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8|回复: 4

[中医入门] 中医里面的气到底是啥?

[复制链接]

10

主题

23

回帖

12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8
发表于 2023-2-13 14: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里面的气到底是啥?宗气、元气、中气、正气、邪气、清气、浊气………………?

10

主题

21

回帖

6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8
发表于 2023-2-13 14: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气”说白了就是古人认识世界的模型,是对人体和世界的粗浅而错误的认识,我们现在不需要也不可能对“气”作出正确的定义。因为你去定义一个错误的概念,只能得到错误的答案。

传统中医认为世界是由气组成的,可是气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上来。但受困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古代的医生只能用“气”这套理论去解释人体各种生理现象。比如,古人知道通过交媾会怀孕,怀孕会产子。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于是他们只能解释说,精液中有精气,人是精气相合而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古人知道吃不饱饭会饿,饿了就会没力气,于是他们解释说,食物中有“水谷之精”,人体吸收“水谷之精”,转化为人的“后天之精”,“精”又可以转化为“气”,于是人就有了力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5

回帖

6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9
发表于 2023-2-13 14: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肃复常 于 2023-2-13 14:41 编辑

我们要代入这些理论形成的年代去理解,很多现在认为有形的东西,当初看不见摸不着,就认为是无形的。


比如疾病,就是正气和邪气在斗争,这是个非常笼统的说法,一切人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身免疫力、自身调节作用等等,都可以称为正
气,一切对人体不好的心理刺激,物理化学刺激,外感的对人体有影响的细菌病毒等等,都称为邪气。


再比如我们说脾气有“固摄作用”,可以防止血溢脉外,可以防止脏器脱垂,我们现在有了物理学,知道了这是肌体的一种生物力在起作用,古人没有力的概念,反正肯定是有什么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就也称为气好了。


所以讨论到气,一定要具体化,到底说的是什么,然后才有讨论意义,否则都不在一个频道上。至少要进一步分类,宗气,元气,中气,正气,邪气,清气,浊气,脾气,肺气,肾气,心气等等等等很多很多。有的可以明确指到某种具体物质,有的不能明确,只能讨论一个概念。至于题主说的,把气收集起来,呼吸这个气以治病,这种疗法一直就有,我们称为「吸氧」,还有很多药物可以做成气雾剂直接吸入,让呼吸道去吸收以起作用治病,我们称为「雾化吸入治疗」。古时候有没有呢?很少,原因是古人不知道怎么收集这种有治疗意义的气。所以你要问古人说的气指的是啥,大概就是指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有确实在起着某种作用的物体,都是一种气。不仅在中医里这么用,其他古典说法也这么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5

回帖

6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9
发表于 2023-2-13 14: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气不是气态物质,而是古人对微观世界的猜想。
很显然,这个猜想是相对正确但有很大局限的。


由于焚书坑术士和项羽一炬,先秦很多书现在已经不可考了,包括气一元论的发展源流,但从战国时期的古墓里挖出来的文献,如《太一生水》,再加上传世文献如《管子》《庄子》《鹖冠子》等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古人对这个世界是什么东西构成的其实一直很感兴趣,可是古人连光学显微镜都没有,细胞都看不见,更不要说分子原子了。


所以古人只能从宏观现象去猜测微观,最直观的就是水的气化和冷凝了,特别是冬天天气冷的时候,烧开水你都能看得见水气往上冒,手伸到比较高的位置去接水气不一会儿手和袖子就完全湿漉漉的了,我们现在知道这个现象是水的气化和冷凝,而古人是没有水分子的概念的,但不妨他们可以得出:水烧开以后会变成气体向上升,这些气体会重新变成水,古人认为水气上升为云气,云气下降为雨水。云气就是战国时期遗留的书籍中、气这个词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概念。(如管子和庄子多次提到云气)后来云气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古人进一步猜想,万事万物都是看不见的物质组成的,于是气一元论就诞生了。战国道家佚书《太一生水》,认为水气是万物的微观成分,这是气一元论的最初来源之一,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是错误的,古人后来也逐渐认识到这个概念有问题,所以抛弃了水气学说,进一步进化到精气学说,认为精气是组成世界的物质。


接着就是秦统一七国后的焚书事件,当然当时秦朝还是有备份书籍的,但项羽这个老粗,一把火把咸阳宫的藏书给烧了,气一元论的发展的中间过程已经不可考了。气一元论再发展,到西汉时期,可供参考的就是《淮南子》了,《淮南子》里的气一元论已经和中医的气学说很接近了。当然中医把《淮南子》了的气概念再分类为“气”、“气机”和“气化”等概念,“气”可以认为是功能性物质,气机就是功能性物质的运动机制,气化就是功能性物质的运动和作用发生。当然由于古代的交流条件,没有完全分干净,所以有时候气、气机、气化等概念也会混为一谈。


