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57|回复: 1

[寓医深长] 中医行不行?新冠肺炎经历者才有发言权

[复制链接]

29

主题

49

回帖

45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4
发表于 2020-6-16 19: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全程参与、全程发挥作用,彰显了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成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也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据统计,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中,超九成使用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药总有效率90%以上。
  中医行不行?中药灵不灵?事实胜于雄辩,疗效才是硬杠杠。请听几位亲历者讲述中医抗疫故事。


  “中医不是慢郎中”
  每当他们进入病区,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就会亲切地说:“咱们的中医来了!”
  “终于要回家了!”离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前,看着空荡荡的隔离病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颜芳十分感慨。
  2月9日,作为广东省中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颜芳抵达武汉。10年前,他奉命组建了一个中医特色型科室,即全部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名老中医经验救治各种急危重症。临行前,颜芳心里忐忑不安。他说:“如果经典方不管用,或者失败了,对我们肯定是一个沉重打击。”
  汉口医院病区由多支西医医疗队负责,中医主要是和西医专家协同查房。在防护服上,颜芳特意写了两个大字——中医。
  “刚开始,我们穿着防护服走进病房,病人以为是西医查房,眼神里充满了期待。然而,当我们说是来自广东省中医院时,病人们好像有点失望。听说我们要给病人开中药,有位患者直接拒绝了:‘我们不吃中药!’”颜芳说,那场面尴尬极了!
  突然,46床患者周女士挣扎了一下,用微弱的声音说:“我愿意喝中药!”这句话,给了颜芳莫大的安慰。
  原来,周女士是这家医院的一名退休医生,一个月前感染新冠病毒。刚入院时,呼吸困难,床边竖着两个“大炮筒”(氧气筒)。床头的监护仪显示,即便在吸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也仅有85%。
  第二天,当颜芳再次查房时,周女士欣喜地说:“吃了一服中药后,我感觉身体暖和了,气也顺了,舒服多了。”第三天,周女士排痰量增多,胃口改善;第四天,连续5天没有解大便的她开始排便;第五天,血氧饱和度达到100%,床边的“大炮筒”从两个减为一个。
  当周女士终于能够坐起来时,她握着颜芳的手不停地说:“千万别减我的中药!”原来,由于病人看到中药效果这么神奇,纷纷要求喝中药,导致中药需求量增大。有的患者担心“断药”,竟然开始“抢中药”。直到医生承诺不断药后,“抢药”风波才逐渐平息。
  2月14日,颜芳在查房时发现,37床的田阿姨竟然悄悄地将药“藏”了起来。在医生的追问下,田阿姨才说了实话:“我以前不太相信中药,但是喝了两服之后,感觉效果很好。我担心喝完就没有了,所以才私自藏药。”颜芳一听,心中暗喜。于是,他让队员们为田阿姨录制了一个小视频。没想到,这段视频当天就在网上疯传,田阿姨瞬间成了“网红”。
  第二天,当颜芳再次查房时,一度卧床不起的田阿姨已经靠墙而坐了,精神明显恢复。还没等颜芳开口,田阿姨就喊上了:“你让我成网红啦!”颜芳赶紧接过话茬:“是啊,我们都沾了您这个网红的光!”
  查完房,颜芳提出要和“网红”合个影,田阿姨马上说:“等等,我得先梳个头,形象很重要!”一边说着,一边从抽屉里摸出一把梳子,认真地梳理了头发,才和医生们合影。
  那段日子,医生们拎着中药袋查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当他们进入病区,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就会亲切地说:“咱们的中医来了!”如此亲切的称呼,让颜芳百感交集。
  “中医不是慢郎中。只要对症下药,效如桴鼓!”颜芳说。


