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方强 于 2022-7-27 17:55 编辑
中医治未病诊疗中心创建标准
中医“治未病”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以“未病先防、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综合中心。 一、基础条件 (一)中心应为本医院兼具管理与临床职能的一级科室,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三级医院≥1500㎡,二级医院≥700㎡,设立专职的中心负责人,应涵盖或设置体检(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健康咨询指导、中医调养、随访管理及健康宣教等部门。 (二)中心内部应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健康宣教区、健康管理区等辅助区域,各区域布局合理,工作流程便捷,保护服务对象隐私。其中: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如体检区或体质辨识区域)主要用于采集和录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分析健康状态信息并进行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如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主要用于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健康干预方案,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接受服务对象的健康咨询,为服务对象量身打造一整套个性化的调养方案。健康干预区域(如特色疗法干预区)主要用于根据健康干预方案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种中医特色的健康干预服务,如针刺、灸法、拔罐、推拿、药浴、刮痧、膏方、贴敷、放血等,健康干预区域应当相对独立,各种干预方法的服务区域应当相互隔开,能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健康宣教等辅助区域主要用于服务对象的等候休息,开展健康宣教等。健康管理区,主要完善健康追踪与管理功能。 (三)中心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方案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设备配置 (一)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如办公桌、办公椅、计算机、打印机、电话、专用文件柜等。 (二)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主要包括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舌像仪、脉象仪、经络检测、红外热成像设备,配备以上设备数量三级医院≥4种,二级医院≥3种;同时配备体重仪、身高仪、血压计、心血管检测仪、肺功能仪、骨密度检测仪、心电图、血糖监测仪等常规体检、理化、影像设备。 (三)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宣传栏、影像等演示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信息网络系统设备等。 (四)健康干预设备及器具。包括针具、灸具、罐具、刮痧板、砭石,及中医电疗、磁疗、热疗设备等。
三、人员队伍 (一)中心人员包括中医执业医师、医技人员、中药师、护理人员、管理人员等。专职中医类别医护人员三级医院≥10人,二级医院≥5人,中医类医护人员比例不低于70%(不含体检中心)。 (二)中心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及学历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三级医院副主任以上职称中医执业医师占医师总数比例≥20%,中医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医师比例≥10%;二级医院至少有1名具备副主任以上职称的中医执业医师,有中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 (三)中心负责人应由从事中医专业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并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能力者担任。三级医院的中心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同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二级医院中心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四、医疗服务能力 (一)开展的下列中医服务项目种类≥3类,开展服务项目数量三级医院≥12项,二级医院≥6项。 1.健康状态辨识及评估项目: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脏腑功能、血气状态评估等。 2.健康调养咨询服务:开具健康处方、养生功法示范指导、中药调养咨询指导等。 3.中医特色干预技术:包括针刺、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贴敷、埋线、药浴、熏洗(蒸)、刮痧、砭石、音疗,及热疗、电疗等其它理疗技术。 4.产品类:如膏方、养生调养茶饮等。
五、创新发展 应根据专科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健康信息采集、评估、干预技术,并以干预效果为核心,在技术方法、干预手段、设备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六、文化宣传 (一)医院根据本单位和中心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在中心、医院广场及有关区域加强中医“治未病”理念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的特色和优势。 (二)医院网站应设立内容规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专栏(专题),以健康讲座、疾病预防保健沙龙等形式加强门诊及住院患者养生保健健康宣教。组建专家团队和中医健康讲师团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开展中医药健康巡回宣讲。编制实用性的中医科普养生资料,传播“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方法,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