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96|回复: 8

[医趣盎然] 中药名由来的传说故事|龙眼 常山 知母 使君子 王不留行

  [复制链接]

4

主题

14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1-10-17 18: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眼中药名由来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姓钱的员外,带领当地百姓修坝筑堤,种田养鱼,不出几年,当年那洪涝之地己经变成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鱼米之乡。但钱官人结婚三年仍然膝下无子,常为此唏嘘不已。当地百姓深为钱员外的勤政爱民所感动,纷纷表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纳给钱员外作妾。终于,钱员外在五十三岁时得了个儿子。钱员外合家欢喜,日日欢宴夜夜笙箫三天方罢。
     可不幸的是,由于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娇生惯养的缘故吧,钱员外的儿子长得又瘦又小,经常发热、咳嗽,弱不禁风,十岁的时候看上去仍像个四五岁的孩子。为此,钱员外为他求医问药,请遍名医郎中,尝尽民间偏方,可身体就是强壮不起来。远房亲戚王夫人闻讯,千里迢迢地从远方前往钱府,好心地对钱员外说:“龙眼能治虚劳羸弱,若贵公子要强身健体,我看非吃龙眼不可呢。”

     钱员外不解地问:“为什么呢,夫人?”王夫人解释说:“当年哪吒打死了东海龙王的三太子,还挖了龙眼。这时,恰好有位叫海子的穷人家孩子因缺乏营养,身体羸弱,常常患病,经调补多月仍不见好转。哪吒闻讯之后,便立即把龙眼给海子吃了。海子吃了龙眼之后,不仅身体强壮起来,不再患病,而且渐渐地长成了个彪形大汉,结婚后生了十三个龙凤,自己也活了一百三十多岁。海子仙逝后,他的坟上长出一棵龙眼树,树上结满了龙眼。东海边上的百姓闻讯后,纷纷前去摘取龙眼,食肉后以核种树。此后家家户户都种龙眼树,食龙眼肉,因而个个都身强体健,不患疾病。”
     钱员外听罢大喜,立即命人去东海边采摘了大量的龙眼,连续一个月天天给儿子吃,并把吃不完的龙眼取肉晒干,时时让儿子进食,他又把龙眼核在院前屋后播种,大量种植。儿子由于经常吃龙眼,于是身体渐渐地变得强壮起来,后来在钱员外的教诲下学文习武,并考取功名,成为一名像父亲一样热心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官员。

4

主题

14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8: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山的名字由来传说

常山的名字由来传说


     相传从前有座山,名叫常山。山上有座破庙,庙里住着个穷和尚。穷和尚每天下山化缘为生。有次和尚得了疟疾,身上忽冷忽热,无钱医治,过几天就瘦得皮包骨头。
     有一天,和尚拖着病体下山化缘,他来到一家穷人门前。主人说:“我们也吃不上饭,刚煮了半锅野草根稀粥,谁吃了谁吐。你要是胃口好就吃吧。”和尚早就饿得头晕眼花,不管三七二十,一口气吃了两碗。奇怪的是和尚吃了这种野草根子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呕吐。
     几天过去了,和尚的疟疾病一直没发作。 和尚以为好了,挺高兴。可是, 一个月后,他又发病了。和尚想:”上回吃了那种野草根煮的粥,病就不发作了,是不是那种草根能治疟疾呀?"
     他急忙去找那位施主,见面就问: "我 上次在你家吃的那种草根,是在哪儿挖的呀?"

常山

常山

     ”那是我家不懂事的二呆子挖来的,有毒,一吃就吐。”
     ”让二呆子带我去行吗?我有用。”
     二呆子就是这家的儿子,看看有些傻气。他领着和尚上了山,找到一种开蓝花的野草,这种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上还有锯齿。和尚挖了回来,在庙里煮着吃了,第二天果真没犯病。。和尚一连吃了很多日子,疟疾病就这样除了根。他又挖了许多,栽在寺前庙后的空地上。
     从此,和尚化缘时遇到疟疾病人,就用这种草根给他医治,治一个好一 个。 如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说:“常山破庙里的和尚会治疟疾。”一时间,方圆几十里内的人,都跑到破庙来求药。
     有的人还打听:“治疟疾的药草叫什么名字呀 ?"
     和尚一想,这药草出在常山,就说:“叫它'常山’ 吧!”
     中医认为,常山味苦、性寒,治伤寒引起的恶寒发热、温疟发热、鬼毒、胸中痰结、吐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4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8: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母中药名的由来故事

