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针灸治疗

下级分类:  针刺|艾灸
腕踝针疗法及其分区与主治病症
腕踝针疗法及其分区与主治病症
腕踝针是在腕部或踝部的相应点用毫针进行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简易方法。 腕踝针分区与主治病症 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为六个纵行区。 1区: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 ...
分类:    2020-5-15 11:15
头针操作方法与适应症、注意事项
头针操作方法:取坐位或卧位,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头针之运针只捻转不提插,可用电针治疗仪在穴区通电以代替手法捻针,10─15次为一个疗程。头针主要适应治疗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 ...
分类:    2020-5-13 12:23
国际头针标准线
国际头针标准线
头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所用的穴区和经络、穴位、脏腑有密切联系,其穴名反映了经络、穴位等理论和特点。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制定 ...
分类:    2020-5-13 11:13
焦氏头针
焦氏头针
山西焦顺发同志于1971年首先提出,是以大脑皮层机能定位为理论依据,以针刺为手段治疗各种疾病。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病。为准确地掌握刺激区的定位,首先要确定两条标准线: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 ...
分类:    2020-5-13 10:54
头针疗法之脏腑经络理论
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有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进行治疗。有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等联系集 ...
分类:    2020-5-13 10:49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针刺治病中有时也可能偶然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针后异常感、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刺伤脑脊髓、刺伤内脏这些异常情况,必须立即进行有效处理。虽然它是一种很安全、有效的疗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可能发生。 . ...
分类:    2020-5-12 20:55
出针法
出针法出针,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出针是整个毫针刺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操作程序,预示针刺结束。 (一)出针方法: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两指持 ...
分类:    2020-5-12 20:46
留针法
当毫针刺人腧穴,行针得气并施以或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内者称为留针。留针方法主要有静留针法和动留针法两种。通过留针,可以加强针刺感应和延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起到候气与调气的目的。 ...
分类:    2020-5-12 20:45
针刺手法的轻重
针刺手法轻重,是指毫针行针(运针)时所用的刺激量而言。针刺时手法的用量,应有轻、中、重不同的刺激量之分,才能产生不同的针刺效应。 (一)针刺手法轻重的意义 施行针刺手法的轻重,其目的在于通过手法的不同 ...
分类:    2020-5-12 20:42
催气、守气、行气
催气指通过各种手法催促经气速至的方法。守气指在使用候气、催气之法针下得气后患者有舒适的感觉时,医者需采取守气方法,守住针下经气,以保持感应持久。行气指在针下得气基础上医者运用的特定手法促使针刺感应向患 ...
分类:    2020-5-12 20:37
针刺得气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是施行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也是判定患者经气盛衰、病候预后、正确定穴、行针手法、针 ...
分类:    2020-5-12 20:32
行针手法
毫针进针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提插法、捻转法这俩基本手法与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 ...
分类:    2020-5-12 20:25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是指毫针刺入皮下后的具体操作要求。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获得针感、施行补泻、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治疗效、防止针刺意外发生的重要环节。取穴的正确性, ...
分类:    2020-5-12 20:16
毫针刺法之持针法与进针法
毫针操作时,一般将医者持针的右手称为"刺手",按压穴位局部的左手称为"押手"。持针的姿势,状如执持毛笔。进针法指毫针在刺手与押手的密切配合下,运用各种手法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包括:速刺与缓刺,插入法、捻 ...
分类:    2020-5-12 20:09
电针疗法
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它的优点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能比较正确地掌握刺激 ...
分类:    2020-5-12 17:23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