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85|回复: 1

[金匮要略] 关于“水不濡药”

[复制链接]

2

主题

18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1-10-20 19: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说《金匮要略》中最少有三方有“水不濡药”(水药比例严重失衡)之疑。其三方为:桂枝芍药知母汤、麦门冬汤、木防己汤(此方另文)。

    关于《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用水量

     《金匮》卷上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甘草二两(6克)、麻黄二两(6克)、生姜五两(15克)、白术五两(15克)、知母四两(12克)、防风四两(12克)、附子二枚(炮)(12克)。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八)

     《外台秘要》 卷第十四 历节风方一十首:《古今录验》防风汤。主身体四肢节解疼痛如堕脱。肿按之皮急。(一作陷)头眩短气。温温闷乱如欲吐方。防风 桂心 知母(各四两) 白术 生姜(各五两)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二枚炮)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忌生葱猪肉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四卷中千金有半夏杏仁芎 为十味无附子)

     《备急千金要方》 卷八 治诸风方(凡八类) 贼风第三 防风汤:治身体四肢节解如堕脱肿,按之皮陷、头眩短气,温温闷乱欲吐者方。防风 白术 知母 桂心(各四两) 川芎 芍药 杏仁 甘草(各三两) 半夏生姜(各五两)。上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古今录验》无半夏、杏仁、川芎。用附子二枚)
     
     《金匮》用词为桂枝不是桂心(唐宋时代,两者其实基本等同),多了麻黄二两,为九味。

     从唐宋主流方书考察来看,与《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最接近的是《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防风汤。从文本的版本来说,《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防风汤更早。药味更少,用水更多。《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多了麻黄二两,水却更少,而且方后交代不符合有麻黄方的先煎麻黄的煎煮法。

     《千金》防风汤是十味,药味有部分不同,但也没有麻黄,方后用水量与《古今录验》防风汤的相同。

     对比来看,《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用水量很可能是有问题的。至于什么是宋臣校正有误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就搞不清楚了。

     宋陈言1174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叫“芍药知母汤”,方类同《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但少一味白术,用煮散法。南宋《妇人大全良方》同《三因方》。

      今本《伤寒论》无方剂用防风、荆芥;《金匮》方剂有防风,还是没荆芥。

2

主题

18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0 19: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金匮要略》“麦门冬汤”的用水量

     《金匮要略》麦门冬汤: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五两)、人参三两(邓本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金匮玉函经》是一斗六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本经集注》:凡方云半夏一升者,洗竟,秤五两为正。

     《外台秘要》 卷第九.咳逆及厥逆饮咳方七首

     又疗大逆上气,喉咽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方。

     麦门冬(二升去心)、半夏(一升洗)、人参、甘草(各二两炙)、粳米(三合)、大枣(十四枚)。上六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服半升,日三夜一。忌羊肉、饧、海藻、菘菜。(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并出第十八卷中)

     《备急千金要方》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麦门冬汤  下气止逆,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方。

     麦门冬汁(三升)、半夏(一升)、粳米(二合)、人参、甘草(各三两)、大枣(二十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

     此方如果换算成生麦冬可能是六、七升,干麦冬可能还是二、三升。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差别主要有两处,一是麦门冬的量,一说“七升”,二说“二升去心”,三说是麦门冬汁三升。二是总用水量,一是“一斗二升”;一是“一斗六升”。从以上资料分析,《金匮要略》麦门冬汤的麦门冬用量可能是有问题的,除非是生麦门冬。

     宋版仲景医书虽好,但也不要太迷信宋版。(汤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