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23|回复: 4

[其它] 六经开阖枢理论+开阖枢的几个观点+阴阳开合枢+再解开阖枢

[复制链接]

8

主题

20

回帖

98

积分

实习版主

积分
98
发表于 2021-2-27 15: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指定乾坤 于 2021-2-27 18:34 编辑

六经开阖枢理论


杨维杰认为脏腑别通的理论依据为六经开阖枢理论。中医的藏象学说与西医解剖学差异巨大,更看重脏腑经脉在功能上的联系,虽然经络至今未能得到解剖上的证实,却丝毫不影响经络学说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董氏奇穴传人杨维杰先生认为脏腑别通实乃气化相通,由六经开阖枢理论推衍而来[1]。《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 阖,少阴为枢",太阳与太阴互通则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阳明与厥阴互通则胃与心包通、肝与大肠通,少阳与少阴互通则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

敷布阳气谓之开,受持阳气谓之阖,转输阳气谓之枢;敷布元阴谓之开,受纳阴气谓之阖,转输阴气谓之枢",将开阖枢的意义分别 归纳为敷布、受纳、转输三个方面。太阳号称"六经之藩蓠",为三阳之表,气化主上行外达,敷布阳气于外;肺主宣发敷布精微,脾为胃行其津液,运化转输精 微,则津液的布达均为太阴所司,故太阳、太阴主开。胃与大肠气化均主内行下达,心包为神明之守护,肝藏阴血,故阳明、厥阴主阖。少阳能使阳气出于表里之间,调节内外阳气之盛衰,枢转表里之气;少阴心肾为水火之脏,心主血脉外达,肾主水主纳气,水火上下交通互济,故少阳、少阴主枢[2]。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为阴阳表里关系。太阳、太阴皆属"开",太阳偏重布气,太阴则侧重运化水液;阳明、厥阴皆属"阖",阳明主受纳通降,厥阴司阴血潜藏;少 阳、少阴皆属"枢",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偏于枢血,它们在功能上协调呼应,一方发生失常时易导致向另一方的传变,互为病理因果关系。如太阳、太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气与水液的关系,而且肺司卫气主皮毛,太阳主表,在功能上具有协同性;在病机上可相互传变,太阳受邪会导致水液输布异常,如风水泛滥型水肿;水液 输布异常亦会阻碍太阳经气的运行,如《伤寒论》28条之"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其原因在于气化不利、水邪内停。阳明与厥阴、少阳与少阴与此相类。在生理、病理上,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有着特殊的关联,按照手经与足经为一组对应起来,就形成了脏腑别通的关系。

基于脏腑别通理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如治疗肝病注重疏通大肠,大肠病如痢疾、泄泻、便秘等皆宜平肝和血,水道不利时治肺宜利水的" 提壶揭盖"法等,在临证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广东省中医院根据"心与胆通,治心宜先温胆,胆通则心自安",结合理脾法组方治疗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病症取得 良好疗效.

由于互通脏腑之经气相互连通,则一条经上的穴位可治疗相通经的主治或循行部位的疾病,这样首先可以对一些穴位的功用从理论上做出更合理、更系统的解释。如 内关穴治疗胃痛,伏兔、足三里治疗心悸。传统上一般分别从心包经的体内支脉联络三焦与足三里的强壮作用来说明其机理,而"胃与心包通"则提供了更具特异性 的解释。针刺曲池穴可用来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其机理可从"肝与大肠通"得到很好的说明。四关穴堪称经典配穴,具有开关宣窍、调畅气机、活血通络之 功,临床应用广泛,其机理除与气血、阴阳、标本等有关外,"肝与大肠通"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透过"脾与小肠通",具清脾湿、 退黄疸之功,自古为治黄要穴。

其次根据脏腑互通,可以扩展穴位的治疗范围。中渚在三焦经上,由于"肾与三焦通",扩展其功用可以治疗肾虚腰痛。胃经通过膝部,因为"胃与心包通",扩展 心包经内关穴的功用以治疗膝痛,取得很好的疗效。秩边、承扶在膀胱经上,透过"肺与膀胱通",成为治疗扁桃体疾病的有效穴位。