那么中医里,“气”的概念是什么呢?从气一元论的发展源流来看,气指的就是微观物质。但我们前面说过,古人不能直接观察微观世界,所以他们认为最基本的“气”只有一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带来不同的性质,形成不同的气(从物理学上来说也没有错,一部分物理学家认为任何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粒子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构成的),但古人有可能认为气的大小相似,只是运动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宏观物质。而根据气机、气化的不同,古代医家认为气主要有几种:
1、脏腑之气,既维持脏腑及其相关系统功能的微观物质。
2、天之清气,既氧气。
3、卫气,既保卫人体、并主毛孔开阖的微观物质。
4、营气,既各种微观的营养物质。等。。。。。。而由于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古人对器官功能的认识存在误差,对微观物质的归类也相对笼统,所以具体研究时,这些不同的气,实际上可以认为是x功能性物质(包括同一个功能中的各种功能性离子、分子、细胞等),比如肾气,就是具有温旭身体(如肾上腺激素)、刺激性功能产生(某些肾上腺素、促性激素分泌激素等)的作用的物质,而x物质在研究中又可以细分出x1、x2…xn,也就是说肾气并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类具有一定相关联的物质,在研究肾气时,最后可以拆分为肾气1号、肾气2号、肾气n号去研究和寻找,而不是去找单一一种物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5

回帖

4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5
发表于 2023-2-13 15: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字,则相当复杂,我们今天所谈的气,非大自然空气的气,气运的气,勇气的气,也并非孟子所说的养我浩然之气,文天祥所说天地有正气的气。
我们所欲研究的,乃属于医学范围的“气”,我国医书所谓“气”。

它的名称,千千万万,概括来说,约有三大类:一指神经为“气”,二指实体症状的“气”,三为指空气含有细菌的“气”,其他的“气”,牵涉甚广,约略述及。

【指神经为“气”】
如肝气、胃气、顺气、益气、气郁、气滞、气虚、逆气等,都是指神经作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神气、气血、喜气、怒气,也都是指神经作用的现象;此外属于症状,如下肢发生异常知觉,有麻木,蚁走,瘙痒,烧灼等感觉的神经炎证候,古人谓之脚气(现在仍用此名);怔忡,每起神经衰弱而成神经性心悸亢进,古人谓之心气虚;心窝部每因精神感动而诱起,发生剧痛,按之轻快,往往卒倒,有时引起痉挛的胃神经痛,古人谓之胃气痛、肝气痛、心气痛;突然而倒,亦有头重、头痛、眩晕、耳鸣、上冲、眼花缭乱,语言涩滞的脑充血症状,古人谓之气中。

【指实体症状的“气”】如嗳气、矢气、喘气(指一般痰鸣)等,有的指物理化学的刺激而起,有的指病理作用。如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中篇》小青龙汤条“心下有水气”,乃现之支气管扩张,急性之支气管炎,渗出性胸膜炎等的证候,皆可用小青龙汤治之;又《太阳下篇》生姜泻心汤条之“胁下有水气”,乃现之慢性胃炎,胃扩张的证候,生姜泻心汤皆可治之;此外,如“嗳气”,乃食物停滞,发酵分解而成瓦斯,瓦斯上出于食管的现象;如排尿频数,及排尿时疼痛,因黏膜知觉过敏,致发生括约肌疼痛性痉挛,尿呈淡黄色的膀胱炎,古人谓之“气淋”。

【指空气中含细菌的“气”】如疫气、厉气、瘴气,风、寒、暑、湿、燥、火、谓之“六气”,四时不正之气,邪气等。 据我不完全统计,在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引《小品》,就有天行温疫的记载;宋代《圣济总录》有伤四时非节之气;明吴又可著《温疫论》,谓之“厉气”;还有山川湿热蒸郁的气,人中之辄病,古人谓之“瘴气”。

【其他的“气”】尚有指药物的气味,以寒、热、温、凉为气,辛、酸、甘、苦、成为味。指方剂的名辞,如大小承气汤,医气丸,气六合汤,气郁汤。指脉搏部位谓之气口,指小儿指纹谓之气关;指呼吸道谓之气管,指汗孔谓之气门,指经穴部位谓之气穴,如气海,气冲等。由此可见,“气”的定义过于广泛,过于繁复,很难一下子讲清讲透,但具体“气”想要传递出什么,需要根据具体场景中去定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