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每天 于 2022-1-17 08:49 编辑
关于推进中医药(蒙医药)文化传播行动的通知
内卫中(蒙)综合字〔2021〕639号
各盟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党委宣传部、教育局、文化旅游局、广播电视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挖掘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加大中医药(蒙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促进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医药(蒙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为中医药(蒙医药)振兴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党委宣传部、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广播电视局联合开展中医药(蒙医药)文化传播行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行动目标
到2025年,使中医药(蒙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瑰宝和钥匙的代表意义和传导功能不断彰显,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成为引导群众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中医药(蒙医药)文化源流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研究成果丰硕,精神标识基本确立,对中医药(蒙医药)事业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中医药(蒙医药)文化供给和群众性活动更加多样,中医药(蒙医药)文化更广泛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中医药(蒙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更便捷服务群众健康需要。中医药(蒙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机制初步建立,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小学中医药(蒙医药)文化教育不断加强,推动实现中医药文化(蒙医药)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二、行动任务
(一)开展中医药(蒙医药)文化保护传承行动。
1.提炼中医药(蒙医药)文化精神标识。加强中医药(蒙医药)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深刻阐明中医药(蒙医药)学的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深刻认识传承发展中医药(蒙医药)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践需要。挖掘整理中医药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元素,确立中医药(蒙医药)文化精神标识。
2.加强中医药(蒙医药)文化资源梳理。做好中医药(蒙医药)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完善中医药(蒙医药)名师、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充分利用文物普查结果,廓清中医药(蒙医药)文化资源现状,凝练推出一批具有中医药(蒙医药)特色和浓厚底蕴的中医药(蒙医药)典故和名家故事。加强中医药(蒙医药)经典文献和传统技艺的保护、编译和传播,开展中医药(蒙医药)特色文化保护工作。
3.保护传承中医药(蒙医药)文化遗产。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展研究、整理,挖掘和传承中医药(蒙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分阶段实施中医药(蒙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程、经典项目研究,做好中医药(蒙医药)非遗保护工作。加大对濒危或濒临失传的中医药(蒙医药)非遗项目的抢救性保护,加大对中医药(蒙医药)老字号品牌的保护,支持中医药(蒙医药)申报非遗代表性项目。
(二)开展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守正创新行动。
1.加强中医药(蒙医药)文化时代阐释。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现代化表达形式,创作一批面向不同受众的中医药(蒙医药)文化作品,对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内涵理念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阐释,体现中医药(蒙医药)重要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2.推进中医药(蒙医药)非遗的活态传承。加强对名老中医(蒙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的数字化、影像化、智能化记录,有计划地培养学术继承人。支持医学院校加大中医药(蒙医药)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授,培养既有丰富现代化理论素养,又能掌握传统非遗知识和技艺的传承人才。遵循中医药(蒙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对部分非遗施行“生产性保护”,激发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
3.促进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运用传统医学、现代医学、心理学、科学哲学等相关学科对中医药(蒙医药)文化进行综合研究,使其传统与时代精神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相适应,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促进传统中医药(蒙医药)文化的转型发展,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形式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文化自觉实现生命自觉、健康自觉。
(三)开展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宣传普及行动。
1.建设中医药(蒙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苏木乡镇卫生院、社区居委会、乡村群众活动场所等,建设一批中医药(蒙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通过展板、实物、模型、中医(蒙医)养生保健体验设备、中医(蒙医)阅读角或运用电子触摸屏、LED屏等新媒体手段,使群众能经常接触到规范的中医药(蒙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2.举办中医药(蒙医药)文化传播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中医药(蒙医药)文化活动。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巡讲直播、文化作品征集、知识大赛等多种形式,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和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实践路径,普及中医药(蒙医药)健康养生知识、方法,传播中医药(蒙医药)文化理念,提升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影响力。
3.加强中医药(蒙医药)文化产品创作。推动中医药(蒙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将中医药(蒙医药)文化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作一批承载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和文化产品。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旅游餐饮、体育演艺等有效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提升中医药(蒙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四)开展中医药(蒙医药)文化进校园行动。
1.把中医药(蒙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将中医药(蒙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中小学文化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中医药(蒙医药)文化的重要价值。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设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等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鼓励各地将中医药(蒙医药)文化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培训课程中,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
2.拓展中医药(蒙医药)文化进校园方式。推动中医(蒙医)医疗、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建立包联关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蒙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建设校园中医药(蒙医药)文化角和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学生社团,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鼓励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眼保健操比赛等活动,普及适宜青少年掌握的中医(蒙医)养生保健知识,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