  “呼吸机没派上用场
  看着那些尚未拆封、从未进过污染区“全身而退”的医疗设备,他们还是很开心的。援鄂结束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扈晓宇将没有拆封的呼吸机送还医院。
  这么稀缺的医疗设备,怎么会“完璧归赵”?有人问:“抢救危重症患者,你们用呼吸机了吗?”
  “呼吸机没派上用场,我们只是呼吸机的搬运工。”扈晓宇笑着说。
  2月15日,扈晓宇所在的医疗队被混编成四川援鄂第七、八批重症医疗队,包括中医10名、西医65名,其中ICU医生36名。他们成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两个病区,共128张床位。
  “我们原本打算苦战一场,随队携带了20台呼吸机、两台ECMO(体外膜肺氧合),还有若干心电监护、除颤仪等ICU设备。”扈晓宇说。编队中的ICU医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他们看来,救治重症患者非上呼吸机不可。
  医疗队管理的病区分布在两个楼层,一层是中西医混合编队,一层是纯西医编队。当时,混合编队里的中医面临两大困难:一是如何与西医磨合,二是如何让患者信任。
  很快,患者就挤满了病房。八九十岁的老人占大多数,几乎都有基础疾病,病情发展很快。那段日子,扈晓宇很是揪心。
  病区开设第四天,扈晓宇被任命为肿瘤中心院区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组副组长。由他牵头,医疗队成立了中医突击队。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他们以四川省特色处方“川方1号”灵活化裁,一人一策。
  中医究竟行不行,治愈率是硬杠杠。数据表明,以10天为一个疗程,吃中药的患者,胸部CT改善率为79.6%,危重患者转为普通型或轻症的转换率为80%,核酸转阴率为50%,发热、咳嗽、消化道症状缓解率为90%以上。在单位时间内,有中医干预的病人,治愈率远远高于纯西医组。
  “赶紧给他开中药!”亲眼见证疗效后,一些西医慢慢变成了“中医粉”。西医每天把病人的诊断治疗情况发到微信群里,中医迅速进入病房开中药处方。中西医携手抗疫,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3月15日,病区终于实现了患者“清零”。此间,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76例,累计治愈出院141例,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51例。令人惊叹的是,两个病区气管插管患者0例,使用有创呼吸机患者0例,使用ECMO患者0例。
  当这份“成绩单”传到四川援鄂医疗总队时,其他编队的医生都不太相信,认为他们救治的是轻症患者。这回,反倒是病区里的西医不干了,他们拿出病历,据理力争。从此,再也没人质疑中医了。
  扈晓宇说,吃中药一天也就一两百元,但是上了呼吸机或者ECMO的话,费用可能是中医治疗的几百倍,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由于没有使用呼吸机,西医减少了因气管插管带来的感染风险。虽然他们没机会“大显身手”,似乎有点小小的遗憾,但看着那些尚未拆封、从未进过污染区“全身而退”的医疗设备,他们还是很开心。有人笑言:“中医不仅挽救了病人,也挽救了呼吸机,挽救了价值上千万的医疗设备。”


:本段及后段内容来源 人民日报(2020年6月1日19版)  记者 白剑峰 、王君平


延伸阅读

       新冠肺炎到底是怎么回事?预防或轻微感冒怎么办?
      
张伯礼专业解读新冠肺炎新版诊疗方案中医内容变化

       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51号)
       从“金标准”双盲试验的弊端谈中医科学性和疗效
       工程院院士汤钊猷:西医临床四十年,一直同步用中医
       新冠病毒感染引起大规模炎症原因首次揭示
       西医携其西方强势实力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健康信仰
       中央和央媒对“大号流感”“与病毒共存”论发起猛攻
       中医学的自信理应走在中国文化自信前列
       为何讲中医必兴

29

主题

49

回帖

45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4
 楼主| 发表于 2020-6-16 19: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坡不行走北坡”
  患者的口鼻被罩着,根本无法观察舌象;手腕扎着输液针,寸关尺取脉处被挡得严严实实。他避开寸关尺,改在颈动脉、踝关节处切脉
  那天,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六病区,北京中医药大学援鄂医疗队总领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叶永安陷入沉思。
  原来,很多患者吃了他开的汤药,症状都有明显改善。惟有31床的田奶奶,病情却始终不见起色。这位70多岁的老人,病根究竟在哪里?
  叶永安带领医疗队员走到田奶奶床边,再次询问老人的病情。田奶奶沉默良久,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她紧紧拉住叶永安的手说:“大夫,你一定要救救我老头的命!”
  原来,她和老伴都感染了新冠肺炎。因为病情加重,同时被救护车送进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八病区。她的老伴姓周,有心脏病、重度前列腺增生等病史,入院后持续有低氧血症。因发生感染性休克,病情危重,被紧急送进ICU插管抢救。
  田奶奶一直惦记着老伴。她说:“要走的话,我也要走到他前面。”焦虑、担忧、恐惧,让老人夜不能寐,病情始终无法缓解。
  于是,叶永安开始对“症”下药。他首先安排医疗队医生郭楠与ICU沟通,确保田奶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老伴的情况,不让老人胡思乱想。随后,叶永安又应邀进入新冠肺炎ICU内,与医疗组组长梁腾霄一起查房。幸运的是,周爷爷正在其中。
  ICU属于污染区。由于患者的呼吸道处于开放状态,空气中的病毒含量很高。对于中医来说,最棘手的问题在于,传统的“望闻问切”无法施展。当叶永安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周爷爷时,一下子就愣住了。只见患者的口鼻被罩着,根本无法观察舌象;胳膊绑着监测袖带,手腕扎着输液针,寸关尺取脉处被挡得严严实实,无从下手。
  叶永安说:“登山的路千万条,南坡不行走北坡。”他运用三部九候诊法,避开寸关尺,改在颈动脉、踝关节处切脉。经过脉诊,叶永安认为病人属于湿毒伤阴、津亏气耗,进而形成了气阴两伤、阳衰阴竭的临床表现。为此,叶永安综合五运六气理论,加大了益气养阴药的剂量,同时重用温阳药以治阳衰。
  不出所料,中药汤剂治疗一天后,周爷爷的循环和呼吸明显稳定,肺脏氧合能力得到改善。两天后,具备了拔管指征,顺利拔管脱机。
  叶永安说:“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如同在悬崖边施药,不能有丝毫闪失。只有将经典理论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才能取得临床疗效。”
  几天后,叶永安再次来到ICU查房,拔管后的周爷爷说话还不太清晰,但老人执意用带着输液针头的双手合十致谢。此情此景,令叶永安备受鼓舞。
  听到老伴病情好转的消息,田奶奶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说:“老头子在里面蛮好的,我就放心了。”为了照顾即将转出ICU的老伴,她的求生欲望仿佛被激活,再苦的中药也不觉得苦。看到中药袋上写着“一日3次”,她非要每天凌晨4点起来,先喝一次中药。很快,咳嗽次数减少,乏力症状改善。
  在叶永安的安排下,周爷爷转入田奶奶住的病房。见面后,两位老人的手一直都不松开。劫后重逢,伉俪情深。第二天,叶永安带队查房时,田奶奶“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感谢医生,医疗队员们赶紧将她扶起。
  “人是要讲良心的,我不能忘记救命恩人。”田奶奶从一个黑色小背包里取出纸和笔,非要把医疗队46名医生护士的名字一一写下来。她说,回去之后,要让儿女们都记住这些名字。


