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三大体系” 一是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中医药人才素质。一要完善教育体系。大力支持河北中医学院升格工作,实施中医药经典能力考试,推动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以应培尽培为目标,扩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数量和招生规模。修订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规范中医药继续教育。二要抓好项目实施。按照国家安排,适时启动新一批国家和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和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中医临证思维的真中医。实施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加强中医全科医生培养,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素质。三要健全评价机制。遵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探索遴选一批中青年领军人才。鼓励各级中医院建立高年资中医师带徒管理制度,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分配等向承担带徒任务的人员倾斜。
二是强化中医药科研创新体系,助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一要加强科研管理。省中医院要抓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加快提升中医药临床科研整体水平。加强省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建设,支持各地依托辖区三级中医院建设市级中医药科研平台,组织开展中医药关键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二要强化知识保护。河北中医学院要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利用条件与能力建设,认真梳理、深入挖掘中医古典医籍精华,力争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要积极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三要促进成果转化。省中医药科学院要组织实施好道地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种质管理、田间生产、产地加工等生态种植技术,建立完善覆盖全环节的中药质量追溯体系。河北中医学院要抓好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中心建设,优化临床常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构建整体质量控制体系和品质评价体系。
三是强化中医药监管治理体系,提升中医药治理能力。一要完善法律制度。积极配合省人大和省司法厅,组织开展《河北省中医药条例》修订的前期调研、评估论证工作,力争今年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今年全国人大将开展中医药法执法检查,各地中医药部门要高度重视,牵头开展先期自查整改,做好迎接检查的准备。二要加强行业监管。大力开展中医药普法宣传,组织中医药系统依法执业专题培训。举办中医药监督知识与能力培训班,提升中医药监督执法能力。加强中医服务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虚假中医医疗广告的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中医名义非法行医行为。三要强化绩效管理。刚刚启动的2020年中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不同往年,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项目单位务必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中医药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加快项目资金执行进度,规范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确保绩效评价进度和质量。
做好“四项重点”深入推进医改中医药工作。一是协调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今年将根据国家发布的中医优势病种,结合河北省收付费方式改革试点病种,进一步扩大试点地区和医疗机构,并落实中医院与同级综合医院病种定额标准相同的支付政策。各地要积极协调医保部门,将疗效和成本有优势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为试点工作提供支持。二是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石家庄市要深入推行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开展中医医师多机构备案和“首席中医师进社区”工作,努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并在基层中医药人员使用管理上拿出经验。保定市要积极申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从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人才、技术、项目上着手,推动安国从“中药都”向“中医药都”建设发展等方面发力。三是切实抓好公立中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目前,河北省全部三级和三分之一的二级公立中医院已经纳入考核范围,明年所有二级公立中医院将全部纳入。各地各单位要提高认识,从现在开始,对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前部署,查漏补缺,积极完善,力争取得好的成绩。考核结果将作为医院评审评价、国家和省级建设项目安排,以及评优评先工作的重要参考。四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新建300个基层国医堂,通过实施县域中医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试点等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或者上级中医院派驻人员,确保“堂里有医、医能看病”。
扎实推进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一是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升级工程。已设置治未病科的中医院要按照要求规范进行建设,未设置的要抓紧设置。石家庄市中医院、秦皇岛市中医院要建好区域治未病中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18个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单位也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实施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省中医院要全力建好省级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市县级中医院也要着力强化康复科室建设,康复综合服务能力强的中医院,经省里同意,可以增加中医康复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康复科项目单位,要对照标准加快建设,尽快达标。三是巩固拓展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各地要注意总结中医药健康扶贫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做好二级以上中医院对口帮扶工作,持续提升脱贫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 深化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一要突出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专科联盟建设,组织京津12家中医院,对口协作12家市县中医院,通过完善优化专科诊疗方案、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持续提升协同专科诊疗水平。二要突出典型引领。廊坊市、衡水市要继续巩固前期合作成果,进一步细化实化合作内容,不断深化合作层次,推动综合能力持续提升。三要突出协同重点。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推进雄安新区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打造高水平的中医药研究平台。张家口市要重点提升骨伤等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加强人员配备、设备配置和技术提升,进一步强化冬奥中医药服务保障。 推动弘扬中医药文化和国际合作。一是深入挖掘资源。依托京津冀燕赵医学研究中心,深入挖掘整理我省历代名家学术思想,编纂燕赵医学系列丛书,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系统总结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和省名中医临床经验,整理出版医案著作。二是打造传播平台。推进省中医药博物馆建设,抓紧开展中医药文物、古籍、老照片等的收集工作。依托省市级中医院建设5个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建设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三是加强宣传推广。在全省遴选20所中小学校,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学校。举办“扁鹊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推出《国医话健康》升级版。支持各地创新形式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加快实施河北省中医药网络信息平台项目,推动河北中医药网上线运营。四是推动合作交流。积极推动秦皇岛市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遴选一批省级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强化河北中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建设,不断扩大中医药海外影响。深化冀粤澳、冀台中医药交流,推动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产业融通等方面深入合作。(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段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