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知道的7个蚊子冷知识
夏日的夜晚,你是不是也经常被一阵“嗡嗡”声吵得睡不着?蚊子,几乎人人痛恨,却又无处不在,但你知道吗?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虫子,其实隐藏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绝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今天我们来一起揭秘蚊子的各种“超能力”。
01.拥有超强繁殖能力 公蚊:堪称昆虫界的"素食行者",一生仅以花蜜和植物汁液为食。
雌蚊: 为繁衍后代,需通过吸食血液来获取足够蛋白质,以促成卵的发育[1]。
雌蚊吸血后,需要大约2~3天时间来消化血液让卵发育成熟。随后寻找静止的水面(如花盆积水、瓶盖水坑)作为产卵场所。
雌蚊的繁殖能力十分惊人,一次可产100~200枚卵,一生可多次产卵。在适宜的环境下,蚊卵的孵化速度极快,仅需1~2天就能孵化为幼虫,大约7~10天发育成成蚊[2]。
02.拥有超强生存能力
有些蚊卵在干旱环境下能进入休眠状态,蛰伏数月甚至数年,遇水就会“苏醒”孵化成幼虫[3]。
如埃及伊蚊的幼虫可以耐受干燥环境,水塘干涸时,会进入“假死”状态,暂停生命活动,待雨季降临再“复活”[2]。
此外,蚊卵的耐寒性可通过冷适应显著增强,效果受暴露温度和时长影响,且比滞育更有效。而且,不同地理区域的蚊卵品系,因长期适应本地气候,耐寒性也存在明显差异[4]。
03.拥有超强飞行能力 蚊子的翅膀每秒可振动450~600次。这种高频振动是通过间接驱动胸部肌肉的特殊机制实现的[2]。
不仅如此,蚊子还是自然界中的“雨战高手”,其独特的生理结构使其能在暴雨中毫发无损。单个雨滴重量可达蚊子体重的50倍,不过蚊子体重极轻、飞行速度缓慢,能巧妙化解雨滴冲击力。从物理学角度看,由于雨滴与蚊子质量差异悬殊,当雨滴击中蚊子时,蚊子所承受的冲击力非常小,所以即便身处暴雨之中,蚊子也能安然飞行[5]。
04.拥有超细“武器库”
雌蚊的口器结构高度特化,能够高效刺穿人的皮肤并吸血 [6]。其口器由六根高度分化的细针组成:两根锯齿状上颚负责切开皮肤,两根下颚起固定支撑作用,一根舌针用于吸血,另一根下咽针则注射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唾液 [2,7]。
唾液中的抗凝物质,可阻止血液凝固,让吸血过程顺畅无阻,麻醉成分能麻痹神经,降低痛觉感知,使宿主不易察觉被叮咬,还有血管扩张剂,可加速
血液流动,提升吸血效率。这些物质能够助力雌蚊“饱餐一顿”且不易暴露,但会引发人体免疫反应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8]。
05.拥有超绝“独家本领”
蚊子吸血时有项特别本领——边吸边尿。这是因为血液中大部分是水分和盐分,蚊子需快速排掉多余的水分来“减重”。若不及时排尿,体重增加会使其难以飞行,既容易被我们一巴掌拍死,也更容易沦为蜻蜓等天敌的“盘中餐”。而边吸边尿的技能,能让蚊子轻装离开,安全带走吸取的“营养”。
06.有“挑食和挑时”癖好
蚊子对特定人群的叮咬偏好受多种因素影响。体温偏高、出汗量大(会释放更多乳酸、尿酸)以及呼出二氧化碳浓度高(如肺活量大、新陈代谢快的人)的人群,往往更容易成为蚊子的“目标”[10]。部分人之间的吸引力差异还和遗传基因有关[11]。另外,有特殊气味和穿着深色衣物的人群也常被“青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蚊种的活动时间有所不同。如伊蚊夏季活动高峰期是上午7:00~9:00和下午
16:00~19:00[2,12]。
07被叮咬后的3个“谜题与真相”
①在蚊子包上掐“十字花”可以止痒吗?
这种看似解气的举动,其实是让大脑的注意力聚焦于疼痛,从而暂时忘却痒的感觉。实际上,痒并未真正消除,只是被更强烈的疼痛感掩盖了。
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情况,纯粹是心理上的错觉,可别被自己的感觉忽悠啦[13] !
②蚊子包越大,证明蚊子越毒吗?
蚊子包大小与个人免疫反应强弱有关,与蚊子毒性毫无关系。
当免疫系统较弱的人被叮咬后,身体会像拉响警报般释放大量组胺和细胞因子,导致皮肤出现水疱、斑块、瘀斑甚至肿痛,这种"过度防御"的反应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平复,本质上就是一场局部过敏反应。此时在患处涂抹抗过敏药物,能快速阻断这场免疫系统的"过度演出",让红肿瘙痒迅速消退[13]。
③“小叮咬”可能暗藏“健康大危机”?
蚊子叮咬带来的危害远不止瘙痒红肿那么简单,它还可能化身“致命杀手”,传播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基肯孔雅热等多种蚊媒传染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蚊媒疾病每年导致全球超70万人死亡[2] 。这一惊人数据让蚊子稳坐“地球上最致命动物”的宝座[14]。
因此,若被叮咬后出现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来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