  “中药救了我全家
  平生第一次喝中药,就有这么神奇的效果。中医博大精深,有啥理由不信呢?
  4月8日,武汉解除封城。当晚8点多,家住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春树里小区的王先生就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要求做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第二天,核酸检测报告显示阴性。带着这份报告,他驱车直奔浙江台州,准备复工。
  回想起过去的两个多月,46岁的王先生忍不住泪流满面。在那个阴冷的冬天,王先生全家患上了新冠肺炎,一度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先是岳母病倒,接着岳父又躺倒了。除夕之夜,家里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两位老人吃了点感冒药,症状没有减轻。不能再拖了!王先生决定尽快去医院。
  1月31日,王先生带两位老人去医院检查。CT检查结果显示:岳母双肺变白;岳父单肺感染。医生初步判断是新冠肺炎,但确诊还需要等核酸检测结果。当时,所有的定点医院只收确诊病人。
  几经周折,王先生联系上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黄璐琦介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李光熙为他开了中药方。
  第二天一早,王先生直奔同仁堂,照方抓药。王先生第一次煎中药,还上网查了百度,才把中药熬好。岳母把送来的药喝得一滴不剩,而岳父因为胃不舒服,中药一滴未喝。
  更不幸的是,王先生自己和妻子也感染了。那天,他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时,突然觉得小腿肌肉剧烈酸痛,体温达到37.5℃。连日来,他浑身乏力,饭也不想吃。王先生心中默念:“上有老,下有小,我千万不能倒下!”于是,他和妻子决定也喝中药试试。没想到,王先生喝了两服药,到下午整个人就有精神了。于是,他一口气吃了两碗面条,顿时感觉有力气了。
  同一个方子,全家一起喝。王先生病好了,可两位老人还是不见好转,难道中药效果因人而异?无奈之下,王先生再次向黄璐琦院士求助。黄院士让他直接联系李光熙。李大夫的回复是:药量不足,需要加倍。当天晚上,王先生就把两服药放在一起合煎。
  2月7日早上,岳母惊喜地说:“今天感觉好多了,呼吸也畅通了!”下午,妻子的体温从早晨的37.4℃降到36.5℃。晚上,岳母居然从床上爬起来了。真不敢相信,岳母病了那么久,几乎奄奄一息,居然还能救过来。
  然而,岳父情况却越来越严重,体温不断上升,早上37.5℃,晚上38.7℃。没办法,王先生再次求助李光熙。在电话里,李光熙询问了岳父的出汗和排便情况。王先生说,没出汗,也没排便。李光熙说,调整一下方子,先把汗排出来。
  2月8日一早,体温38℃的岳父就是不肯喝中药。岳母不停地劝:“老伴啊,我都要死的人,喝中药治好了,你怎么不信啊?”
  在家人的苦苦哀求下,岳父似乎被说动了。王先生飞速从同仁堂取回新开的中药,两服药一起煎。岳父这次听话了,不到10分钟就把药喝完了。晚上,岳父体温降到正常,在喝粥时却呕吐起来。得知这一情况,李光熙说:“中医讲汗吐下和,出了汗再吐完就好了。”岳父真的好了!
  “中药救了我全家的命,中药疗效就是好!”王先生说,平生第一次喝中药,就有这么神奇的效果。中医博大精深,有啥理由不信呢?


  记者手记:疗效才是硬杠杠
  中医抗疫,可圈可点。中医不是慢郎中、呼吸机没派上用场、中医把脉有神功、中药救了全家命……一位位疫情亲历者的生动故事,证明了中医的实力,展现了中医的魅力,令人信服。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衡量一个医学体系好不好,关键要看“管用不管用”。现代医学不能解释中医,并不证明中医不科学。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几千年来,《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代代相传,护佑着中国人的生命健康,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运,理应继承和保护好这份遗产。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根本出路。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惟有正确处理传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才能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新动力!


      注:本段及前段内容来源 人民日报(2020年6月1日19版)  记者 白剑峰 、王君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