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解
“炁”读音同“气”,它的起源已不可考,有人认为它是道家专用,但其实并非如此。在先秦时期的《管子》、《荀子》以及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等书中,就已经有了对“炁”的论述。应该说是道家继承和发扬了“炁”这个概念。
“炁”字上面的“无”,就是无的古字。下面的“灬”字,就是火的变体。古代道家的丹经道书,提到了“气”,便常用这个“炁”字。也可以说,无火之谓“炁”。
“炁”更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人的第一个灵体所需要的能量,非物质肉体所需要的能量,比物质能量更为细腻;它不同于“气”。
第一个灵体乃肉体的创造模板,如果人的灵体“炁”不足,则表现在肉体上就是多疾病,衰老快,若灵体“炁”充足,则人的肉体健康。古代中国所指的人体经脉穴位在灵体上,非肉体上。
“炁体”,现代科学叫“能量体(EnergyBody)”或“生命能量体(Vital Force Body)”。在古希腊和古印度的传统中,称为“以太体(Etheric Body)”。古代中国称之为“真炁体(Vital Body)”,乃人的第一个灵体,离肉体最近。此灵体可以用“克里安照相术”拍摄到。
更深层、更多的灵体(光体),则需要入定法(使用灵眼)才能观察到。其实,古中国的针灸,便是一种基于以太体能量结构的以太能量疗法。
道家典籍《老子想尔注》中说:道散形为炁,聚形为太上老君。明确告诉世人,“道”就是太上老君,聚则为形(太上老君),散则为炁,“炁”也是“道”的一种形态。
用我们现在的思维,可以将“炁”理解为先天地而生的一种神秘能量,是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道教中有“一炁化三清”之说、《关尹子·六匕篇》中“以一炁生万物”说明的也是这个道理。
风水上,“炁”是一种意识流,是“场”的一种状态。 虽然中医、风水著作中常写作“气”,但实际上应是“炁”的概念。
养生上,“炁”是一种疗愈能量,是人的灵体所需要的能量。存在于宇宙万物间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流。在气功、吐纳、导引术及禅坐之中,所讲究的“气”即是这“炁”的能量流,从动作与意识的相互配而下,对人体达到疗愈而提高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