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4|回复: 1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人的生命境界论分析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8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2
发表于 2023-11-29 17: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诗祖 于 2023-11-29 17:11 编辑

黄帝内经》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国医学领域的经典巨著,但是 ,《内经》 中蕴含的生命哲学,彰显着两汉魏晋时期“个体人”意识的觉醒以及以肉体美、情感美个性美自然美为特点的审美意识萌发,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个体人的生命存在是有境界层次之别的,人们对于生存世界乃至宇宙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其对个人生命本身的认知程度,从而决定了其对待个体生命的态度及其生命状态。这样不同的人就存在了不同的生命境界,而决定个人生命境界的就是个人对于其宇宙、世界的觉解的多少。《黄帝内经》中所讲的“将从上古合同于道”“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道”, 就是一切事物的纲纪,是天地间万物运动变化的总法则、总规律。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灭亡都受"道”的主宰,如《素问.元纪大论》所谓“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五行不过是道的外在表现,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而本质规律则是“道”。以对“道” 的体悟、把握的程度不同,《内经》将人的生命境界划分为四个层次。而对于人类生命境界的划分,是建立在大宇宙生命观的基础上的。

一、《黄帝内经》 生命境界论的基础——大生命宇宙观

中国古代的大生命宇宙观,本源确考,我们现在看到的“三《易》”古经中已经呈现了一一个生机勃勃完整大生命宇宙,而《老子》则对中国特有的大生命宇宙观首先作出了哲学表达。所谓大生命宇宙观,其要旨在于作为生命个体,是整个宇宙生命的一环,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人体生命,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是由宇宙天地之气生成的,人的个体生命在本质上是宇宙的生命的一种形式。人不仅是与天地并立,且能以其灵性认知天地奥秘,揭示天地奥秘,以其创造的具象符号及其体系模拟天地奥秘,显示、预测天地奥秘的唯-者。人在大生命宇宙中,不是消极被动的存在,而是积极、主动的主体。不过,这个“主体”不是西方哲学中与自然、客体对立,甚至规范自然客体之存在的无限膨胀的"人”甚至”自我”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人,来自自然,归于自然,是宇宙大生命中平等的- -员,它是有灵性的,有思想、意志的,行为自主的人,但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意志自由”的人,因而也是有责任的"人”。"人” 无权从自己的”意志”或"利益”出发,随意地“改造自然”、”战胜自然” , 而应当尊重自然,尊重万物的,也包括人自己的本真、本性。宇宙大生命流程是自然而然的,无穷无尽的,是非重演性周而复始的。其终极本原与总过程就是“道”。“道”就是一切事物的生化之原与所走道路,即具体过程的总和。万物虽然各有其自身规律,但归根结底都来自同一本原,也都是宇宙大生命总过程中的一一个具体过程,也就是”道”的表现。

《内经》就认为人作为生命个体,是整个宇宙生命的一环,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因天地之气化生,因四时环境成长,是宇宙生命的产物。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曰人” ,人体生命,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是由宇宙天地之气生成的,人的个体生命在本质上是宇宙的生命的一种形式。《素问·真要大论》讲“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宇宙是万物的根本,人作为其中一环其生命规律是与宇宙规律相应的,是对其的复写。《素问·气交变大论》中详尽的论说了“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对人生命状态的影响。“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宇宙变化存在其变化规律,而“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人的生命状态与自然变化息息相关,就需要遵循自然的变化规律。总而言之,道是生命的本源,道即生命是宇宙生命。人的生命,也是宇宙生命的一种。《内经》 的生命意识,就是这样-种与道同的宇宙生命,故是一种宇宙的大生命意识,就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二、《内经》 人类生命四境界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不同,对于生命过程及状态,他是有所了解的,并且自觉地在进行生命过程。正是这种觉解,使他的生命状态存在着不同的层次。他的各种生命行为,产生着各种状态,各种状态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生命境界。每个人都会对“道”有一定觉解 ,或显性的或隐性的,人对于宇宙的事物了解的愈多则其生命的境界就越高。以悟”道”的程度为标准将“个体人”的生命境界划分为“真人之境”“至人之境”“圣人之境”"贤人之境”四个层次。

(一) “道”——个体生命境界的根本准则

《内经》以个体人对“道”的“觉解”程度的差异,将人的生命境界划分为四个层次。《内经》 中的“道”,是“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生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实质,是万物变化运动的法则、规律。大而言之,“道”主宰着宇宙中的一切存在的生、长、存、亡。另一方面“道”又“窈窈冥冥,孰知其道?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谕,受以明为晦”(《素问·征四失论》),"道可道 ,非常道”, 元法言说的,只能诗性的表达、悟性的把握。而阴阳、四时是"道” 的外在显现,“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病疾不起,是谓得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道” 虽然无法言说,却无处、无时不在的,宇宙一切存在为"道”所支配,世间万物皆遵循”道”。掌握了宇宙万物生成变化之“道”,就可发蒙解惑:如果不能认识、掌握和利用自然万物变化之"道”, 只能是”以明为晦”,迷惑不解。 与此同时,《黄帝内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的思想。另-方面,"道” 虽然不可言说,"道无鬼神,独往独来”(《素问·命全形论》),吓以人们意志为转移。但是,人却可以认识、掌握、利用、遵循、顺应客观规律之道,所以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上古真人,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素问·上古天真论》),“合同于道”的也只有人类才能做到。

