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何“难学”

2020-8-15 20:17| 发布者: 启疾光| 查看: 1259| 评论: 0|原作者: 国正行|来自: 中医启疾光网

摘要: 读现代高校的简体中文版课本《中医基础理论》,字都认识,可就是“一头雾水”。这是为什么呢?启疾光认为是我们的阅读、认知、思考、理解习惯变了,也就是我们的文字表达、思维模式(型)、认知轨迹、语境发生了变迁 ...

首先,要学习的内容,有不难的吗,对吧?你会说,不是那个意思的,我是说“中医怎么比西医那么难学”。是吗?确实如此。为什么呢?

我问你一个问题——除了上学时,课本上那些朗朗上口、充满美学与文学性的古诗词(文)能读懂外,你还能读懂其它的古文吗?你是不是看到古文,尤其带有之乎者也的内容,“头都是大的”(俗语,指烦躁得无以复加,抗拒阅读下去)?是“鲁迅”们批判这些“之乎者也太‘八股’,空洞无物”,真的吗?还是说,你读着完全不习惯,很吃力,也就是难懂,甚至让人抓狂?

再进一步说,小学四年级及以前所学大概2500常用简体字的繁体,你能轻松认得1500吗(还不含古体通假字)?当然,这是要读古本时候才会需要,多数是搞研究的人才会遇到。

可是读现代高校的简体中文版课本《中医基础理论》,字都认识,可就是“一头雾水”。这是为什么呢启疾光认为是我们的阅读、认知、思考、理解习惯变了,也就是我们的文字表达、思维模式(型)、认知轨迹、语境发生了变迁所致。

这里特意插说下语境,以便于我们领会本文和知道其在文化使用、传承中的巨大作用。“语境”从字面意义来看,就是“语言环境”——话语或文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狭义语境即内部语境,也就是语言因素本身,指语言交际活动中一定的言语片断(前言后语)和一定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也叫“小语境”。广义语境也就是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言语片断之外的语言的社会环境,包括非语言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时代、交际对象以及社会与文化背景、自然环境、语体环境等,也叫“大语境”。

语言环境一般分自然语言环境、局部语言环境和自我营造的人工语言环境三种。自然语言环境是指以该语言为母语的生活环境;局部的语言环境是指学习者部分时间生活或学习于该门语言环境中;而人工语言环境主要指学习者在头脑中用该门语言复述、描述、记忆或营造某些的场景。看到这些,大家应该理解我所说和强调的东西了吧。

比如:单字见“乖”“恨”“涕”,词语见“奇葩”“锻炼”“无赖”“爪牙”“卑鄙”,成语见明哲保身”“浑浑噩噩”,口语见“小姐”“美女”,俚语见“最毒妇人心”,等等,在古代、过去和现在的意思大相径庭,不是吗?如果不了解当时语境,何以知道其真意?!

中医为何“难学”

1840年的一声“炮响”,中国从“天朝上方”的大梦中痛恻心扉得被“拍”到了“地板”上,武力不如人导致最终的文化自信崩塌,逐渐开始倡导西学东渐而中为体、西为用即西为中用而救亡图存。“五四”运动始,“鲁迅”们全盘否定含中文、中医在内的所有中国文化。还有神一样存在于老百姓心中的毛主席,也是本着破除长久禁锢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而力主“打倒孔家店”、“破四旧”,如此客观上也把中国文化传承打断。自此,中文载体的东西逐渐几乎全部沦陷。

改革开放后,更是除了制度等核心政体的东西外,主动否定自我,“虚心”打开大门、敞开怀抱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力,除了投资、技术和管理,自然也包括了他们的认知习惯、思维模式、人文理念、生活方式等等。也就是我们要学习好他们,必须是学习、模仿、习惯、应用人家的看待识别(即“现”“象”对应【1】)、分析理解并应用改造世界(宇宙)的方法、工具、载体等。

30年一代人。国正行研究院认为,我们20世纪下页始的新生代被西方的那一套文化“移植”和同化了,除了说着汉文、写着汉字,其它作为人最重要的、具有特质的自然认知轨迹、习惯大大地改变了。西方逻辑思维、线性思维、还原理论、局部“找点”(也就是总着眼于局部细微变化及研究引起其改变的更细节、屑小的变化的情形即原因,比如研究到分子、原子、基因、蛋白或更小“单元”等运动、“表达”变化)也成中国人说话(表达)、思考、做事的“铁律”(因为习惯了)。中国人原来的(唯)具象、发散(复杂)、系统思维及表述认知习惯却变得薄弱。

这就好比没有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和普朗克发现“量子力学”前,牛顿(经典)力学一直是真理,认为按此进行下去才是一直可行和正确的,可事实是并非如此。中医的“烧脑”程度也如这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谁不习惯简单的却去喜欢异难的?

