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推动现代中药产业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推动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中药材品质。加大野生动植物药材保护和繁育力度,促进野生中药材有序开发。聚焦产业化方向,大力提升中药产业发展质效,抓好中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做大中药产业集群。推动建立中药现代化流通体系,实现中药产业全链条发展。
(一)做强中药材种植养殖体系。 扩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规模,支持中药材种植养殖企业做大做强。加快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分品种、分区域集成道地药材种子繁育技术规范,加快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在中药材育种领域的应用,开展道地药材提纯复壮,扩大繁育,选育一批道地性强、药效明显、质量稳定的新品种。支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加强林下道地药材基地认定和管理。突出“一村一品”,重点发展人参、刺五加、五味子等主打品种,加快中药材示范强县、强镇、强村建设。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行动,构建道地药材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程可追溯。支持种植基地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提升我省中药材品牌影响力。支持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培育一批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成一批道地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打造一批道地药材知名区域品牌。力争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负责,省林草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7 中药材产业区布局 | | | 重点发展金莲花、赤芍、白鲜皮、关防风、苍术、五味子、黄芪、蒲公英、升麻、水飞蓟、返魂草、灵芝、沙棘等。 | | 重点发展刺五加、五味子、平贝、人参、西洋参、党参、金莲花、沙棘、火麻仁、水飞蓟、返魂草、满山红、暴马丁香等。 | | 重点发展关防风、柴胡、甘草、板蓝根、龙胆、赤芍、黄芪、苍术、沙参等。 | | 重点发展关防风、柴胡、黄芪、甘草、月见草、板蓝根、水飞蓟等。 | | 重点发展人参、西洋参、刺五加、五味子、平贝、白鲜皮、赤芍、桔梗、黄芪、黄芩、沙棘、穿山龙、关黄柏等。 | | 重点发展人参、刺五加、五味子、桔梗、紫苏、穿地龙、龙胆、升麻、平贝、白鲜皮等。 |
专栏8 中药材种植养殖提升工程 | | | 推进中药材示范强县、强镇、强村建设,深挖特色中药材优势和品种潜力,推进优势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加大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以标准化、品牌化进一步提高中药材附加值,到2025年建设一批中药材示范强县、强镇、强村。 | | 扩大道地药材生产规模,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到2025年建设道地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00个,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150个。 | | 制定药用动物养殖品种目录,编制药用动物养殖技术手册,指导药用动物养殖者依法开展养殖活动。开展以鹿茸、哈蟆油、熊胆、麝香等为主要原料药的药品、保健品研发和生产。 | | 推动大兴安岭地区寒地中药材野生抚育基地建设,支持大小兴安岭建设一批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
(二)加大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力度。
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推进中药资源普查,建立野生中药资源数据库,制定野生中药材保护目录,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仿生抚育。加大推进仿野生药材种植力度,加快扩大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同时不断创新模式,改进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建立野生道地中药材资源保护区,重点做好濒临灭绝品种的保护、繁育研究和替代品研发,通过抚育、培育等人工干预手段,促进天然更新。制定野生中药材保护政策,严禁乱采乱挖,切实保护好野生中药材资源。[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负责,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地)政府(行署)配合]
(三)做优中药产业链。
完善中药加工体系壮大产业规模。强化补链强链,支持企业在药材集中种植区和集散地建设中药材加工基地,健全我省中药产业链;支持饮片精深加工和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优化产品结构,有效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鼓励骨干企业兼并收购盘活资源,支持企业加速以大数据、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现有设备工艺等不断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强化招商引资,支持项目落地,加大对新引进项目及本地企业新增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推进以我省大宗道地药材为原料的保健、日化等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培育新增长点。研究制定中药材加工基地、新药产业化、优化中成药产品结构等中药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产业不断壮大。(省工信厅牵头负责,省商务厅、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省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9 中药企业培育工程 | | |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中医药龙头企业,积极扶持本地中医药企业做大做强,招引全国领先中医药企业在龙江设立中医药领域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到2025年,培育超十亿级中药龙头企业达到5家。 | | 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应用领域紧密合作,引导中药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协作,推动一批中药新产品的研发、试验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的高成长型企业。 | | 支持具有成长潜力的中药大品种发展,通过提高生产品质、扩大适应症、改良剂型等方式,促进单品种发展,到2025年培育年销售额过亿元中药品种30个。 | | 加大龙江中医药品牌的塑造,通过召开博览会、推介会,宣传推介我省中药相关产品,为品牌赋能,推进“龙九味”区域性公共品牌的注册和保护,开展推荐一批以龙江优势特色药材为主要原料、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药及保健产品,培育认定一批高品质的“龙江名药”的活动,巩固和扩大品牌影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