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启疾光网 中医启疾光 中医教材
订阅

中医教材

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
头针是针刺头皮的刺激区(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以治疗脑源性疾病为主的一种疗法。1刺激区的部位及主治,2适应范围主要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3操作方法,4注意事项 ...
分类:    2020-5-3 22:34
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是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廓表面解剖图,耳穴形象分布示意图,常用耳穴示意图,(三)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作用(四)耳针的应用:1选穴处方原则,2操作方法,3注意事项 ...
分类:    2020-5-3 21:11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是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及药理作用,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改善病理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常用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各种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药物。常用的有5-10%葡萄糖 ...
分类:    2020-5-3 20:34
[附] 拔罐法
[附] 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火罐种类有竹罐、陶罐和玻璃罐。现临床常用广口罐头瓶代替。 1.操作方法 (1)投火法:将酒精棉 ...
分类:    2020-5-3 20:29
灸法
灸法
(一)常用灸法1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2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3温针灸(二)灸法的作用: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对慢性虚弱性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为适宜(三)注意事项:施灸的程度,施灸的禁忌,灸后的处理 ...
分类:    2020-5-3 20:16
第四章 刺灸法·毫针刺法
第四章 刺灸法·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和规格(二)针刺练习(三)针刺前的准备(四)刺法:进针法,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行针与得气,针刺补泻,留针与出针;(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六)针刺注意事 ...
分类:    2020-5-3 19:54
绪 论
针灸学是研究针刺和艾灸等治法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明显和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 ...
分类:    2020-5-1 21:13
《中医外科学》目录
《中医外科学》目录
总论 一、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二、中医外科疾病命名与分类释义 第一节 疾病命名第二节 分类释义 三、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致病因素第二节 发病机理 四、外科诊法 第一节 辨病与辨证第二节 四诊应用第三节 辨阴 ...
分类:    2020-4-26 16:13
《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目录)
《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目录)
总论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一)中医内科学的萌芽阶段(殷周时期)(二)中医内科学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三)中医内科学的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四)中医内 ...
分类:    2020-4-26 16:07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 ...
分类:    2020-4-26 15:27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自远古至五四运动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实践、探索,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不断发展提高,创建了灿烂的祖国医学,同时也创建和发展了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史,大 ...
分类:    2020-4-25 15:22
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
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及其发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理论认为,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机体各组织结构之间,机体内部各种功能活动之间,都处于和谐、协调、“阴阳匀平”的平衡状 ... ...
分类:    2020-4-25 10:11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
四、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症状是疾病和/或证候的临床表现,是组成疾病和/或证候的临床要素,要进行辨证识病,必须从症状人手进行分析判断。内科疾病症状学是研究和描述症状的基本病机,症状的临床特征所反应的病 ...
分类:    2020-4-24 16:54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学要点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学要点治疗学是研究疾病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手段的一门实用学科。治疗原则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疾病治疗的立法、选方、用药等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则。治疗方法则从属于 ...
分类:    2020-4-23 15:10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 第一节 阴户玉门第二节 阴道子门第三节 胞宫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一、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 ...
分类:    2020-4-22 17:39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