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呈通守郑定斋 南宋·王柏 (其一) 东方有猗1桐,菀彼云之岑。 良工一斤斧,斲2为膝上琴。 朱弦轻拂抹,盎然太古音3。 不弹箕子操4,不调离骚5声。 安得夔典6乐,天下终和平。 (其二) 南方有良药,神妙难具写。 沉疴7一刀圭8,无不立愈者。 性烈必瞑眩9,色恶如土苴10。 仓公11一见之,宝爱不忍舍。 欲起国膏肓12,先当医苟且。 (其三) 西方有精铁,淬以百炼坚。 范为三尺剑,烱烱13双花寒。 勿以埋厚地,勿以投深渊。 未染蛟龙腥,未睨奸雄元。 丈夫才把握,且以破拘挛14。 (其四) 北方有大井,深潜几万寻。 煎为东阿胶,莹彻如球琳15。 持此一寸16微,可救千丈浑。 世道一以浊,贪风方襄陵17。 谁能汲此水,净涤四海心。 【注释】 1.猗[yī]:美好盛大的样子。 2.斲[zhuó]:砍、斫、削,雕饰、雕凿。 3.太古音:指古琴的声音。古琴是中国有三千年以上历史的传统拨弦乐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其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琴的声音特点概括有四即安静、恬淡、旷远、超逸,而“静”是其最大特点——古琴的三种音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静,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古人认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是各种乐器中最适宜君子修养身心的乐器。 4.箕子操: 一曰《箕子吟》,《古今乐录》曰:“(商)纣时,箕子佯狂,痛宗庙之为墟,乃作此歌,后传以为操。” 箕子,子姓、名胥余,商王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王帝辛即纣王的叔父。官至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箕子朝鲜。箕子与微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齐名称“殷末三仁”,在孔子《论语·微子》中曰:“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史记》曰:“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乃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 5.离骚:中国古琴名曲,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抒情长诗《离骚》而作。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原曲为九段,后人衍为十八段。此曲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惨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以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历代古琴谱中超过四十部琴谱收录了此曲。 6.夔[kuí]典:相传为尧、舜时期的乐官夔所作的乐典。 7.沉疴[kē]:指久治不愈的病。 8.刀圭 [guī]:中药的量器名 9.瞑眩:最早来源于《尚书·说命上》:“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描述的是中医诊疗过程中因正邪相互交争而出现的头晕目眩的强烈反应,亦即猛烈药物祛除沉疴痼疾时可使人出现排邪反应的属性。 10.苴[jū]:苴麻,即结子的麻或粗黄麻布,亦称麻的子实为“苴”,这里引申为麻灰色。 11.仓公:复姓淳于、单名意,约生于公元前216-206年。淳于意曾经是齐国国都粮仓的主管官(即“太仓令”,简称“仓公”),因此人们也尊称他为“仓公”。汉初名医,从小喜好医术,受师于阳庆,学黄帝、扁鹊脉经。辨证审脉,治病多验,能测人死生。其是“医案”即病例首创者。 12.膏肓[huāng]: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主要指病位的深隐,这样用药物、针灸都不能起到多大治疗作用。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亦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所谓“病入膏肓”,有“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的意思。这里不指中医针灸穴位名,即膀胱经上位于第四胸椎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内侧缘的可以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穴位。 13.烱[jiǒng]:古同“炯”,明亮。 14.拘挛[luán]:原指筋骨拘急挛缩,肢节屈伸不利。此指窘逼困难。 15.球琳:皆美玉名,亦泛指美玉。 16.一寸:十分为一寸,引申为微少。 17. 襄陵:用典《尚书·虞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汉代孔安国注:“割,害也。”“怀,包;襄,上也。 ”原指向上漫过丘陵,这里指弥漫全国。 【赏析】 南宋王柏( 1197-1274年) , 字会之,一字伯会。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浙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藏书家、书画家,工诗善画,著述甚富。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 郑定斋,生卒年不详,名士懿[yì],字从之,号定斋。宁德(今属福建)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清明廉慎,卓有政声,屡上书论朝政得失。 《怀古呈通守郑定斋》共四首, 当为王柏赞美郑定斋所作。四首诗从东南西北四方写起,即分别以"东方有猗桐”、“南方有良药”、“西方有精铁”、“北方有大井” 起句,暗合东方木(“猗桐”是青木)、南方火(“良药”多为丹,为赤火炼化)、西方金(“精铁”为白金)、北方水(“大井”有黑水)的五行之说。 而四首又分别以“天下终和平”、“先当医苟且”、“且以破拘挛”、“净涤四海心”落笔,构象了如春美好盎然的操音“良工”、犹夏烈火雄心的起疴“良药”、像秋寒光钢剑的“把握”丈夫、似冬冰心净涤的莹彻“球琳”的希冀与画卷,描绘了以良工斧琴得和平古音、以良药神妙愈苟且国疴、以精铁炼剑破拘挛奸元、以大井汲水涤贪风救浑的路径与畅想。表达了诗人期望能有 “盎然”的古音使“天下终和平”,“瞑眩”的猛药来祛除国家沉疴,能有“百炼”成钢的精铁宝剑除奸斩恶,能有“莹彻”如玉的净水荡涤浑浊的世风。此诗实际上是对清明廉慎、卓有政声的郑从之的赞美与期待。 其实这也算得上是医药诗:第一首含了行气止痛的青桐翠木,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的紫菀等中药;第二首含了润肠通便、润燥杀虫的苴麻即麻子等中药;第三首含了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双花即金银花,补肾壮阳、填精补髓、延年悦色、养血润燥的雄元草即阳源草或阳元草等中药;第四首含有滋阴、润燥、补血、止血、安胎的阿胶,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补肾益精、健脾开胃、驱虫的香铃子等中药。整诗字里行间皆是浓浓的中医药文化味,中医药的恰到好处的应用更是起到剑走偏锋的妙用。(“中国文化”首发于中医启疾光网,转载请注明出自启疾光网,商业用途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