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3|回复: 4

[医趣盎然] 中药名由来的传说故事|鹅不食草 板蓝根 芡实 天麻 威灵仙

[复制链接]

19

主题

16

回帖

179

积分

实习版主

积分
179
发表于 2023-2-25 19: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 于 2023-4-12 09:14 编辑

鹅不食草中药名的由来传说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家小孩,因为家里贫穷,衣服穿得少,导致他经常感冒,接二连三的感冒导致他患了鼻渊,常年鼻塞、黄脓鼻涕,散发臭味,同村的孩子就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了。幸好这个孩子的家里养了一大群鹅。他每天就与鹅群为伴,倒是也有一番乐趣。

有一天,他赶着鹅群来到一个山边吃草,肚子饿坏的鹅群见草就吃,唯独一种又鲜又嫩的青草,鹅群却视而不见,一口都不愿意吃。这个小孩觉得非常奇怪,就反反复复用竹竿把鹅群赶到那种青草旁边,鹅群只是低头嗅一嗅又跑开了。

小孩就愈发好奇了,他拔了一株草用鼻子闻了一会儿,只觉得一阵阵的香味冲进了鼻腔,忽然感到鼻子有点发痒,似乎还有丝丝疼痛,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鼻子顿时通畅了不少。后来,他每天都会特意跑到这个地方拔一些这种草来闻闻,慢慢地就不再鼻塞、流脓涕了。同村几个患鼻渊的小孩子听说此事后,也纷纷试着用这种青草在鼻子下闻,更有狠的,直接揉烂了塞鼻子,他们都相继治愈了。

从此,这种草治鼻渊的功效逐渐传开,因为鹅不肯吃这种草,所以人们就给它取名“鹅不食草”。

这鼻渊就是我们当今说的鼻炎,古代有时也称鼻窒。鹅不食草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药典》皆有载:味辛、性温,归肺、肝经。祛风散寒、通窍止咳、解毒消肿。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鼻息肉,喉痹,耳聋,目赤翳膜,疟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

3

主题

3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3-3-1 10: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板蓝根中药名的由来故事传说

     性味苦寒的板蓝根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等,用于温毒发斑、发热头痛、痄腮、疮肿、痈肿、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疮疹等。是人们最常用的清热解毒治“红眼病(即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耳包峰(即痄腮)”、喉痛的性价比最高良药。关于其名字由来有着一个传说,一起来听听。
     相传,东海和南海两龙王自天宫返回龙宫的途中,发现人间尸首遍野,又疑又惊。他俩经过打听,得知是瘟疫肆虐导致的。瘟疫如果再不控制,还会蔓延到海里。两位龙王急坏了,赶紧商量对策。宅心仁厚的南海青金龙主动请命,发誓瘟疫不除,决不回龙宫。龙王非常高兴,就派他去与东海龙子齐心协力,祛除瘟疫。
     东海龙王的小龙孙紫银龙获悉后,就蹦蹦跳跳来到老龙王面前,硬要龙王爷同意他跟随青金龙叔叔到人间去。龙王爷正发愁找不到龙子去人间(因为龙子正忙于修建海底乐园),就一口答应了。青金龙和紫银龙辞别龙王爷,扮成郎中模样,来到人间。
     叔侄两人先去药王菩萨那里取了药种子,遍地撒播,又教人们细心照料药苗。过了不久,药苗茁壮成长,长得和湖边芦苇一般茂盛。叔侄俩就教人们用这种药苗的根煎水给患者服用。这种药苗竟然具有奇效,患者一个接一个快速康复。
     于是,人间的男女老少,都将青金龙和紫银龙奉若神灵,待若上宾。叔侄俩深受感动,决定永留人间,专心防治瘟疫。转眼间,到了八月十五。晚上,叔侄俩来到海边,双膝跪地,叩谢龙王的养育之恩。随后,叔侄两人携手没入海边的神药丛中,变成了两种特别茁壮的药苗。
     人们得知这药苗是龙子龙孙叔侄俩变的,就将它取名为“龙根”。后世医家们著书时把它改称为“板蓝根”。时至今日,有些地方仍称板蓝根为“龙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3-3-1 12: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芡实中药名的由来传说故事