知母中药名的由来故事

     从前有个孤寡老太婆,无儿无女,年轻时靠挖药为生。因她不图钱财,把采来的药草都送给了有病的穷人,所以年老了却毫无积蓄。这苦日子倒能熬,但老人有块心病就是自己的认药本事无人可传,想来想去,她决定沿街讨饭,希望能遇上个可靠的后生,认作千儿子,了却自己的心病。
     一天,老人讨饭来到一片村落,向围观的众人诉说了自己的心事。一时间,讨饭老太要认千儿子传授采药本事的消息便传开了。不久,有一个富家公子找到了她。这公子有自己的小算盘:“学会了认药治病,岂不多条巴结官宦的路子。”于是便把老太婆接到家里,好衣好饭伺候着。但过了十几天,却一直不见老太婆提药草之事,这天,他假惺惺叫了老人一声“妈”,问起传药之事,老太婆答道:“等上几年再说。”这下子把公子气得暴跳如雷,他叫嚣起来:“白养你几年,你想骗吃骗喝呀,滚你的吧!”老人也不愠怒,冷笑一声,换上自己的破衣裳,离开了公子的家门。
     她又开始沿街讨饭。没多久,又有个商人找到他,愿认她当千妈。这商人心里盘算的是卖药材,赚大钱。他把老太婆接到家,先是好吃好喝招待,可过了一个多月,仍不见老人谈传药之事,心里就忍不住了,便又像公子一样,把老人赶出了家门。
     一晃两年过去了,老人仍不停地沿街乞讨,说着心事,竟被很多人当成疯子、骗子。这年冬天,她蹒跚着来到一个偏远山村,因身心憔悴,摔倒在一-家门外。

知母

知母

     响声惊动了这家的主人。主人是个年轻樵夫,他把老太婆搀进屋里,噓寒问暖,得知老人饿着肚子,急忙让妻子做了饭菜端上。老人吃过饭就要走,两口子拦住了:“这大冷的天,您上哪儿去呀?”当老人说还要去讨饭时,善良的两口子十分同情,劝她说:“您这把年纪了,讨饭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们穷,就在这儿住下吧!”老人迟疑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
     日子过得挺快,转眼春暖花开。一天,老人试探着说:“老这样住你家我心里过意不去,还是让我走吧。”樵夫急了:“您老没儿女,我们又没了老人,咱们凑成一家子过日子,我们认您当妈,这不挺好吗?”老人落泪了,终于道出了详情。而樵夫夫妇却没有介意:“都是受苦人,图啥报答呀,您老能舒心就行了。”从此,樵夫夫妇忙着活计,很孝顺老人,老人就这样过了3年多的幸福时光,到了80岁的高龄。
     这年夏天,她突然对樵夫说:“孩子,你背我到山上看看吧。”樵夫不明就里,但还是愉快地答应了老人。他背着老人上坡下沟,跑东串西,累得汗流如雨,但还不时和老人逗趣,老人始终很开心。当他们来到一片野草丛生的山坡时,老人下地,坐在一块石头上,指着一丛线型叶子、开有白中带紫条纹状花朵的野草说:“把它的根挖来。"     樵夫挖出一截黄褐色的草根问:“妈, 这是什么?”
     老人说:“这是一-种药草,能治肺热咳嗽、身虚发烧之类的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认药么?”
     樵夫想了想说:“妈是想找个老实厚道的人传他认药,怕居心不良的人拿这本事去发财,去坑害百姓!"
     老太婆点钌点头:“孩子,你真懂得妈的心思。这种药还没有名字,你就叫它‘知母'吧。”
     后来,老太婆又教樵夫认识了许多种药草。老人故去后,樵夫改行采药,但他一直牢记老人的话,真心实意为穷人送药治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1-10-22 18: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使君子中药名的由来故事

使君子中药名的由来故事

     宋年间,潘州一带有个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深得乡邻尊敬。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藤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果实形如山栀,又似诃子,去壳尝之,其味甘淡,气芳香,于是摘下一些带回家来想研究它的药性。
     几天后,郭使君见这些果实未干透,怕久放发霉,就放到锅中炙炒。不一会儿,浓郁的香气弥散开来,诱得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使君无奈,就拣出炒熟的三枚给孙儿吃。没想到次日早晨,孙子解大便时竟排出了几条蛔虫。使君思想其缘故,莫非这果儿能驱除蛔虫?

