丹为主,潜阳丹出自清·郑钦安《医理真传》,由砂仁、附子、龟板、甘草四味药所组成,为中医温潜法的代表方剂。方中砂仁辛温芳香,畅中纳气;附子味辛大热,补坎中真阳;龟板咸平入肾,通阴涵阳;甘草补土伏火,兼调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归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阳气走上走外,为其本性。若水盛火衰,一丝阳气必发于外走于上,心火与肾水不得正常相交,而见虚火之象;因此外热内寒,上热下寒。
  董老曰阳气浮越不能固表则自汗,阳气欲出携阴津外泄则盗汗;在上阳气盛则易出现面红、口干、口疮、牙痛、皮疹、心烦、燥热、胸闷、失眠、多梦等症状;在下阳气虚水偏旺,水盛土复,引湿盛脾伤,则易出现腰膝酸冷腰凉、畏寒、便溏、 胃寒恶食生冷等症,这位患者失眠,出现牙痛、心烦、燥热症状属于上热,腰凉症状属于下寒,潜阳丹主之。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名医简介
     董明国,广东省名中医,东莞市中医院国家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首届中医优秀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的脾胃病及肝胆病。

本案编写:董明国名医工作室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