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18|回复: 2

武汉当初禁足缺食之痛仍在通化上演 人民日报连发四问得答

[复制链接]

7

主题

14

回帖

47

积分

实习版主

积分
47
发表于 2021-1-25 11: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克制后于2020年4月9日全城解封,历时两个半月,习近平主席还亲自来视察慰问,后被媒体誉为“英雄之城”,武汉市民被颂为“英雄人民”。
     彼时,武汉人是在被全国误解谩骂、恐慌无助中渡过的——武汉人好杀生吃野味,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说是蝙蝠传毒,就是瞎吃蝙蝠导致疫情的,活该受天谴!很恶毒,如此看上去义愤填膺,尤其是动物保护组织更是振振有词、谆谆教导以显示其多么高尚伟大,武汉人有口难辨,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新中国建国以来的首次战时状态和封城“禁足”,当时,1200多万人在武汉过年,吃喝等日常用品从何来?已病人员怎么就医?到底染上新冠肺炎后还能不能救?有没有政府和医院管理、收纳,还是所谓的“疑似病例或轻症居家隔离”等死?一切阴云笼罩,恐怖氛围吞噬着这座辛亥革命首义之城......
      被封城的头半月有谁能理解?不在各种场合痛斥和责骂“滥吃”的武汉人已算是够仁义的了!但是武汉和武汉人在党中央和国家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迅速组织各种医疗资源,无奈中中医上场,实施中西医结结、中西医并重,才逐渐扭转颓势——这是对已病(感染新冠病毒)的人。
     可是那些其它病的人呢,更广泛的身体基本健康的人,他们的日常生活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吗?因为是史无前例,政府毫无经应对验积累可谈,一切都是在黑夜摸路前行。实际上,基本全靠小区居民自救挺过来的!每天家庭主要成员都是在打听各种“群”和在“群”里下单接龙订购吃穿用度,每个楼栋都有踊跃的邻里志愿者去组织、接洽、分发物资,甚至主动帮老弱病残派送,大家家庭间互相调换紧缺物资......实在不行,有的家庭每天只吃一餐。
      如此这般,直到2020年3月中下旬疫情“拐点”到来后,广大党员和志愿者越来越多不光服务于本楼栋单元,更是对全小区和全社区提供各种帮助,人们也才慢慢有了信心和逐步恢复了烟火气。
      武汉作协主席主席方方的日记,絮絮叨叨的记述,大多写得无助、悲凉、恐怖,可是这基本都是发生过的。只是,这人总想着“搞大新闻”“露脸”“拿奖”,不顾全大局、不识大体,打着鞭笞政府进步、体恤民间疾苦的口号,在那里吃“人血馒头”,行伤口撒盐之实,撕裂族群团结和谐,分化工作主次重点,制造资源调配矛盾.....做着“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或者说恶事,因为,她的大作,西方反华势力要给大稿酬全球发行,要给其颁奖。同时,这些强盗们以方方日记为依据,“痛斥”中国人权,向中国天文数字索赔,虽然最终没有得逞!因为,武汉和湖北疫情不到一个季度彻底扑灭,而西方在幸灾乐祸、看笑话中被新冠病毒变种“缠上”了,他们进入了无序和无暇之中.....

       回头再来说疫情,武汉战“疫”是前所未有的大灾难,此次,最终依然是中医参与到主流诊治方得胜局,是足够配得上“英雄”称号的武汉人民自发自救摸索并得到政府总结、支持、推崇的生活、生产经验,是全国更广大理解和感同身受的可敬人民的各种“逆行”支援,短时间内就一扫前期的悲怆的阴霾,迎来激情四射、战力非凡的新生。
      这是武汉人的痛,但是却是全国人民的“财富”——应对世纪疫情有了全方位、一揽子策略模式,不会再生慌乱和性命之殇。可是吉林省通化市发生疫情以来,武汉人民前期所受的苦依然在那里“顽强”地上演,虽然对疾病本身不再那么无助和恐慌,可是“禁足”的广大人民多生活得继续啊,生活用品从何获得?不少饱受“无米下锅”折磨的声音通过非通化的亲人、各种“群”“圈”屡屡传出,甚至已有人传已经3天没吃过东西了!这是怎样的一个“稀烂”?!
      在爆出首例新冠核酸检测阳性之时,就没想着想武汉这边求教、求助?快速做好“功课”再封城可好?!现成的经验不用,依然让通化人再次遭受摧残?!当地政府官员是干什么吃的?!
      通化人的哀嚎和求救声声传出外围,其市物资配送问题今日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因此,通化被处理了14个领导干部。
      2021年1月24日晚,人民日报记者就目前热点问题对通化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得到如下答复:
      1.截至目前,通化东昌区居民生活物资供应情况如何,是否存在短缺情况?
      答:目前全市粮油菜肉蛋奶等基本生活物资储备充足,物资采购、运输渠道畅通,能够满足市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物质储备不存在短缺现象。
      2.目前调整了哪些原有的配送方案?
      答:我们将原有的线上为主的配送方案调整为以线下为主,政府统一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和招募志愿者,装配蔬菜包以半价价格直接配送到百姓家中。
      3.目前全市共安排多少名志愿者参与物资配送?
      答:对生活物资按照每户5天供应量,集中打包、配送到户。组织动员7000多名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出动配送车辆170台、志愿者服务车370余台,已开始为封闭小区做好配送。24日晚将全面完成市区8600户低保户、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的配送工作。开通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受理和解决百姓诉求,全力解决群众生活需求。
      4.普通市民能否报名当物资配送志愿者,报名渠道有哪些?
      答:普通市民可以参与报名,需要携带近期2次核酸结果呈阴性证明,即可参与报名,通过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妇联等部门进行报名参加。
      以上,真做到了吗,目前?我们希望真的是这样。愿通化人民早日挺过来“饥荒”。
      愿天下无疾!

