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94|回复: 3

[其它] 《汤头歌诀》里有个清暑益气汤记录李杲的,跟另一个有.....

[复制链接]

247

主题

280

回帖

471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715
发表于 2020-3-3 20: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汤头歌诀》里有个清暑益气汤记录李杲的,跟另一个有何异同   



    《汤头歌诀》里“清暑益气汤 《脾胃论》歌诀为清暑益气参草芪  当归麦味青陈皮  曲柏葛根苍白术  升麻泽泻姜枣随。  
      方剂:人参10g甘草10g黄芪15g当归10g麦门冬10g五味子10g青皮10g陈皮10g炒神曲10g黄柏10g葛根15g苍术10g白术10g升麻10g泽泻10g。

趣味速记方歌歌诀:清暑补中苍无柴,麦味葛泽青曲柏。注:“补中”指补中益气汤全方,但本方无柴胡,注意。

用法:以上15味药加生姜2片、大枣2枚同煎,温服。

功能:清暑益气,祛湿健脾。

主治:伤暑而见气虚脾湿之证。症见身热心烦,自汗口渴,四肢困倦,不思饮食,精神减少,胸满身重,尿赤便溏,脉虚等。

运用:运用要点:临床应用以暑月而见身热心烦,自汗口渴,四肢困倦,胸满身重,脉虚等为辨证要点。

方解:本方含有补中益气汤(无柴胡),反映了李东垣治暑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

        君——黄芪甘温,益气补脾。       臣——人参、白术补中益气。
        佐——苍术、黄柏、泽泻清热燥湿而利尿;升麻、葛根清热解暑而生津;当归、麦冬养血清热而养阴;陈皮、青皮、神曲理气化滞而消食;五味子补肺生津而敛汗使———甘草调和诸药,大枣、生姜调补脾胃,以助脾运。
       诸药相合,共奏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祛湿健脾之功。





247

主题

280

回帖

471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715
 楼主| 发表于 2020-3-3 20: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名方剂,另一见清王孟英《温热经纬》 。
      方剂为: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功能: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运用:本方用于暑热气津两伤证,临床应用以身热多汗,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方义:本证多由暑热伤津所致,治疗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主。方中以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合西瓜翠衣清热解暑,共为君药。荷梗可以解暑清热,又可理气宽胸;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其功专于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泻火;竹叶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280

回帖

471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715
 楼主| 发表于 2020-3-3 20: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名两方异同:均有清暑益气的作用,主治暑病兼气虚之证。
       但《温热经纬》之清暑益气汤于清暑益气之外,重在养阴生津(用石斛、麦冬),宜于暑热伤津耗气之证。
     《脾胃论》之清暑益气汤清暑生津之力稍逊,但重于健脾燥湿,用治元气本虚,伤于暑湿证。
   清暑益气汤两方异同.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280

回帖

471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715
 楼主| 发表于 2020-3-3 21: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季湿热之选——清暑益气汤


      著名的清暑益气汤有两个,一个是李东垣的,一个是王孟英的,本文重点介绍后者。王氏清暑益气汤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组成,功用是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本方是温热病大家王孟英在他的大作《温热经纬》中提出的。该书貌似述而不作,但实际上是作者将先贤有关温热病的论述,按照他的构思进行了相应的编排,并加上按语,是在拿先贤的片语,讲述自己的观点,这在当时是一种比较风行的中医写作方式。本方是在评价“薛生白湿热病篇第38条”时提出的。薛生白认为在治疗湿热伤气的时候,应采用清暑益气的治法,用方选择的是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组成为黄芪、苍术、升麻、人参、泽泻、炒曲、橘皮、白术、麦门冬、当归身、炙甘草、青皮、黄柏、葛根、五味子)。但是,薛生白也不无保留地告诫说:“方中药味颇多,学者当于临证时斟酌去取可也。”

      王孟英在其后的按语中认同了薛氏的观点,认为李氏清暑益气汤“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因此在其后列出自己在处理此类病证时的方案,这就是王氏清暑益气汤的来由。

      暑热证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在夏秋季发病。“暑”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外感因素,但其本质离不开湿和热,故有暑多挟湿之说。暑邪虽属外感六淫之一,但与其他邪气袭人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暑邪直入气分,不形成表证。暑热袭人,汗出伤津,形成热不去,湿仍在,津已伤,而气随津脱,这是暑邪伤人的常见病机。因此,治法当以清热、化湿、益气生津为主。病证中湿热是因,气虚和津伤是果。

      那么湿热胶结应该如何治疗呢?温热学派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突出显示出杰出的智慧,为后世所推崇。长期以来,治疗湿热都以清热燥湿为基本大法,黄连、黄芩等药是当然之选。但是,治疗外感湿温,此法则难于取效。而温病学派选用清透渗利之品,化湿、利湿与清凉透热相合。清利之品与苦寒之品的区别是很大的。苦寒之品虽燥,但寒助湿性,易使湿热变为寒湿,使治疗更为棘手。而使用清利之品,可通过通利小便等方法使湿有去路,以利助清,使热随湿去或者使湿退热孤,则治疗上更适合湿热病邪的特点。

      方中西瓜翠衣、荷梗、竹叶利湿清热,使热随湿去,黄连清热,知母、石斛、麦冬生津养阴,西洋参、甘草、粳米补气。上面说过,这时应该最好不用黄连。后世医家也认为此处不太彻底,批评黄连的运用。但是,实践证明,少量使用还是可以的。本方未注用量,按照温病学派的一贯思想,黄连是应该少用为好的。

      实验证明,清暑益气汤能有效对抗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研究者认为这与本方能直接抑制细菌生长与的代谢,减少内毒素产生,并使大量内毒素和细菌排除体外有关。

      本方用来治疗夏季热、中暑等卓有成效。此外,本方还特别适合于入夏后常低热或自觉发热,伴口渴口干,多汗乏力等症状的亚健康人群。这些病证也许在物理及生化检查中并不能显示明显异常,但患者自觉症状显著,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同时不明原因的不适,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针对上述人群,王氏清暑益气汤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杨桢 高琳  本文第一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药系副教授  2009年9月8日《中国医药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