注:本段(文)及后4段(文)转自“个人图书馆”上“lindan99”上传

8

主题

20

回帖

98

积分

实习版主

积分
98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5: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阖枢的几个观点


开阖的观念一直是中医临床上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尤其是针灸医学,开阖穴的探讨,更是引为神秘之学,一般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最近拜读了思考中医,发现他对开阖枢的理论偏颇的以为阴阳是分开,且相对存在的,不禁有点茫然。

人体是一个有机体,气血不断地运转,岂能等待阴尽生阳,阳尽生阴,阳明闭而太阴开,厥阴阖而太阳开,此种病人阴阳离异,非死不可,我不知如何能视为平象?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显然如清代陈修园被讥为满口理论,临床却搔首摇头,不知如何下手一般,我不知何以成为中医理论的正宗?

自己研读中医学三十馀年,证诸临床,但觉先贤理论正确,颇有实用价值,只是许多书籍无的放矢,不懂强装专家,以致谬论充斥,使得中医成为一门不切实际的医学,实在可惜。

旅居加拿大数十年,接诊的患者都是西医引以为头疼的疾患,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窃以为让西医确诊,何尝不是一个好主意,至少在抓主证上,少了许多麻烦。

中医是经得起竞争与考验的,只是目前滥竽充数,仅受了一点肤浅的训练,就以为是大专家,这些人将断送中医的前程,影响中医在公众的影像。实在可惜!

人体是以阴为基础,以阳为运用的,犹如往日的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一般,更像行军作战,阴是补给系统,而阳是作战部队,二者缺一不可。

观察十二经脉的循环,不难发现一个定律,就是太阴传少阴再传厥阴,再传回太阴,形成一个轮回,而三阴传化的动力,来自阳经的催化。厥阴若无少阳的催动,无法传回太阴,同样的阳明催使太阴转少阴,太阳催动少阴转厥阴,这是三阴三阳转化的原理,如环无端,周流不息。

少阴、少阳为枢的理由何在?

枢者枢纽之意,也就是众多通道的控制口,少阴与少阳是哪些通道的汇聚与转口呢?

阳明是阳之盛极,产生一阴的少阴,催动气血转入太阴,此即第一条通道,阳明入太阴。太阴接受阳明之气,传化进入少阴,此第二通道,太阴转入厥阴。少阴已生,激发阳气释放,转入太阳,是为第三条通道,少阴转太阳。因此少阴是阴阳之枢纽,调节阴阳之孔道。

同理,厥阴生少阳,催动阴气转入太阴,同时引导太阳之开放,使厥阴入太阳的通道开放,再为太阳转入阳明之通道,顾亦为阴阳之枢纽通道。

五运六气上,少阴与阳明相对,少阳与厥阴相对,更加深了少阳与少阴是阴阳枢纽的重要地位。

明白少阴少阳枢纽的地位,自然清楚他们是气血流通的重要管道,至并时当然要留心二经的功能是否正常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0

回帖

98

积分

实习版主

积分
98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6: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开合枢


太阳居左,太阴居右。太阳之开外升,阳明合之;太阴之开内降,厥阴合之。太阳承厥阴之合而升,太阴承阳明之合而降。阴阳相合,祖气互根也。若阴全从左升,阳全从右降,则阴阳打成两截,不成合抱之形,反有欲脱之势矣。升降之轴,枢机所在:少阴君火以明于上,阴从外生也,主降敛;少阳相火以位于下,阳从内生也,主升散。若无火力推动,万物即成静止,无限生机不显,生克制化全息矣。(图见封底)

开合枢略说

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注于阴,阴满之外。在外则向内为(阳)合为(阴)开(阳明太阴,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阴)合为(阳)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枢为转动之轴(少阴主降,少阳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否塞不通。