总体而言,《内经》之"道”, 是宇宙的本体,也是生命的实质。人类生命本身是宇宙大生命的一环,生生息息,因自然变化而变化,以"道”为本源。人类生命、宇宙本身,归根到底在本质上是"道”的存在,生命之美,就是“道”美的显现,就是《庄子.知北游》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素问.上古天真论》),而得道的人,生命状态及境界便超越常人。

10

主题

18

回帖

7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9 17: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祖 于 2023-11-29 17:11 编辑

(二)人的生命境界四层次
(1)真人之境

《上古天真论》中说:“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敞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真人境界”的精神特征是“提挈天地 ,把握阴阳”,真人 能够彻底的把握宇宙变化的规律,也就是“道生”, 这也是其作为最高生命境界的原因,可以说是与道同体。"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是真人的身体特征,吐故纳新呼吸天地精华,身体与精神做到了高度的统一。而“真人境界”生命状态就是“寿敞天地,无有终时”, 因为真人真正做到了与道同一,其本身就已然是“道”本身,因为"道"无始无终,是宇宙的纲纪本质,所以真人也就可以做到寿敝天地。就是《庄子》所说的"乘云气, 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乘天地之正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自由状态。


郭象说:“与造化为一,则无往而非我矣。将何得何失,孰死孰生哉?。”在真人之境中的人,能与宇宙同一,也就是同道化为一体。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讲,理是永恒底,在天地境界中底人觉解一切事物,都不只是事物,而是永恒底理的例证。这些例证,是有生灭的,是无常底。但其所为例证底理,则是永恒底,是超时间底。道既是理,这里的理也就对于《内经》中的道。

(2)至人之境


《上古天真论》中说:“中古之时 ,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归于真人。”

“真人境界”的精神特征是“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至人能够厚德载物保全道体,配合阴阳之变化,适应四时的变迁,远离世俗的纷扰,从而积聚精神。与真人呼吸精气,与道同体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身体特征就是“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 可以浮游天地,视听八极,但也就产生了精神形体的区分。真人的生命状态是”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能够延长寿命、身体强健,对于道的把握次于真人,关键是不能够”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做到与天地同体化一。因此,但终究还是有毁灭的轮回。

(三)圣人之境

《上天真论》中说:“其次有圣人者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敞,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圣人境界”的精神特征是:”处天地之和, 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圣在天地之间安于平和,其爱好欲望也在未脱离世俗,但却不会刻意去苟同于俗世规范,所以能够不为外事所累,无思想的负担。其身体特征是”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形体可以长期不衰,精神内守不易耗散。耐人之境的生命状态是”亦可以百数”, 也就是可以达到百余岁的生命长度。所谓圣人之境,又在至人之下,能够不受世俗的困扰,清心寡欲,保养性命。如同《老子》中所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行为自然,脱离世俗,却又不离于世俗。

(四)贤人之境

《上天真论》中说:“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河使益寿而有极时。”“贤人境界” 的精神特征是:”法则天地, 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 贤人能够效法天地运行之理,取象日月明晰星辰,从而逆从阴阳变化,顺应四时气候,也就是追随上古真人的养生之道。贤人之境的身体特征和生命状态是”益寿而有极时”, 贤人由于自身的生命境界的局限,并钚能够体悟到天地运化之道,只是努力的按照古人留下的法则去做。因此,贤人只是在表面模仿,而没有深入到天地运化的根本所在,因此终究是有局限的。《老子》 说“道可道,非常道”、“有物混成 ,先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环知其名,强字之日道”。贤人对于道的体悟有限,所以终究只能“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内经》人的生命境界四层次,关键是对于道的把握体悟程度的不同。所以道才是一切的旨归与标准。所谓“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体现了,人对于生命境界的追求及其不同程度,而真人之境所呈现的生命境界之美,也就是《内经》所彰显与最终追求的生命之美。

三、生命的和谐、欢乐与自由——《内经》 的人类生命境界美


《内经》中所追求的生命的美好境界,也就是生命的和谐、欢乐的境界、自由的境界。《内经》 认为的美就是“生命的和、乐境界,自由境界”,这一“美”的观念形成的“美学”,既不是“知识论”的,也不是“认识论”的,而是“生命境界论美学”。“凡人之生也 ,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素问•四气通神大论》)”说明人的生命生成,天赋予其精也就是神,地给予其形也就是肉体,二者调和方能生存,人既是天地和合而化生的结果,人与环境亦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人和乃生,不和不生”直指人类自身就是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 所以和谐思想是《黄帝内经》的生命境界美学的基石。《素问•宝命全形论》中也说: “木得金而伐 ,火得水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火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同胜竭。”认为万物一体,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产生运动变化。

《黄帝内经》 的和谐的生命境界美学,讲求所谓"美"是指人的生命的美好境界——生存得合“道”、生存得和谐、生存得快乐而有益。既是“自由”, 这里的“自由”不西方“自由意志”意义上的“自由”,而是“合道”、“无待”的“自由”。 所谓”合道”包括合乎“天道”和"人道”,所谓“和谐”,包括人与天(人与自然)和谐,我与他(我与他人,我与社会)和谐,身与心(肉体与心灵)和谐;甚至宇宙万物的和谐。而“无待”则是超越生命的一切局限。《内经》 所彰显的中国古代生命境界美学是以人生为本而又贯通天人、融通物我、总揽宇宙大生命的"大美”, 是追求生命的和谐、欢乐的境界、自由的境界的生命境界之美。(豆花文库 作者:SuperStarPLD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