芡实中药名的由来传说故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南宋官员、文学家、南宋四大家(即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的名句,把荷花的丰姿秀貌用夸张和对比手法精彩呈现。有一种同属睡莲科植物的,非常特别,类似鸡头,其貌不扬,功效不小。它别称鸡头米、鸡头苞、鸡头莲。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等功效。用于肾气不固之腰膝酸软,遗尿,尿频,脾虚纳少,肠鸣便溏,湿盛下注,久泻久痢等。

如果去苏杭一带旅游,常会看到一种名叫芡实糕的特产,其中的配料芡实就是这味中草药,不过,食滞不化者要谨慎慎服用,而大小便不利者是禁服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下芡实(鸡头莲)的传说故事吧。

据说,史上有一段时间连年战乱,无人治理湘湖,湖底淤泥堆积,湖上水草疯长,偏又遇上洪灾,洪灾过后,湘湖成为鱼鳖之地。当地老百姓难捱荒凉的秋天,走的走,亡的亡。

村里有一个名叫纤纤的寡妇,家里床上躺着病婆婆,还有个四岁小儿郎,走不了,只能在湘湖边挖野菜,捡田螺充饥。野菜、田螺难以养人,孩子瘦得皮包骨,婆婆每况日下,咋办?

在某一个下雨天,儿子饿得哭不动了,婆婆的呻吟声也微弱得很,纤纤只好提篮冒雨去湖滩转悠,终于发现几根野慈菇草,纤纤赶紧上前采挖,饥饿难耐的纤纤力不从心,咬牙坚持。突然,不知从哪里窜出一只兔子,这只兔子瘦骨嶙峋,但一双眼睛极有神采,它看了看纤纤又嗅了嗅慈菇,伸出爪子帮纤纤挖慈菇。人和兔子一起努力,挖出了一堆慈菇。当纤纤将慈菇放进篮子,打算回家时,一旁的兔子不愿离开。最后,兔子领着纤纤来到一处草丛,兔子扒开草丛露出一个洞穴,里面两只小兔子已饿得奄奄一息。纤纤把两只小兔揣入怀里并对大兔子说:“让我们一起捱过饥荒吧!”
  从此,三口之家变成了六口,生活更艰难了,纤纤终于支持不住,病倒了,迷迷糊糊中,她听见悉悉索索的声音,勉强睁眼一看,大兔子浑身湿透守着几颗圆形的带刺的黑果子。这种黑果子在湘湖浅滩中很常见,可黑果子这模样,无人敢碰,一直让它们自生自灭,今日大兔子衔来干啥?兔子看见她醒了,马上引来小兔,它咬开刺果,顾不得满嘴鲜血把白色果肉分给小兔吃,它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纤纤也拿起一个来吃,味道甜甜的,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她知道这种果子可食用,挣扎着起了身,让兔子带路到湖滩,下到水中,捞了满满一篮子回家。没想到这种外观丑陋的果子,去刺剥皮煮熟后味道非常好,儿子吃了满地跑,婆婆吃了精神好转。这黑果子成为他们的主食,熬过了漫长的饥荒期。
  春天,逃荒者陆陆续续回来了,他们看到纤纤一家非但没饿死,气色反而很不错,又养了三只兔子,连病婆婆也支撑着坐起来。纤纤拿出刺果解答了大家的疑惑。刺果一时就成了抢手的食物,因为是纤纤发现的,人们就叫它“芡(纤)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发表于 2023-3-4 13: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麻中药名的由来故事传说




有一种可以平肝熄风、定惊止痉、祛风通络,主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麻、风湿痹痛的中草药,无绿叶,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而是与蜜环菌共生,依靠体内的溶菌酶素溶解吸收蜜环菌的“丝”为营养。它的生长不需阳光,从种到收不施肥、不锄草、不喷农药,只需注意栽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管理就能正常生长。请来了解这一味与众不同的中草药命名小故事吧。