开合枢标本中天地人器宇生化论

开合如门之开关,枢为门轴之转动。太阳为开,阴出阳也;阳明为合,阳入阴也;少阴君火为之枢转。太阴为开,阳入阴也;厥阴为合,阴出阳也;少阳相火为之枢转。太阳之开接厥阴之合,太阴之开接阳明之合,开合枢不过阴阳转化出入之机关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外向内入者为阳,在内向外出者为阴。阴中有阳(少阳相火),阳中有阴(少阴君火),此为枢机所在,玄牝是也。

标本如树之本末,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标本相应,阴阳互见,中气也。言天者求之本,六气也。言地者求之位,六标也。言人者求之气交,中气也。

经云:“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此言地者求之位也。

又云:“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也。”此言天者求之本也。

又云:“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此人与天地相应,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随天地升降而生长化收藏也。

又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天地,大器也,万物之逆旅;人,小器也,百代之过客。日月升降,光阴动转,人生天地之间,不过生化之聚散耳。

不生不化,静之期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不与万法侣,坐阅四时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寂照不二,万法一如。离一切诸相,无相无不相,灵明洞彻之常寂光真境也。万物众生之本源也,不可道之常道,不可名之常名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0

回帖

98

积分

实习版主

积分
98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7: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指定乾坤 于 2021-2-27 17:47 编辑

再解开阖枢

太极图阴阳鱼眼为枢机所在,枢者,转动也,非枢无以推动阴阳左右升降开阖。

火为一切动力来源,农业用木,工业用煤用油,皆为取火,以释放能量,产生动力。是以火为枢机所在:少阴君火以明于上,少阳相火以位于下。

位于上者为能量,火之释放者也;位于下者为能源,火之收藏者也。

在上者为心,卦象离,阳中有阴,为血。血耗则君火不明,离中阴减则近乾,上必虚热以燥,热及阳明而不阖则汗出津脱;

在下者为肾,卦象坎,阴中有阳,为精。精亏则相火不位,坎中阳少则近坤,下必虚寒以湿,寒及厥阴而不阖则阳陷热郁。

相火以位,则阳载阴升,卦象震,震下之阳来自坎中,水升之路也,故厥阴之阖主升;

君火以明,则阴覆阳降,卦象兑,兑上之阴来自离中,火降之路也,故阳明之阖主降。

火之降有表里二途,开阖由表及里:从太阳则走表,通调水道,转入肾。从阳明则走里,由腑入脏,归于脾。

水之升有内外两道,开阖自内而外:从厥阴则向外,变化而赤,化为火。从太阴则向内,以阴济阳,化为湿。

太阳之开,始于厥阴之少阳(冬至),终于阳明(秋分)。

太阴之开,始于阳明之少阴(夏至),终于厥阴(春分)。

太阳太阴之开为阴阳运动之全过程,阳明厥阴之阖为阴阳运动之始终点,少阳少阴之枢为阴阳未动之根本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0

回帖

98

积分

实习版主

积分
98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7: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指定乾坤 于 2021-2-27 18:39 编辑

再解开阖枢(附“水中火”所悟)有更新

此文不敢班门弄斧,只求抛砖引玉。所注解乃先生原文不易理解之处,如有错误求先生指正。

阳载阴升(阴升指的是水升) 的前提条件是相火位于坎中,阴覆阳降(阳降指的是火降)的前提是君火明于离内,先生后面提到的“阴阳未动之根本位”,就是指“位于坎中”“明于离内”,注意“未动”两字。

“君火明于离内,相火位于坎中”与少阴、少阳有什么关系呢?少阳在卦为坎(阴阳阴),注意括号里面的换算,外阴而内阳,枢者,转动也,先生曾经说过“枢机在内不在外”,枢机在内指的就是枢机在坎中一阳,是以火为枢机所在,我再次提醒注意括号里面的换算,枢机不在外指的就是枢机不在坎外二阴,这一阳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叫阳火,同理分析。