使君子

使君子

    于是就又给孙子吃了八九枚。这下子可把孙儿折腾坏了,又是一个劲打嗝,又是呕吐。郎中断定是过量中毒,忙用甘草、生姜等给孙儿解了毒。几天后,他再次给孙子服食了三四枚,果然孙儿又顺利排出了几条蛔虫。这孙儿本偏食,面黄瘦弱,吃果子不仅驱了虫,而且食欲大增,身体也渐渐强壮起来。
     此后,郭郎中在行医时,遇到疳积、虫积的患儿,就酌量用这种果实去医治,每获良效。人们问起这果子的名字,郎中-时想不出,最后应允了大家的叫法,取名“使君子“。
     使君子是同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功能是驱虫、消疳积。对蛔虫、蛲虫有良好的驱杀作用。有毒性,勿过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7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1-10-30 15: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不留行中药名的由来传说

王不留行中药名的由来传说


     北方有一段歌谣说:“穿山甲, 王环留,大闺女喝了顺怀流。”夸张地说出了王环留行的通乳作用。那王不留行不过是一种草的种子,怎么起了这么个怪名字呢?
     传说王不留行这种药是药王邳彤发现的,经实验,具有很好的舒筋、活血、通乳、止痛的作用,可是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邳彤想起当年王莽、王郎曾来过这里的事。

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

     王郎率兵追杀主公刘秀,黄昏时来到邳彤的家乡,扬言他们的主子是真正的汉室后裔,刘秀是冒充汉室的孽种,要老百姓给他们送饭送菜,并让村民腾出房子给他们住。这村里的老百性知道他们是祸乱天下的奸贼,就不搭他们的茬儿。天黑了,王郎见百性还不把饭菜送来,不由心中火起,便带人进村催要,走遍全村,家家关门锁户,没有一缕饱烟。王郎气急败坏,扬言要踏平村庄,斩尽杀绝。此时一参军进谏道:“ 此地青纱帐起,树草丛生,庄稼人藏在暗处,哪里去找。再说就是踏平十回村庄也解不了兵将的饥饿,不如赶紧离开此地。另作安顿,也好保存实力,追杀刘秀。”王郎听了,才传令离开了这个村庄。
     邳彤想到这段历史,就给那草药起了个名字叫“王环留行”,就是这个村子不留王莽、王郎食宿,借此让人们记住“得人心得天下”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50

回帖

279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279
发表于 2023-6-16 22: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楚楚动人 发表于 2021-10-30 15:46
王不留行中药名的由来传说

     北方有一段歌谣说:“穿山甲, 王环留,大闺女喝了顺怀流。”夸张地说出了 ...

     王不留行一味中药,其主要功效在于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在描述它的药性时,李时珍说:“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所以叫“王不留行”。关于这味药,《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世说新语·俭啬》讲述了魏晋时代多个吝啬鬼的故事,其中一个吝啬鬼是高官卫展。江州刺史卫展在浔阳时,对于投奔自己的知交好友,一概不理,只是送一斤王不留行。这些人得到了礼物,也就明白了卫展赶人的暗示,识相地离开了。就这样,卫展利用王不留行这味药,达到了守财的目的。更有趣的是,书中还记载了来自卫展外甥李弘范的吐槽:“家舅刻薄,乃复驱使草木”,意思是“我舅父太刻薄了,竟然役使草木来逐客”,一句话里满满都是嫌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回帖

2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0
发表于 2024-5-17 16: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阴丽华生死离别的爱情

本帖最后由 鲁美 于 2024-5-17 17:00 编辑
楚楚动人 发表于 2021-10-30 15:46
王不留行中药名的由来传说

     北方有一段歌谣说:“穿山甲, 王环留,大闺女喝了顺怀流。”夸张地说出了 ...

关于王不留行名字由来,还另外有个故事是刘秀生离死别,为儿子给妻子王不留行催奶的故事。


王不留行的典故得追溯到三百年以前。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王莽废掉西汉末代皇帝,自己登基为帝。当时的朝廷很乱,民不聊生,狼烟四起,天下大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有一支起义队伍的领导叫刘秀,他是后来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九岁父母双亡,由叔叔抚养他成人,并送他上学。有次私塾先生要求学生写作文,名字叫《我的理想》。刘秀写的是:当官要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执金吾就是皇宫安保部门的公务员,阴丽华是方圆著名的美女。刘秀出生贫困,而阴丽华是富家千金。但刘秀跟着哥哥一起造反,队伍越来越大,后来事业有成,加之刘秀生得一表人才,很快取得了阴丽华的芳心。

迎娶阴丽华的那年,刘秀29,阴丽华19岁,新婚燕尔,只羡鸳鸯不羡仙。可好景不长。二人在一起才3个月,刘秀便要出去打仗。王莽率百万大军攻打刘秀,刘秀损失惨重,全部兵马只剩一万多人,固守昆阳。

围困期间,阴丽华给刘秀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但刘秀为了此战,不得不再次亲自上阵,突围之前,他去跟阴丽华告别:“夫人,我这一去,有可能回来,有可能回不来。你要保重。”阴丽华抱着孩子,哭道:“你能不去吗?”

