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61|回复: 1

[国内中医药传承] 张文宏:有了中医的思想,我们可以走得更远更好

[复制链接]

38

主题

60

回帖

307

积分

版主

积分
307
发表于 2020-6-6 17: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4月24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出席会议。
     “很多中医药领域的院士、专家都展示了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张文宏说,“也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张文宏表示,在上海的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充分贯彻了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我们团队在讨论治疗方案的时候,会研究如何阻止患者进入重症,会根据相关指标在早期予以干预。从这一点来说,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贯彻。”
      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西医思想着重于寻找对症药物,而中医防疫思维注重将患者病情控制在早期阶段,阻止轻症病人向重症转化。张文宏认为,这是几千年中医防疫思维的良好体现,在推动中医现代化的同时,进一步有效延续中医的独特思维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实际上,当医学到了较高阶段,很难区分是中医起的作用更大,还是西医起的作用更大。比如西医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凝血因子和炎症指标进行早期干预,实际上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
      在他看来,中医不应拒绝科学的方法,西医也不该拒绝中医药的融入。只有中西医融合、并重、互相尊重,取得的思想和学术成果才能更好造福百姓。“事实上,我今天也看到很多中医药科学家开始做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包括做计算机辅助分析。”
      “就像我们今天都说普通话,大家都能理解。”张文宏说,“在全国性的抗疫中,大家都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语境’。中西医专家在同一个专家组,大家能够很谦虚地向对方学习,自身学科中的优秀部分也会被对方所接受。”



     注:文章转自 微信公众号 中国中医  《张文宏谈中西医结合抗疫:有了中医的思想,我们可以走得更远更好 》内容来源 新民晚报、解放日报

38

主题

60

回帖

307

积分

版主

积分
307
 楼主| 发表于 2020-6-6 19: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中,“在他看来,中医不应拒绝科学的方法,西医也不该拒绝中医药的融入”,对张文宏先生的观点,本人持保留看法。从这话揣之,张先生对中医似乎持“不科学”的成见?!愚以为,不只是现在的所谓“科学”才是科学,如果是这种认知,其实是不“科学”的。
      科学,通常是指自然科学,即通常将自然科学简称科学,并不包括社会学和思维学的内容;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科学技术(简称科技)中的科学也指的是自然科学(仅包括自然科学)。在现代用法中,"科学"经常指的是追求知识,不但对知识本身的一种方式,它也经常受限于研究这些分支寻求解释物质世界的现象,以研究自然世界有纪律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即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当然,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如今,科学越来对多含有思维学和社会学的内涵,即成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它代表一种研究事物及其原理的态度、观点、方法。
       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和应用史,已形成了完备的思维、学习、传承、应用的知识体系,那么按科学的定义,也完全属于是“科学”的。中医的理论完备体系形成及其巅峰在某种程度讲早在秦汉两晋之间,后面就是中医的技(术)、器的实践探索应用了,实际在后来的长期战争中,中医很多高、深、神、效的理论和临床的知识丢失、断代,也即是失传了。后来中医应用水平实际是下降的,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应用术(科技)、器(工具、器具)层面的坚船利炮“打断”了满清统治下的中国人的“脊梁”,文化自信跟着倒塌,随后西医如滚滚洪水迅速蔓延进中国及中国上到高层下到平民的大脑中,占据了主流。
      从此,西医成为了健康领域的“主人”、“评判者”,中医就被严重地贴上了隐秘的“不科学”标签。这就如法律界的“有罪推论”如出一辙。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李慎明先生认为,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是创新之本、之根、之源,西医药的某些研究方法是末、是枝、是流;这些检测仪器和方法,仅仅是中国哲学和中医药理论“道、法、术、器”中之末的“器”,瞎子摸象,不能仅摸“器”,而忽视了依次递进而逐步需要认识的“术、法、道”层面的更为重要的东西。因此,在中西医结合中,要提倡中医为体,西医为用(见青蒿素发明是毛泽东关于中医药思想与屠呦呦及其大团队实践的结果)。
      笔者深以为之。西医偏术、器层面,应该为道、法层面的中医所用才对,也就是中医要围绕“人”之本身,借助当今科技手段(这些手段不全代表西医学或者说现代医学)来探索、挖掘和拓展其强大的理论和应用内涵,为人身健康服务。
      其实,张先生也说过“中医有这么长的历史,我认为中医应该有跨越目前的评价体系的一些额外的评价的方法,我认为中医医生应该比我感受更深刻。如果大家老是让我来评价中医的治疗效果,我觉得我的水平还到不了这个水平。”(见《张文宏: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治愈率非常高,我在救治中学到了中医整体思维》
       也表明他作为知识分子的“知”,张先生算是一直致力于西医学深究的高级学者,几无中医学历履,但在事实和结果面前,能说出此言,还是表明了其深厚的科学精神,不像有些“中医黑”那么炽烈的偏见涌现。
       不成熟之见,寥寥几言,不足之处 ,见谅!  

       启疾光注:中医启疾光网只是中医学习、交流、传承的平台,此为“网员”之见,贵在交流争鸣。但不代表本网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