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启疾光网 中医启疾光 中医教材
订阅

中医教材

诊断概要
眼科的诊断,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眼病进行诊察与判断的方法。诊察与判断是理论联系实际诊断眼病的两个重要环节。正如《审视瑶函·弃邪归正论》所说:“夫有诸中然后形诸外,病既发者,必有形色部位之可验,始知何脏 ...
分类:    2020-8-15 13:32
眼科诊法
眼科诊法,即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在诊察眼病时的具体运用,而其中尤重望诊与问诊。问诊主要是询问与眼病有关的病史及自觉症状,它包括跟部与全身的临床症状。望诊的重点是望眼部,切诊亦以眼部触诊为主。结合现 ...
分类:    2020-8-14 13:33
眼科常用辨证方法
眼科的辨证方法和程序与内科大体相似,亦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所收集的眼与全身的客观症情,以八纲、病因、脏腑、气血等辨证方法进行分析归纳,作出判断。至于眼科的独特之处,在于眼病的发生,局部症 ...
分类:    2020-8-13 13:34
治法概要
眼病的治疗方法不但丰富,而且有其专科特殊性。根据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以及眼的位置、结构与功能上的特点,对眼病的治疗,既用内治法,也用外治法。一般内障眼病以内治为主,外障眼病则多配合点眼、洗眼、敷眼、手 ...
分类:    2020-8-12 13:36
内治法
眼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外感或内伤眼病,皆可根据眼部表现,结合全身情况进行辨证,审因论治,用内治法来调整脏腑功能或祛除病邪。即使某些外伤眼病,内治法同样具有重要的治疗意 ...
分类:    2020-8-11 13:36
外治法
眼科外治法是运用具有祛风、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祛瘀散结及退翳明目等各种不同作用的药物或手法,从外部直接施治于眼部的方法。在临床应用甚为广泛。常与内治法密切配合,外障眼病尤其如此。外治法种类很多,除冷 ...
分类:    2020-8-10 14:41
眼科常用中药
药物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主要是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偏胜偏衰的病理现象,使机体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中药的临床运用,须在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 ...
分类:    2020-8-9 14:42
针灸疗法
眼为宗脉之所聚,脏腑精气通过经络上滋于目而视物精明。眼科针灸疗法,是在辨明眼病的寒热虚实,验明经络的部位之后,选取适当的穴位,利用针刺与艾灸,或补或泻,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正复邪除,以退赤消肿,收泪 ...
分类:    2020-8-8 14:43
眼病的预防
预防即防患于未然,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千金要方·七窍病》列举了“生食五辛,接热饮食,热冶面食,饮酒不已,房室无节,……”等多项损目原因,告诫人们必须避免之 ...
分类:    2020-8-7 14:45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第一章 鼻部疾病 第一节 外鼻畸形 二、鞍鼻三、驼峰鼻 第二节 先天性前、后鼻孔闭锁 一、先天性后鼻孔闭锁二、先天性前鼻孔闭锁 第三节 鼻及鼻窦外伤 一、鼻骨骨折二、额窦骨折三、上颌窦骨折 第四节 鼻前庭炎 ...
分类:    2020-8-7 09:16
眼病的护理
正确的护理,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因此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古代眼科也很重视护理工作,从《医方类聚·龙树菩萨跟论》来看,就有多方面的护理知识。如该书在黑风、绿风中指出:“此候总恶,善自 ...
分类:    2020-8-6 09:11
《针灸学》在线阅读
•绪 言 •第一章 经络总论 一、经络的组成和作用二、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第二章 腧穴总论 一、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二、腧穴的作用 三、特定穴的意义和特点 四、腧 ...
分类:    2020-5-4 15:35
牙痛
牙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证状,其发生主要与胃经郁火和肾阴不足有关。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循经远道可左右交叉刺。处方:合谷、颊车、内庭、下关。风火牙痛加外关,风池;阴虚者加太溪、行间。 ...
分类:    2020-5-4 15:19
耳鸣、耳聋
治法: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实证针用泻法;虚证兼取足少阴经穴。针用补法。处方:翳风、听会、侠溪、中诸。肝胆火盛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加外关、合谷;肾虚加肾俞、关元。 ...
分类:    2020-5-4 15:18
扭伤
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的软组织损伤,如皮肤、肌腱、韧带、血管等,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的损伤证候。主证:主要表现为受伤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治法:以受伤局部取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陈伤留针加灸或用 ...
分类:    2020-5-4 15:16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