刘秀长叹一声,说:“王莽不能容我,万一城破,肯定不会留我性命。我只能殊死一搏了。”阴丽华还想说一些告别的话,怀里抱着的孩子却哇哇哭个不停。刘秀问道:“这小子咋了?莫非知道他老爹九死一生,提前感到伤心了?”

一个叫邳彤的人告诉刘秀:“主公,主母母乳不足,公子饿得惨叫。昆阳被围了这么久,牛羊啥的都吃光了,也没有动物奶给他吃。”刘秀打天下靠的是云台二十八将,邳彤是其中一个。这个邳彤不仅仅是武将,也是一个医生。因为他武艺高强,所以没有病人敢打他。

古代的医生也不好当,比如邳彤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医圣张仲景是坐镇一方的长沙太守。刘秀突然感到万分惭愧。以前阴丽华当富家小姐时,山珍海味绫罗绸缎,从没受过苦,跟了自己之后,却粗茶淡饭粗布麻衣,有时候粗茶淡饭都没得吃。他啪啪扇了自己两巴掌。

阴丽连忙劝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饿两顿没事。”刘秀问邳彤:“有什么药物可以催奶?”

邳彤说道:“城外有一种植物叫做麦蓝菜,它的种子入药可以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邳彤给刘秀形容麦蓝菜的样子,形容了半天都没搞清楚,干脆说:“主公,我陪你一起去采摘。大不了一死。”

刘秀带着邳彤和另外十三个人突围,跑到定陵县、郾县搬救兵。经过激烈的战争,刘秀全部兵马三万人竟然战胜了王莽百万大军。不过刘秀也打得惨,浑身是血。

回到昆阳城中,刘秀首先去见阴丽华。邳彤抓紧时间炮制麦蓝菜的种子,熬药给阴丽华喝。

没多久,阴丽华就可以顺利地哺乳孩子。

邳彤非常高兴,说:“幸亏麦蓝菜的种子有奇效。这种子还没有取名字,主公,你取一下吧。”

刘秀哈哈大笑:“我只会娶阴丽华,不会取名字,还是丽华来取。”

阴丽华想到夫妻临别时刘秀“王莽不能容我”的那番话,不禁感到后怕,差点就阴阳相隔此生不能再见面了。王不留行有什么典故呢,这是为了纪念夫妻间生死相许患难与共的这番情谊,阴丽华给种子取名为“王不留行”。

后世有人称邳彤为药王,但是东汉几百年之后的唐朝人孙思邈对药物研究贡献更大,于是人们把药王的称号转送给孙思邈。不过邳彤借阴丽华给王不留行命的名字,倒是一直传了下来。

刘秀见王不留行的作用挺好,于是向邳彤打听王不留行究竟有什么疗效。

邳彤抓了一把王不留行在手中,笑着说:“主公,王不留行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活血调经药,主要用于妇人产后乳汁不多。它的功效和穿山甲类似,但是穿山甲不好找,王不留行却容易采摘。不过呢,咱们要注意,母亲乳汁不多分两种情况。”

刘秀很好奇,问:“这么复杂?”

邳彤解释道:“医者,讲究对症下药,同样的症状可能是因为不同的原因导致的。就像刚才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母亲生完孩子,身体比较虚弱,导致本身乳汁稀少,这样的话,就和黄芪当归一起服用。一种是乳汁淤积,不能通畅地排出来,这个时候就和蒲公英、瓜蒌等药物一起使用。主母奶水稀少,就是因为长期忧虑,又吃不饱饭,导致身体虚弱,从而奶水不多。我就把王不留行和黄芪搭配使用。”

刘秀听了邳彤的解释,觉得更加惭愧,都是自己拖累了阴丽华,他决心要一辈子好好照顾阴丽华。后来刘秀当了皇上,就封丽华做了皇后。

阴丽华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子,她知道丈夫日理万机,事情比较多,有的时候还是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她也向邳彤请教:“将军,王不留行的作用这么好,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邳彤暗自称赞阴丽华不简单,还知道询问注意事项,很多百姓只在意药物的疗效,却容易忽略药物的副作用。他说:“主母,王不留行是个活血的药……所以孕妇一定要慎用。”

刘秀丽华是一对好学的夫妻,缠着邳彤问王不留行的细节,问得不亦乐乎。

邳彤为了帮助刘秀丽华夫妇记住王不留行的作用,特地编了一个小歌儿,这个小歌儿一直流传到现在。歌儿是这么唱的: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回帖