3

主题

17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1-1-28 12: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封户”七日,通化市民经历了什么

   “封户”来得猝不及防,整个城市的采购平台和配送系统瞬间陷入瘫痪。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断粮的恐惧却像一个未知的黑洞,让原本冷静的人也一步步陷入了惊慌——这是武汉2020年春节期间开始发生的事,如今在吉林通化再次上演,我们来看看三联生活周刊写的《“封户”七日,通化市民经历了什么》,好好品味一番,武汉当初可是远过之而无不及的。

疫情再现
      张芸最早是从顾客口中得知疫情的。她今年53岁,和丈夫张强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小区里经营着一个小卖部。1月12日傍晚,张芸看店时隐隐绰绰听到人们在讨论着疫情。很快,一位顾客结账时告诉她,“你咋啥都不知道呢?快看朋友圈,通化已经有一例了。”
      事实上,2021年1月12日全天,通化市新增了5名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这次疫情起源于“养生馆”,一名感染者多次往返于黑吉两省,在公主岭市、通化市开展了4次针对中老年人的养生培训营销活动,导致多名“学员”被感染。(延伸阅读:吉林省“1传200”的新冠肺炎超级传播链是如何形成的
      在这之前,这个吉林南部的小城已经近10个月没有新增病例了。“新冠”似乎离通化市民有些遥远,路上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新增确证病例的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水面,刘芸有些恐慌,“就在自己身边,都是无症状感染,我怎么知道进来店里的顾客是不是感染了?”
      紧张的不止她一个人,第二天,刘芸的小店“被疯抢”。小卖部只有十几平米,规模不大,没有新鲜蔬菜,只卖一些生活用品和米、面、零食等便于储存的食品。即便如此,店里的东西还是被买走了一大半。
      丈夫张强觉得,人们的反应有点过了,“有啥好抢的?去年都那么严重了,啥也不缺,还能让你吃不上饭吗?”张强在当地一家洗浴场所工作,疫情发生后公共场所全部关闭,他回家和刘芸一起看店。店里面积小,只有一张简易床,两人轮流在店里过夜。
      和去年的许多抢购潮一样,一小波热潮过去后,日子又恢复了平静。1月15日,通化市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核酸检测。刘芸所住小区的检测点就在楼下,露天进行,“像排队买菜,都是一个小区的人,彼此都认识,都站着聊天。”偶尔有一两个防范意识强的人,刻意与人群保持着距离。
      社区没有进行分单元、分时段的安排,等待检测的居民排起了长队。那天的气温是零下二十几度,小区里的检测从上午六七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点多。家住东昌区的高三学生孔珏莹同样排在长队里,趁着这会儿,她组织本楼和邻近两楼的业主拉起了一个微信群,在群里更新检测进度,减少大伙儿在寒风中受冻的时间。
      刘芸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才做完检测,“冻得手脚冰凉,跟让猫咬了似的。”回屋后,她打电话给女儿慧慧,“妈妈快被冻死啦,那些给人做了一天检测的人可怎么办啊?”