还比如,说到做饭,都叫“饭”,中国人想到的是什么?肯定是煎、炸、炒、煮、拌、雕等烹饪手段,是汤、羹、菜、饭(主食)、点心俱有.....但是西餐呢?热的就是汉堡、鸡翅、土豆条、热狗、披萨、牛排等,凉的就是沙拉、布丁、三明治等。前者用料、工艺讲究,烹法完全根据食材特点和食者口味习惯而复杂多样,要求色、香、味、养俱全,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出美味,并且进餐礼仪也是特别讲究,吃得或热热闹闹或心满意足或情深谊长;后者不用我说相对做法简单、粗暴,吃得也是简单、潦草......截止10年前,不少中国人还以为西餐科学、营养、风尚,结果现在越来越多西方人在接触中餐后爱不释嘴,以每周能去吃次“西式”中餐为最大的犒劳自己!

中医为何“难学”

这说明了什么?好的,永远是相对较复杂和难的。我们必须重拾文化自信,捡回自己原有的语境、表达、认知、分析、理解模式和习惯,要有意识多去接触、学习古文化,古文化掌握的多了,自然也就慢慢有了以前中国人感知、描述、领悟含(中国)医学在内的宇宙(世界)观、方法论了。如此,中医自然好学易懂(这还是跟当下学中医难度进行对比的,不是跟西医学习应用对比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古中文这一课得先补上。

其实,70年代及以前出生的人估计都有印象,自己小时候半夜高烧吵闹(可能是急惊风或脑炎),交通不便而又远医无药时,家里的“大字不识一个”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就会用瓷碗“渣子”(就是日常吃饭装菜的碗、盘、碟各种原因破损后瓷片砸成类似三棱针的带“尖”的小瓷片),条件略好点的擦下酒精,没有条件的会蘸(洗)下盐开水,就“狠心”地抓住生病小朋友的手,在其手指头、手指丫、手掌、鱼际、虎口、太阳穴、额头、脑后一顿猛刺......尤其是手指头未出血,还会“捉住”挤压扎破的地方,或者重扎,让其出血,扎的地方出血后,他们如重释负,后给你用热盐水搽洗下“伤口”、额头和背脊,不一会儿小朋友就安静入睡、烧退去,第二天活蹦乱跳。

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手上的大拇指、食指甲旁(左手右侧、右手左侧,即靠近身体这一边)的少商穴、商阳穴,十个手指尖上属于经外奇穴的十宣穴,八个手指丫间属于经外奇穴的八关穴,手掌鱼际穴,掌心劳宫穴、少府穴,手背虎口处合谷穴,脑后有风池穴、风府穴和大椎穴等都可放血退热,背脊是太阳经所在,搽之相当于做刮痧可退热。老百姓也不能准确定穴,就只知道手上大概有不少穴位“扎”后可以“退烧”,所以才会广撒网多扎,这就是深入骨髓的中医急救知识和文化的传承。请问现在做父母的他们还有几人会?!这就是文化、语境、思维、选择都变了的缘故。

其实,觉得中医难学还有一个复杂的社会原因——中医目前“非主流”,无须花哪怕跟西医差不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不划算。也就是“实用”主义心理作祟。如此,看到中医书籍、内容时就建起了功利主义拒绝大旗。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这里就不再详阐。

 

注:【1】“现”“象”对应:此词为本文作者为准确表达本义而造词。“现”,当前语言描述、表达、呈现(传递)的东西;“象”,事物(件)当时本身的形象和本质。实际基本等同于语言学中的“人工语言环境”


本文由“国正行”首发于中医启疾光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谁是中医真正的掘墓人

中医否极泰来要春天的故事了吗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办发〔2021〕3号)

拨开迷雾看中医举步维艰的十大主因之门式卫生政策阻碍中医传承发展(三)

国家药监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国药监药注〔2020〕27号) 

为何讲中医出大师而西医出匠人(下)

从“金标准”双盲试验的弊端谈中医科学性和疗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