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 典型葛粉淀粉颗粒镜检 1 仪器及主要原料 显微镜 对照样:土豆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蜡质玉米淀粉、小麦淀粉 待测样:葛粉 2 操作步骤 2.1 原料前处理 取0.5g或1g样品,与99.5g或99g蒸馏水充分混合均匀,配置成淀粉悬浮液备用。 2.2 显微镜观察 取一滴(约0.05mL)悬浮液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待显微镜观察。设定放大倍数为400倍,调节显微镜的光线和焦距,使视野中淀粉颗粒轮廓清晰,并拍照记录。 3 结果分析 对照表1和图1中各种典型淀粉颗粒形态特征,以辨别样品中是否混入其他淀粉颗粒。具体判定方法如下:镜检过程中同一样品共计调整观察5个视野并分别拍照。通过与对照样中淀粉颗粒的外观形态、脐点位置及脐点形状等淀粉颗粒特征进行对比,若有2个及以上视野中出现对照品淀粉颗粒特征,则确定该样品中掺入其他植物淀粉,属于不合格产品。 表1 不同植物淀粉颗粒形态特征 种类 | | | 淀粉颗粒呈现出不规则多边形,伴随少量光滑半弧形,只有少量较大颗粒可看到部分表面轮纹以及脐点;可观测的淀粉脐点位于中心,呈现圆点状。 | | 淀粉颗粒呈现出不规则多边形,伴随少量光滑半弧形,只有少量较大颗粒可看到部分表面轮纹以及脐点;可观测的淀粉脐点位于中心,呈现圆点状。 | | 淀粉颗粒呈现大小不一的卵形,表面轮纹明显;淀粉脐点位于球体一端,呈现圆点状。 | | 淀粉颗粒呈现截头椭圆形,伴随少量球形;淀粉脐点位于中心,呈现裂缝分叉或星状。 | | 淀粉颗粒呈现不规则多边形;淀粉脐点位于中心,呈现裂缝分叉或星状。 | | 淀粉颗粒呈现不规则多边形;淀粉脐点位于中心,呈现裂缝分叉或星状。 | | 淀粉颗粒呈现类球形,表面轮纹明显;淀粉脐点位于中心,呈现圆点状。 |
前 言
本标准由随州市二月风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北工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随州市二月风食品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随州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一果、李冬生、方亚鹏、汪超、宋金义、赵今月、石勇、张会群、舒正茂 本标准代替DBS42/006-2015《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葛粉》。 本标准与DBS42/006-201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明确了葛粉原料为粉葛和葛根(或称野葛)两种; ——增加了粉葛、葛根和典型葛粉淀粉颗粒的术语与定义; ——修改了葛粉的术语与定义; ——修改了粉葛和葛根的原料要求,从药典2010版更新为2015版; ——增加了葛粉的分类,分为以粉葛为原料制备的葛粉和以葛根为原料制备的葛粉,并对理化指标做出相应调整; ——更新了葛粉的淀粉、灰分、酸度、二氧化硫和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且酸度值上限调整到20oT; ——修改了 “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标要求及相关信息; ——增加了典型葛粉淀粉颗粒形态要求及其镜检方法和附录A(规范性附录); ——增加了“标志、标签”部分中对葛粉原料属种(粉葛、葛根(或称野葛))的说明,以及要求包装上明确葛粉经过沸水熟化之后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