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扁鹊 南宋·刘克庄 疾始于荣卫,哀哉不豫谋。 【译文】 疾病往往从荣血卫气不畅开始,可悲的是人们往往不作提前预设和应对。 因为贪生怕死,忌讳听到关于死亡的话题,这样的人世间能有多少像蔡桓公那样的人呢? 【简评】 这首诗就是写的《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也即“讳疾忌医”典故。诗的前两句既揭示了人们生病的原因和病机,又展现了诗人对世人缺乏预防疾病意识的哀叹。后两句则既写不肯承认自己有病而害怕医治的社会现象,又类比讽刺那些掩饰缺点、错误,害怕批评和不愿改正的人。全诗简明扼要,不仅是对古代医者扁鹊的赞美诗,更是一首充满讽刺与批判的现实主义诗作。不仅体现了刘克庄对民生的关心,更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这首诗警示我们要正视生死,勇敢面对现实。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注重预防,未雨绸缪,不要等到事态严重才采取措施。这些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杂咏一百首·华佗 南宋·刘克庄 古来神异少,天下妄庸多。 文帝能全意,曹瞒竟杀佗。 【译文】 自古以来,有神奇术法、独特技能的人是很少的。 普天之下,妄为乱行、无能平庸的人是最为多见的。 曾为太仓令(故人称“仓公”)的西汉名医淳于意犯事被讼有罪当刑,而其女缇萦[tí yíng]上书请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贤德的汉文帝刘恒甚为感怜,为成全其孝心,就废除了肉刑,仓公也被免刑。 东汉末年的有“外科鼻祖”之誉的华佗,本来是想给一代奸雄曹操行开颅手术,取出“风团”而根治其一直被折磨的“脑风”病根,却引来猜忌,被蛮横的曹阿瞒给毫不犹豫的杀掉了。 【简评】 诗题写的是华佗,但诗文却提到了四人——同为悬壶济世的医者他和淳于意,以及同是经世济民的“执牛耳者”汉文帝和魏武帝(其子曹丕建魏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谥号武皇帝)。全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神技异能的人物稀缺,而虚妄平庸之人事居多的慨叹——这不仅仅是说医术和统治者(尤其是治国之君),更是对各类人事的一种认知和总结。后两句中,上句描绘汉文帝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他能够全心全意地待人处事;而下句表达曹瞒是一位残忍无情之人,竟然杀害了神医华佗。前一句的作为是宅心仁厚的表现,得了诗人的赞扬;而后一句则是“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不道德行为,典型的“好心当作驴肝肺”的表现,则被诗人批评和谴责,甚为“建安三神医”之一的华佗感到悲凉和鸣不平。 整首诗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鲜明态度和评价。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性、道德以及历史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声明:医智宝著首发中医启疾光网,转载须注明源自启疾光,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联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