2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0
发表于 2024-5-18 12: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三通之功的王不留行的传说

  王不留行性平,味苦,首出于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被收录于上品,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催产下乳、消肿敛疮、利尿通淋之功。它既是通经下乳之要药,也是古代战场上救治外伤、止血止痛的金疮圣药。
  王不留行入药历史悠久,在西晋时期,民间就有使用者,并在古代战场上当作救死扶伤的良药。在这方面,还有一个传说。
  隋朝末年,太行山下李世民与杨广进行着一场残酷的决战,由于势均力敌,双方伤亡惨重。如何让伤员尽快康复重返战场?李世民苦思对策,一筹莫展。正在此时,一个名叫吴行的农夫挑捆野草求见,称这对治疗刀枪伤有特效,李世民将信将疑。吴行取下野草的种子,研碎后撒在一个伤兵的伤口上,一个时辰后,士兵的伤痛大减。李世民大喜,忙命士兵到田野采草药如法炮制,三天后,伤兵大都得以康复,唐军军威大振。
  然而,为了不让敌军能得到这个验方,李世民下令封锁消息,并悄悄将吴行杀害。当李世民大败隋军并最终登上王位时,也给这种野草留下一个渗透着吴行鲜血的名字——王不留行,意味王者不能留下吴行。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王不留行散主治金疮损伤,并详细说明了该方的组成和用法,这个王不留行散就是古人所说的刀伤药、红伤药,为通治方,凡是刀斧金刃所伤均有良效……也不知道王不留行当年救治过多少古代将士的生命,才演义出这样一段血色传奇。

      明代李时珍曾说:“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而不能留其行,故名王不留行。”在《神农本草经》中也曾被列为“上品”,并云“久服轻身耐老增寿”,似有抗老延年之功,但后人大多不用于养生,历代医家多用其“三通”之功,即通乳、通经、通淋。
      民间有谚语曰:“王不留,穿山甲,大闺女喝了都下妈(奶水之意)。”恰如其分地道出了王不留行的通乳作用。
      其通经之功,常用于妇女经闭,或难产逆生,胎死腹中。古人还借用其通淋之功,治疗各种淋证。
      宋代针灸大师王执中在其《资生经》中记有一事:某妇人患了淋证,卧床不起,诸药无效,众医束手无策,求治于王执中,王用翦金花十多叶,煎汤,令其服下,隔日病家来告,病已减八分,以后再服一次而愈。所谓翦金花,亦名禁宫花、金盏银台,即王不留行。
     《日华子本草》云:“王不留行,根、苗、花、子并通用。”说明王不留行全株皆有相同的功效。在《外台》、《东轩产科方》中均有“治血淋不止”、“治诸淋及小便不利”用王不留行的记载。这里所言“淋证”,绝非现代的“淋病”,而是指“小便不利”而言,也可包括老年人常见的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所引起的小便不畅。
     此外,近代有报道说,将王不留行用文火炒黄,直至少数开花,研碎过筛,取细末,治疗带状疱疹,如患处疹未溃破,用麻油将药末调成糊状外涂,如疱疹已溃破,可将药末直接撒布于患处,每日2-3次。一般用药后10~20分钟即可止痛,2-5天痊愈。(综合邬时民2011年07月18日发表于健康时报网的《王不留行的传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

回帖

2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5
发表于 2024-5-31 10: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下传统配方
     1.王不留行散(《太平圣惠方》):治石淋及血淋,下砂石兼碎血片,小腹结痛闷绝:王不留行30克,甘遂(煨令微黄)1克,石韦(去毛)30克,冬葵子45克,木通75克,车前子60克,滑石、蒲黄各30克,赤芍药、当归(微炒)各45克,桂心30克。上捣筛为散,每服9克,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方中王不留行活血通经,利尿,为君药。
     2.王不留行散(《奇效良方》):治虚劳小肠热,小便淋沥,经中痛:王不留行、生地黄、滑石各30克,子芩15克,榆白皮、赤芍药、当归、木通各1克。上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用米饮调下。方中王不留行活血通经,清热,利尿,为君药。
     3.王不留行汤(《医部全录·面门》):治头面久疮,去虫止痛:王不留行、东引茱萸根皮、桃东南枝各15克,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10克,大麻仁6克。上8味,以水2斗半煮取1斗,洗疮,日再,并疗痈疽,月蚀,疮烂。方中王不留行活血通经,止痛,杀虫,为君药。
注意:王不留行有着活血通经的功效,月经本身就比较多的人,如果月经期间或者月经前后使用王不留行,可能会导致崩漏。

以上仅供医学分享参考,不做治病推方,用则后果自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