少阴在卦为离(阳阴阳),内阴而外阳,枢机在内指的就是枢机在离中一阴,这一阴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叫阴火,是以火为枢机所在,枢机不在外指的就是枢机不在离外二阳。

开阖枢就是人体调节水升火降的系统,火之降由开阖由表及里实现,水之升由开阖自内而外实现。思考气血运行至手厥阴心包经后,为什么不沿同名足厥阴肝经流注,而是走手足少阳,其原因就是开阖枢的开 合 机制在起作用。

火之降有表里二途,开阖由表及里:(丙火)从太阳(手足太阳)则走表,通调水道,转入肾。(相火)从阳明(手足阳明)则走里,由腑入脏,归于脾(这就是脾主运化的动力来自相火的由来)。

水之升有内外两道,开阖自内而外:(癸水)从厥阴(手厥阴心包经)则向外,变化而赤,化为火(化为手少阳三焦相火,三焦通百脉。亥时入眠,百脉皆得濡养的原因就在于此)。从太阴(手太阴肺经)则向内,以阴济阳,化为湿(太阴以湿土主令,肺金从令而化湿)


三七生:难得如是思维。

火降二途全是君火之用,水升二途全是相火之用。

癸水从足厥阴缘木升于火位,足下论癸水从手厥阴化为手三焦相火,颇合于经脉营气流注次序,此解甚佳!然从足太阴内升化为湿土,此为三阴主从体用,从主令者论,未从化气者言也。

愚意如此,与足下之解少异,医理本自圆通,不必执为定论。

水中火

■再解“从太阴则向内,以阴济阳,化为湿”

水中火问:晚生能读到先生的佳作,实乃三生有幸,所以每句必细细体味。

“从太阴则向内,以阴济阳,化为湿。” 这句以前我的解释是“从太阴(手太阴肺经)则向内,以阴济阳,化为湿(太阴以湿土主令,肺金从令而化湿)”,现在我又有新解了——从太阴则向内,这个"太阴”指手太阴肺没错,但现在我觉得“以阴济阳”中的“阳”应该是指足阳明胃,“化为湿”应该理解为胃喜湿恶燥,得阴自安,故要以阴济阳,也就是麦味降肺胃之气的原因。

三七生答
这样解也可以,不过这个以阴济阳则为离中兑上之阴覆阳下降之意,从降路解了。升路则坎阳载阴内出于太阴,上下水火相遇化为中土湿气。
同为太阴,一从火降,一从水升,一从手,一从足,一属肺,一属脾,寓如环无端升降相因之意。一推百动,妙义无穷。

■再解“从太阴则向内,以阴济阳,化为湿” 续

水中火问
另外请教三七老师,“以阴济阳”中的阳是否不单指足阳明胃,还应包括手阳明大肠呢例如有种便秘。是否由于手太阴肺阴(湿)虚,太过燥所致。不能以阴济阳明大肠经呢?

是否手足阳明所得“湿”皆源自肺以阴济阳呢?如果是这样的话,“肺为水之上源”恐怕就是这个意思。这样来说肺阴岂不是很重要。这样解释也更合于经脉营气流注次序。

那么肺气当是推动“以阴济阳”的动力。这样一来手足阳明燥又多了一种病因:肺气不足呢?

麦味地黄丸能否根治治疗这种便秘呢?

先谢谢三七老师指教了。

三七生答
手足太阴阳明互为表里,脏腑本来相济。乙木达肺,则庚金顺降,乙庚合化也。甲木出脾,则戊土右转,甲己合化也。甲乙同出于于肾水,故云肾为胃关,又云肾开窍二阴,司二便,皆是阴中之阳(相火)推动升降之意。上水之源则为肺,肺气不足,则水乏生化之源,天光不得下济,相火必衰。先有肺气,再有一阴敛之下降,则金能生水。若无肺气则阴无所用,翻成生痰之资。如是观之,肺阴固重要,肺阳(气)尤为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