相传,古时候的荆山深处有一个部落,百余户人家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突然有一年,部落流行一种奇怪的疾病。一旦患上这种病,头痛得像要裂开,严重的还会四肢抽搐,半身瘫痪。人们占卜求医,都不见效果。

部落首领平时会挖点草药给人们治治头痛脑热。这回他看到人们深受病魔折磨,自己却束手无策,心中万分难受,于是决心外出访求名医,寻找治愈这种病的药物。当这位首领听说五道峡有一位神医能够治疗这种疾病,就立马带上干粮披星戴月,奔赴五道峡。

五道峡是山中蜿蜒曲折的大峡谷,四周都是崇山峻岭,人迹罕至,去哪里寻找神医呢?这位首领翻越了一座座山峰,走遍了每一道山坡,终于在一片树林里遇见了一位打柴老汉。这位首领想从老汉那打听神医住所。老汉上上下下打量了部落首领后说神医这几天到双梯寨了,让他去那里找找。这位首领谢过老汉,又急急忙忙赶向双梯寨。这双梯寨,实为耸立在万仞绝壁上的天然石寨。一路上山路崎岖,奇峰插云,这位首领吃尽千辛万苦,终于攀上了双梯寨。可他刚进寨门就感到头晕目眩,一头栽进了一个洞中,没过多久,四肢也不再抽搐了。他赶紧起身打量洞内环境,发现石桌上堆放着一些植物块茎。正在此时,洞外走进来一位老汉,手里端着一碗药,让部落首领喝下去。这位首领一看,眼前的老汉正是在五道峡树林里遇到的那位打柴老汉。他刚想说话,老汉笑哈哈地拦住他,并告诉他生的病和部落的人们生的病一样,需要一种药材医治。药材已准备好,已放在石桌上,让他病好后带回部落。这位首领赶紧躬身下拜,感谢老汉的救命大恩。老汉告诉他,这种药材如果吃不完,就把它藏在背阴的烂树叶里,它就会永远用不完。待这位首领抬起头时,老汉已不见踪影。这位首领知道自己遇到的老汉是位神医,药材是天赐之物,就把老汉备好的药材放进口袋,背回部落里。

回到部落,首领把神医赐的药材熬了一大锅,让生病的人们喝下,几锅药水喝下去,部落里生病的人逐渐好了。首领把剩下的药材,依照神医所嘱,藏在背阴处的烂树叶里,从此,这中药材就一年年繁殖下来。人们说这药材是神医所赐的上天之物,又专治头晕目眩,半身麻痹瘫痪,就把这种药材叫做天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3-3-9 12: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中药名的由来传说故事

     相传,古时江南有一座山上有座寺叫威灵寺,寺里原有一位老和尚,治风湿和骨渣子误卡喉很出名。
     他每治一人,必先焚香念咒,再将香灰倒在一碗水里,让病人当场喝下,甚灵而病愈。他说这是佛法无边,我佛慈悲为怀治好的,实则是为求钱财,故弄玄虚,碗中的水其实是治病的药水。
     庙内有一个小和尚,在寺中备受虐待,他便有意捉弄老和尚,用根本不能治病而无毒的野草煎水替代药水,喝后根本无效。这天,有一位猎人的儿子被兽骨卡住了喉,到威灵寺求老和尚救治而无效,便叫猎人下山另请高明。
     这时小和尚悄悄端着一碗药水从后门追上说:“佛爷不灵,吃我的药吧。”果然,服后不久舒坦多了,半天时间感觉没事了,猎人连声感谢。从此老和尚香灰不灵了的说法散播出去了,都说“寺前香灰不治病,后门药水可活人”,从而求救小和尚的却越来越多。
     小和尚的捉弄之举终于被老和尚知道了,脸气得铁青,追赶小和尚算账,谁知一不小心,摔倒阶下,一命归天了。
     此后小和尚是寺里的主持,就大种能治风湿和骨渣子病的草药,凡到寺内救治者,分文不取。由于此药出自威灵寺,其灵效似仙,故人们就称此药为“威灵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