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7|回复: 0

[其它]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5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2
发表于 2023-6-17 16: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谚语,其实这最早出自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文正公愿为良医》记载,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哉;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且大丈夫之于学也,固欲遇神圣之君,得行其道。思天下匹夫匹妇有不被其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能及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翻译过来是说,在宋代名儒范仲淹还没有当宰相之前,有一次到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随后他又求了一签,祈祷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的志向。”后来,有人问他:“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您为什么又祈愿当良医呢?是不是有一点太卑微了?”范仲淹回答说:“怎么会呢?古人说,‘常善用人,故无弃人,常善用物,故无弃物’。有才学的大丈夫,固然期望能辅佐明君治理国家,造福天下,哪怕有一个百姓未能受惠,也好像自己把他推入沟中一样。要普济万民,只有宰相能做到。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能保身长全。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

这就是后世“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当然求签是不科学的,是古人求得心理安慰的方式,当时范仲淹所表现出的胸怀和格局是常人所难以达到的。范仲淹是儒家代表,是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儒者,因此把造福百姓作为自己人生选择的标尺,这也是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延展,正如元代戴良所说“医以活人为务,与吾儒道最切近”,意思是说“医生一治病救人为自己的使命,这和我们儒家是最为贴近”,以至于后世好多医家是因为考取功名不顺退而行医,获得巨大成就。如果有幸可以成为良相,那就好好“先天下之忧而忧”为百姓谋福利;如果不能成为宰相,可以作为一个医生,悬壶济世,救助诸苦。宋徽宗特别重视医学,下诏编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重大工程,并亲自撰写医书《圣医经》,这个阶段开始出现“儒医”这个职业,并且明确让儒士学医,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大量医书的印制,医学有了空前的繁荣,儒医这个职业也流传了下来。(客观讲宋徽宗早起比较勤政,晚期就不务正业了,祸国殃民。)

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商朝开国宰相伊尹,其本职就是厨子,但是也是最好的厨子,懂的调和五味,相传中医名方桂枝汤就是出自伊尹之手,做出来的饭菜特别好吃,商汤对其做出的饭菜非常爱吃,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就像做小菜一样简单,这也突出了宰相和中医的联系。

何谓良医?清代名医叶天士这样描述:“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一艺而三善咸备,医道之有关于世,岂不重且大耶!”意思是说,一个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不能贪图虚名,不能计较利益;其次要能够使死亡线上挣扎的患者拉回来,使重病久病迅速康复,才能叫立功;能够阐发医学典籍中的奥妙旨意,并且能够著书立说,保留下来,才能称得上立言,医生能够达到这三项条件,那么医学对于这个世界,不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吗?

立德、立功、立言古人称为“三不朽”的重要功德,叶天士借此来说明医学对黎明苍生的作用。“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伟大情怀,体现了对人本身的热切关爱和对生命的敬重。我们要重拾先辈的优良传统,从小立大志,发大愿,志存高远,目标明确,并拥有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技能和高尚的品格,做有益于天下苍生的事业。(转自:尉万春医生_新浪博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