封闭
      平静没有持续很久。从2021年1月12日开始,通化每天都有新增确诊病例出现。气氛又开始紧张起来,1月18日通化市发布通知,城区以居民小区为单位,乡村以自然屯为单位,全面实行封闭管理。
      刘芸是个急性子,中午从邻居那听说下午4点要封闭小区,匆匆跑到小区外的超市买了点米,又绕到自家店里,拿回来几包方便面和火腿肠。平时,夫妻俩在店里做饭,家里甚至连酱油和醋都没有。那时候,超市里的新鲜蔬菜虽然涨价了一两块钱,还是能买到。
      她没有买太多食物,家里人的冷静安抚住了她。女儿慧慧在湖南工作,不断打电话嘱咐她,“带好口罩,不要去扎堆抢东西。”慧慧心里有数,去年武汉疫情严重时,小区同样封闭了,但允许居民办通行证出入,超市小幅度涨价后也很快降下来了。丈夫张强也开玩笑,“老头老太太喜欢领鸡蛋占便宜,把这疫情领来了,现在又带头抢菜的话,只能是导致物价上涨了。”
      “领鸡蛋”,是当地人口中“养生馆”的代名词,养生馆的惯用方法是让老人们听课签到,送免费鸡蛋。通化是个老龄化严重的城市,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给养生馆的蔓延提供了土壤。慧慧告诉我,在当地,几乎到了每个小区都有一家养生馆的地步。她的姥姥在世时,曾是养生馆的热衷者,“家里人拦都拦不住”。
等到刘芸提着方便面走到小区门口时,“封小区”已经开始了,她被卡点执勤的工作人员拦在门外,“好说歹说才进了门”。
      张强还留在店里。封闭小区那天起,通化的一切商业活动都暂停了,街道上的超市大门紧闭,但位于小区内部的小卖部还没有接到关停通知。刘芸家的小卖部越来越忙,一面是小区内部居民的抢购,一面是货源无法进入。店里的物资在一点点减少,刘芸打电话叮嘱丈夫,“给自己家囤点米和面。”那时候,她还在琢磨着,社区什么时候会通知办理出入证。

“封户”来得猝不及防
      2021年1月21日晚上9点出头,刘芸在洗漱时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催促她,“快让你老公关店回家,要封户了!再等下去就回不来了!”大约一个小时前,通化市发出通知,从22时起对东昌区居民住户实施贴封条封闭管控,居民一律不得外出,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帮助解决生活物资配送需求,封闭管理解除时间另行通告。
      即使是去年全国疫情最严重时,通化也没有“封户”。刘芸又慌了,小卖部里的暖气不足,夜里只有十五六度,她心里害怕,忙打电话给张强,“不卖了不卖了!你快点回来!”还让他把米和面一起带回家。打电话的同时,刘芸手机里微信和支付款的收款声音疯狂响起,“手机炸了一样”。后来她才知道,小卖部里同时挤着十几个人买东西,“关门都关不上。”
      挂了电话已经是晚上10点出头。家门还没贴上封条,刘芸跑到小区门口找到卡点的工作人员,恳求“先别封我家,我老公马上回来。”但小卖部所在的小区封闭了,张强已经出不来了。
      一直到晚上11点半,张强突然敲响了家门。他报了警,由民警送回家,刘芸的心才稍微放下来。时间仓促,张强抱回了养在小卖部里的一只小狗、一颗白菜和一颗酸菜,唯独落下了米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1-1-28 12: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吉林通化断粮恐慌与自救

