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不断释放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加快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标准化、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构建广西特色的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体系、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健康广西建设,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壮瑶医药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传承精华、创新发展。坚持中医药壮瑶医药特色理论、原创思维和技术方法,传承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精华,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产业创新发展。 坚持发挥优势、特色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挖掘中医药壮瑶医药特色,高质量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特色服务和特色产业。 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发展。坚持以解决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产业存在问题为导向,结合目标导向深化改革,强优势、补短板,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高质量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城乡均衡发展,坚持中医药壮瑶医药医疗、保健、人才、科研、产业、文化、国际合作协调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共赢发展。按照“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发展壮大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产业。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中医药民族医药强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创新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中医药壮瑶医药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医药壮瑶医药对推进健康广西建设、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统筹优质中医壮瑶医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实现设区市三级中医类医院、县办中医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加强中医药壮瑶医药古典医籍精华的挖掘和梳理,推进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高素质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临床教学基地以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实施中医药壮瑶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打造支撑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各类人才队伍。 ——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培育壮大一批中医药企业,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建成一批中药材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和“定制药园”,提升中医药在健康产业中的贡献度。 ——文化传播能力显著提高。打造“十个一批”文化品牌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稳步提升,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开创文化传播新局面。 ——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丰富中国—东盟传统医药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形式,建成一批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创建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 展望2035年,基本实现中医药壮瑶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优质高效的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壮瑶医药为全面推进健康广西建设、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