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2|回复: 1

[其它] 脸部看五脏健康

[复制链接]

4

主题

2

回帖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14
发表于 2023-9-4 11: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时经常会说脸上的气色看起来很好,如果脸部看起来白里透红,通常将这种人认为是健康的脸部气色,其实从面部观察人的五脏疾病。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都是可以从脸部看出来的,脸部五官的异常变化隐藏着五脏病变。那么,人们也可以自测看看五脏是否处于健康状态?

1.眼睛代表肝

肝火太盛会导致两眼间过度的红,引起心烦,失眠,视力模糊,肝血不足时,可能会引起看东西模糊、眼睛昏花或者患上夜盲症等,甚至神经失常。因为视力依赖肝血滋养和肝气舒畅。肝火旺盛时,会引起眼睛红胀肿痛,肝肾阴虚时引起眼睛干涩。

2.鼻子代表肺

如果鼻头发红提示着内火旺盛或者肺热。鼻子干燥或者流鼻血可能是体内阴虚火旺。经常性的咳嗽、呼吸变得困难,嗅觉不灵敏,说明肺脏功能降低。如果出现嗅觉下降、鼻塞、流鼻涕等为主要症状的鼻炎、感冒等疾病均与肺功能失调有关。

3.嘴唇颜色代表脾

因为嘴巴是食物进入的主要通道,能直接反映出脾胃问题。脾健康情况下唇色红润、明亮,脾异常时会让气血亏虚。嘴唇颜色淡白或者无光泽。如果嘴唇肿或者口角溃烂有疼痛感这种情况,可能反应出身体内脾热。

4.舌头代表心脏

相信大家也有发觉,有时候生病去看医生,医生都会让伸舌头看舌头的状态。其实通过舌头的形态、灵活度、颜色以及味觉都能反映出心脏功能。当舌头颜色红润并且有灵敏的味觉和舌头转动灵活,说明了心血充足。若是舌尖生疮疼痛伴随糜烂,提示心火旺盛。若是舌头出现了淤斑,提示着心血淤堵。

5.眼圈代表肾

如果肾不好,体内排毒就会出现问题,毒素不能正常被代谢,就容易在血液中堆积。而我们的眼球的皮肤血管分布是很密集的。眼部供血多,血液中毒素过多。在眼部就会发生变化,一般可能会出现黑眼圈加重、眼袋加深的情况。只是生活中,黑眼圈也是可能因为睡眠不足引起的,但是有些人明明睡眠已经足够了,黑眼圈却一直没能消退,这就要考虑肾脏是不是已经不健康了。

如果身体某个器官出现了疾病,需要及时治疗,恢复健康状态,以免疾病影响缩短寿命。



来源:医联媒体


8

主题

44

回帖

23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31
发表于 2023-9-14 17: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御奉贡 于 2023-9-14 17:28 编辑

中医把面色分为主色、客色和病色。主色,就是人一生一成不变的肤色。在黄肤色的基础上,还是有人会偏黑、偏白、偏黄,这是正常的;但在不健康的时候,出现的黄色、白色、黑色等,就是不健康的。
中国人健康的肤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明代表“明亮”,润代表“润泽”,含蓄就是夹有血色,这个就是健康的黄色。而不健康的黄色,往往是淡黄、没有光泽的,就好像是植物缺乏养分和枯萎的样子。
除了主色之外,脸色还有客色,说的是气候、饮食、情绪变化、运动、工作环境等导致的脸色变化。比如运动后脸会泛红,寒冷的冬季脸会显得苍白,长期在户外工作,肤色会变黑等,这些都属于正常范畴。


五脏疾病,全写在脸上
中医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从脸上不同部位的颜色,初步判断自己的五脏到底出了什么毛病。


1、肺脏病色看两眉间
这个区域叫印堂,最好是白里透红,最忌讳发黑,代表有不可治愈的重大疾病。如果特别红也不好,说明有肺热;发白是血虚或气虚;发青是血瘀。


2、心脏病色看两眼间
过度的红就是心火太盛,会引起心烦、失眠,甚至神经失常。如果两眼间出现了青紫的颜色,就表示有血淤,可能是由冠心病所导致的。


3、肝脏病色看鼻梁
鼻梁骨最高的点如果发红,可能是肝火偏盛,表现为易怒、眼睛发红、月经增多等;出现青黑色,可能是肝硬化或肝癌等。


4、胆色、胰色看鼻梁两旁
肝色的右边是胆色,这里淡白无华,会气短乏力,容易惊恐;发红通常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颜色晦暗,或呈灰褐色,可能是有蛔虫。
肝色左边是胰色,这里气色苍白,是胰腺虚寒,女性易出现腰腹酸沉;颜色青黄,是胰胃不和,多表现为厌食、反酸。


5、脾脏病色看鼻头
如果发红是脾胃有热证,就是特别能吃,吃完一会就饿,甚至会得糖尿病;发白就是气虚;发青是气滞血瘀,会肚子痛。


6、胃色看鼻翼
此处及两侧如果淡白无华,是消化功能减退的征兆,多半会厌食、饭后腹胀。颜色淡红干燥是胃部津液不足,通常会口干唇裂、大便干燥;颜色过红是胃火亢盛,出现口臭和牙龈肿痛。


7、肾脏病色看两颊
这里不怕灰黑就怕娇艳。明亮、润泽、含蓄的淡灰色出现在肾色部,是健康的表现,反而是出现胭脂般娇艳的红色,说明已经病重。


8、子宫、前列腺色看人中
此处变白,是血虚、气虚;变黄是脾虚;变红是有热证,女性多有宫颈糜烂,男性则是前列腺炎;变青或黑是寒证,会有剧痛和癌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