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中医天地

炎黄子孙还应该知道的上古30神话故事续(二)

[复制链接]

2

主题

9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4-12-19 20: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岐伯为我国医学做了什么贡献以及中医为何被称为“岐黄之术”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由《素问》和《灵枢》组成,其中《素问》的内容以黄帝与岐伯、雷公等上古医学家的问答为主。千百年来,《素问》一直被看作中医的源头,岐伯也被称为我国上古时期最有声望的医学家。

由于年代久远,关于岐伯的资料不是太详细,一般认为他是岐山(现在的陕西省岐山县)人。

和很多著名医学家一样,岐伯立志学医是想减少人们生病时的痛苦。当时生存条件恶劣,人们难免时常受到疾病的侵扰,岐伯看到人们患病时那痛苦的样子,所以就立志学医。他曾经到处寻找良师益友,一旦找到医术精良的医家,马上就会十分虚心地向别人学习。

岐伯才智过人,又勤于思考,所以他学得很快,不久就精通医术脉理,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

1、 养生有术

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岐伯,黄帝太医。”显然,岐伯有过在黄帝身边做太医的经历。

根据南宋的纪传体通史《通志》记载,黄帝曾经到小崆峒问道,在岐山他看到一幅令人惊异的景象:那里的老人都鹤发童颜,健步如飞,年轻人都肌肤润泽,容颜俊美,看上去俊逸潇洒。黄帝看到这些人都保养得这么好,就好奇地问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结果大家的回答都指向了一个人:都是神医岐伯教给他们的。

黄帝于是就在岐山一带寻访,终于找到了岐伯,黄帝就恭恭敬敬地敦请岐伯跟随自己,尊他为天师,让他帮助自己济世救民,治理天下。

岐伯跟随黄帝期间,黄帝曾经向他问过很多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生物、农艺、哲学等多个方面,岐伯一一给予详尽的回答。这些内容经过人们整理,就形成了后来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关于尊岐伯为“天师”,《黄帝经世素问合编》中解释说: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谓曰天师。

2、岐黄之术

我国传统中医学一向被称为“岐黄之术”,“岐”就是指岐伯,“黄”则是指黄帝。

黄帝统一华夏的时期,大约是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当时已经有了十分鲜明的尊卑贵贱的划分,黄帝为君,岐伯为臣,在“岐黄之术”中,为什么人们反倒将岐伯的名字放在前面,黄帝名字放在后面呢?

很显然,人们这么做是因为他们首先肯定的是岐伯在中医形成过程中的创立之功,他是《黄帝内经》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构建者,是当之无愧的“华夏中医始祖”。

这在很多历史资料中可以找到印证。

《汉书·艺文志·方技》中说:“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将岐伯放在古代著名医家的首位;《皇汉医学》、《难经疏注》中也都有“昔者岐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尹……”的记载。由此可见,后世将岐伯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中医始祖”之名实至名归。

3、后世纪念

关于岐伯的故里,一直有多种说法,虽然一般认为是陕西岐山,但是还有人认为是甘肃庆阳,也有人说是四川盐亭,名人故里在我国经常是有争议的事,不过多几个地方纪念总是件好事。

根据《庆阳县志》记载,在甘肃庆阳县城南,有一座岐伯庙,庙门上悬挂的牌匾上有“天师岐伯”四个大字。在庙里的墙壁上,人们用壁画记录下了岐伯为人看病、黄帝拜岐伯为师、岐伯帮助黄帝灭蚩尤等内容,壁画上人物形象生动,表达着人们的缅怀之情。

在四川盐亭的回龙山上,明代时就建起了岐伯宫,现在还保留着许多岐伯文化遗迹,如岐伯庙、岐伯堂、岐伯坝、岐柏树等,每年还会有药王庙会、药王节等。

在盐亭,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岐伯的传说,人们还保留着尊崇岐伯的风俗习惯。每逢有瘟疫流行,人们会在高处点天灯以驱赶瘟疫,据说这个风俗就源于岐伯。如果瘟疫严重,人们还会让人装扮成岐伯,让他端坐在方椅之上,抬着他在各个区域巡游,以荡瘟清秽,保佑人们身体硬朗,福寿康宁。(俊颜聊文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2-9 16: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天地 发表于 2018-8-24 10:44
鹿女降龙
   传说黄河上游仙洞之中,有一鹿仙女,心地善良,好济困扶危。
   听闻下游黑龙潭中,潜伏一条 ...

鹿女婚尧

鹿仙女是个肌白貌美而心地善良的仙女,曾为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而制服了潜伏在其仙洞沟附近的黑龙潭中的黑龙,并将它变为自己驾乘的坐骑。
一天,帝尧偶遇被称姑射神女的鹿仙女,并被鹿仙女击退由黑虎仙幻化而成的巨蟒而救下,之后两人互相倾诉衷情,择期成婚。新婚夜,双方喜结连理于仙洞之中,以洞为新房,对面的蜡烛山上光华将南仙洞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于是新婚夜也被称为“洞房花烛夜”。
两人婚后第二年,鹿仙女生下儿子“朱”。天帝派天兵天将捉拿黑虎仙,并将其压在乎阳东南的山丘之下,是为卧虎山。同时,天帝罚鹿仙女与帝尧斩断尘缘,鹿仙女只能将幼年的朱儿送还帝尧,从此隐居深山。
帝尧派人四处查找鹿仙女无果后亲上姑射山去找,苦苦寻找而不得,只能另娶散宜氏女为妻。朱儿后被封于丹地,故称丹朱邑。后来人们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龙洞左旁的一个小洞窟中为鹿仙女塑像纪念,千百年来香火不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11 12: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天地 发表于 2018-8-24 10:52
涂山女娇
   涂山氏,大禹之妻,传说为九尾狐狸精。中国上古神话中,夏族的始祖神为涂山氏,夏族就是日后 ...

     《吴越春秋》载:“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九尾者,王之证也。’……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关于禹的婚娶还有《涂山歌》为证。

     《吕氏春秋》说:“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①,
九尾庞庞②。成于家室,我都攸昌③’于是娶涂山女。”此段引文系据《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转引,今本《吕氏春秋》失载。
     又《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亦有《涂山歌》,全诗为:“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亦有《涂山歌》,全诗为:“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于家室,我都攸昌。天人之际,於兹则行。”
     这两个版本文字较繁,是据《吕氏春秋》又加增补而成。《吴越春秋》中并说到涂山女的名字叫女娇。



《涂山歌》注释、译文
     【注释】①绥绥:独行求匹偶之貌。②庞庞:粗大。③攸:语助词。
     【译文】孤孤单单走来的白狐狸,九个尾巴毛茸茸又粗又长。大禹和涂山女结为连理,我们这里将永远发达兴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