断粮恐惧
      通化市被连夜按下了暂停键。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通宵达旦地给每一家贴上封条。刘芸不知道自家的封条是在深夜几点被贴上的,第二天醒来时,路上没有行人,没有车,没有声音,像极了去年2月份在视频里看到的武汉。
      慧慧开始帮父母在手机上“抢菜”。从22日上午七点开始,不停地刷新几个购买采购的小程序和APP,里面的店铺全部显示“休息中”。她曾经下单成功过一次,又很快被取消了订单,把她急哭了。直到24日上午9点,慧慧刷到一家超市短暂地开门了,“脑子一热”,来不及细看,飞快地点了一袋米和几捆青菜。几分钟后,店铺又关门了。慧慧不知道自己下的单还算不算数,“外卖员被关在家里,有人能给我们送吗?”
      刘芸安慰女儿,“很正常的。”她看到超市工作人员在微信群里说,开门10分钟的时间,涌进了1000多份订单,“根本送不过来”。女儿问她,长这么大有没有挨过饿?刘芸说,“没有,更没有想过这个年代会因为疫情挨饿。”她只能精打细算地安排家里的食物。“我老公早上十点吃完,下午两三点就饿了。我不让他吃,有东西我也不敢让他吃,我怕吃完没有了怎么办?”
      那是许多通化市民最难捱的几天。解封日期是个未知数,可能到来的“断粮”恐惧让他们小心翼翼。每一个本地群里不停冒出信息,询问买菜的电话、从外地送菜的办法,以及“断粮求助”的信息。但除了“联系网格员”以外,似乎没有其他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刘芸曾听小区里的网格员说,自己已经五天没有回过家了。最让她心酸的是,微信群里流传着一张求助购买药品和鸡蛋的图片,上面写着门牌号和手机号,“家中有92岁老人卧床,我俩都70多岁,不会上网买东西,我拿三百块钱求助帮买。”
      也有一些年轻人提前做了准备。大三学生陈玉告诉我,封户之前,一些微信群流已经传着政府关于物资配送的文件,自己预感到“可能会有更严格的封闭”。疫情刚出现时,政府曾呼吁市民“不要抢菜”,但孔珏莹仍然催促父母买了能够维持好几天的主食和大白菜、土豆。封户后,家里小心保持着每天吃一顿煮面条,一顿粥和咸菜,一顿能吃上蔬菜的生活。24日,孔珏莹所在的小区里有人把绳子从窗户放出来,楼上楼下相互传递食物。没有绳子的人家,就把床单和衣服撕开,绑成绳子。
      她在自己组建的微信群里看到,隔壁单元楼顶楼有一位住户求助,“家里已经完全没有干粮可以吃了。”她觉得有些无力,在微博里有些悲观地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自救”
      “别说那些没有用的了,都顶一下微博自救,让咱们上热搜,让国家关注到我们!”24日下午,刘芸在微信上看到好友的号召。
      她从来没有用过微博,赶忙在手机里下载了个软件,登录进去。“一上去,看到好多人在说通化,我也说了几句,有人问我,我就回复。”刘芸调侃,“给我这个五十几岁的老太太饿得啊,还得学上微博了。”她盯着通化的词条在热搜榜上下浮动。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曝光量,许多通化市民在各大媒体的微博下留言,或是带着其他热搜的词条发言,“求求关注一下通化的民生”“通化物资紧缺”“通化需要支援”,类似的内容不断刷屏。
      这种呼喊得到了回应。1月24日,通化市副市长蒋海燕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市民生活物资配送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道歉,并表示成立了保民生志愿服务队,将面向广大居民免费提供生活必需品代购配送服务,按每户5天需求量半价配送“蔬菜包”,将在第二天早上6点全部送完。
      封条贴上后,一直冷静的慧慧也不知所措,一天到晚抓着手机不敢放。她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人转发消息说,封闭时长为三天,“如果第二轮核酸检测后,整个小区都是阴性,可以拿出入证通行。”1月20日至22日,通化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基本结束,市区累计采集样本已出结果的36万人里,呈阳性的有88例。
      刘芸家的小区没有阳性病例,但也没有得到解封的消息。家里只剩一点米和方便面,刘芸和丈夫改成了一天吃两顿。她已经三四天没有吃过青菜,开始口腔溃疡,“不停地喝水,为了解决饿,也是怕自己上火。”1月22日,封户后第一天清早,她就在朋友圈里问,“谁有生活物资配送的电话号码?”好友给她发来八九个电话,也把她拉进了超市采购群里。刘芸挨个打电话,每个号码都能打通,但全都没有人接。
当天晚上9点,刘芸和张强趴在窗户上,看到运送物资的车辆陆续开进了隔壁小区,“盼星星盼月亮,送吃的来了。”但等了许久,也没有配送到刘芸家的小区。张强给网格员打电话,被告知“你们家是个新竣工的小区,不知道入住多少户,所以没把你们纳入社区里。”张强急了,和网格员吵了起来。最后,刘芸联系了物业和社区,才把小区单元楼登记上。
      1月25日凌晨5点多,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把蔬菜包送到刘芸家楼下,一棵白菜、几个白萝卜、一个包心菜,装在蓝色大塑料袋里。刘芸把菜拍照发到朋友圈里,“感谢政府的救命菜,感谢‘大白们’不辞辛苦的奔波!感恩!”让她意外的是,慧慧在手机上抢到的米和菜随后也送到了。拿到手的物资打消了一部分恐惧,那天晚上,夫妻俩终于“吃了一顿饱饭”。
      孔珏莹家的蔬菜包到26日傍晚才送达。25日晚上,看到朋友圈里有人陆续收到了蔬菜包,孔珏莹和家人把剩下的最后一个大包菜炒了,“庆祝一下,动起来了就有希望了。”
      不过,她打开买菜平台发现,上面的所有店铺仍然显示“暂停营业”,跑腿代购“不在服务范围内”。仓促运转起来的物资配送系统依然遗留下不少问题,有的小区收到的蔬菜包数量少,只能“紧着确实没有食物的人家”,有的蔬菜包质量参差不齐,并不足以支撑5天的量。
      陈玉最担心的还是配送物资的人。26日,通化下起了大雪,她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个视频,从窗户看出去,五个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踉跄着走小区外的栅栏边,一下子躺倒在厚厚的雪地里。“东三省很多地方自顾不暇了,能不能有更多的人来支援,换一换连轴转了十几天的一线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