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药祛斑 于 2021-1-31 15:43 编辑
“大头娃娃”的提法,源于十几年前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2003年,安徽阜阳等地相继出现婴幼儿因饮用劣质奶粉而导致重度营养不良。受害儿童四肢短小,脑袋尤显偏大,被当地人称为“大头娃娃”。 此后,一场整治风波席卷国内多地——当时大陆销量第一的“三鹿”奶粉倒掉,企业主要负责人被刑。火箭般崛起在内地奶业市场的“蒙牛”也受此影响挥泪“卖身”中粮集团。诸如此类种种, 大陆奶业市场一举被进口奶“侵占”攻陷,到目前仍霸居主要市场没有松动。 再说2021年20余日前发生在漳州的“大头娃娃”事件——“两个月没有长身高,每个月都在胖,一个月大概胖3斤。之后额头汗毛就开始长,又黑又密又长,发现她身上各处都开始长汗毛。”宝宝的母亲在视频中称。视频中放出了这名宝宝在两个月前后的照片。从照片对比可以看到,在两个月前,这名宝宝的头围和脸颊都很正常,但在两个月后,她的脸颊明显胖了一圈,头发和眉毛等都能看出变黑、变浓密了。据视频介绍,家长们曾带着宝宝到医院检查,但是没有查出任何问题。随后,他们又怀疑是宝宝妈妈的奶水有问题,但送去检测后,结果显示是正常的。家长称,孩子的各项检测都正常,但是医生怀疑宝宝的情况是使用了激素药膏。2021年1月8日,漳州市卫健委发布,福建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涉嫌违法添加“激素”等问题,卫健委联合市场监管局迅速介入,立即组织人员前往涉事企业现场调查。责令该企业召回涉事产品,并对在检查现场查见的留样样品、产品包装材料等进行取样留置,联系权威检测机构进一步检测。涉事企业已暂停生产,并通知经销商对所有涉事产品下架。 在漳州大头娃娃事件爆出后,新华社曾发表评论称,近年来屡屡曝出的婴儿用品激素超标现象,值得引起重视。一些不法商家以“零添加”“绿色健康”为幌子,暗地里添加各种激素和添加剂,给不明就里的消费者造成伤害。针对“零添加”的种种坑人套路,必须举一反三地加强监管,把有害产品清除出市场,还老百姓一个安心、放心。 漳州那厢大头娃娃“”一波未平,青岛这边一波又起——2021年1月19日,青岛的张女士(化名)反映,其孩子刚满三个月,同之前的大头娃娃事件一样,在使用一款名为“七草两叶抑菌膏”之后,孩子出现了体重猛增、面部肿大、多毛等异常症状。据张女士提供的这款抑菌膏的试用装和产品说明书表明这款产品的生产企业为江西真润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月20日,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卫生健康局的工作人员到涉事母婴店带走了剩下的五支产品;22日,该局工作人员又到张女士家中了解具体情况,将产品送检。不过,相关部门表示还不能透露相关送检结果。 记者也采访了上述抑菌膏的生产企业,对方向记者表示:“用了会导致发胖我觉得这应该不太可能,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平时也用,自己家里的小孩,包括公司里的一部分(同事)的小孩,其实都是用这种产品的,如果说用(后)会导致这种情况的话,那我们应该早就会发现。” 有不明情况者责怪为婴儿选购“欧艾抑菌霜”“七草两叶抑菌膏”的父母贪图便宜,愚昧、糊涂,此话实在有失公允,说明发言者不了解实情。在信息不透明、厂家可以隐去超量激素成分的情况下,仅看不菲的价格和精美的包装,常人能不上当者,未必多。 让坑人变得温文尔雅,把忽悠整出“美学色彩”。这正是此类产品招摇过市、俘获人心、屡战屡“胜”特别是能“瞒过”监管的核心原因。 跳出个案,如何从法治和监管的层面发力,从源头破解这一销售生态、销售链条乃至整条利益链,变事后惩治为事前、事中治理,更好地为消费者排雷、解忧,是应有的深思。(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经济观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