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2月17日
河北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为落实国家关于“十四五”时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安排,依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我省从强基层、补短板、优布局着手,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力维护了全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1.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69万个,较2015年增长10.61%,其中医院224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39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41个。床位44.29万张,较2015年增长29.44%,其中医院34.86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91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2万张。卫生人员67.62万人,较2015年增长26.80%,其中医院40.46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58万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39万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与2015年相比,分别从4.61张、2.25人、1.79人增长到5.94张、3.22人、2.70人。
2.服务更加方便可及。医联体覆盖所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1962个乡镇卫生院与48796个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和“十统一”,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点”全部消除,居民就医更加便捷有序。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持续深化,全省400多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深入开展医疗合作。
3.中医药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十三五”末,全省建成国医堂1928个,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1%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群众获得中医药服务越来越便捷。创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个、国家和省级重点中医专科148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室3个,中医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建成国医大师工作室2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3个、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4个,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薪火传承。
4.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改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不断丰富,从12项拓展到31项,人均补助从40元提高到74元。全省138.4万因病致贫返贫人口成功摆脱贫困,实现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目标。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75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到10.72/10万、4.03‰、5.41‰,主要健康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
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样化健康需求相比,还存在弱项。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每百万人口三级医院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注册护士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层能力相对薄弱与资源闲置依然并存,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短板。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不完善。“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康复护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等领域供需矛盾突出。机构间衔接协作不紧密。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协作机制尚不健全,人员、技术、设备、数据和信息联通共享水平不高,医防融合不充分,中西医互补协作格局尚未形成。
(二)面临形势。
随着人民群众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大幅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和疾病谱变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全民健康的任务尤为艰巨和紧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鼠疫、炭疽等传统烈性传染病威胁仍然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我省担负着拱卫首都安全的“护城河”职责,必须筑牢底线思维,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高防控和救治能力。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要求按照人口分布新变化调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京津冀区域间医疗卫生政策协同不断加强,要求我省坚持承接疏解与优化布局并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发展,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布局进一步加速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全面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引领,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建设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齐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短板,推动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服务体系从规模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益提升、机构之间从“自主发展”转变为“整合协作”,推动城乡居民享有便捷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构筑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力屏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强化属地化管理,统筹城乡、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遵循省、市级及县域配置梯次,分级制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实现服务体系综合绩效整体提高。
2.坚持需求导向,平急结合。合理确定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立足平时需求和保障重大疫情防控需要,提高平急结合和快速转换能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3.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突出预防为主,在资源配置和投入上加大向公共卫生倾斜力度,建立医防协同长效机制;以基层为重点,密切上下联动,着力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4.坚持提质扩能,公平可及。加快优质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主动承接北京及全国优质医疗资源,积极引进名科、名医和国医大师,提高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健康公平。
5.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的组织领导等责任,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需求。
6.坚持改革创新,系统整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财政、医保、人力资源等政策的系统集成,发挥人才、科技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激励相容机制。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区域功能定位相匹配,城乡统筹、功能互补、连续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升,公立医院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基层普遍具备首诊分诊和健康守门人能力,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疗卫生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持平,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迈上更高层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十四五”时期全省医疗卫生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