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回复: 0

风引汤治月经病验案三则

[复制链接]

2

主题

1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2-8 12: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到石膏剂,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但是在《金匮要略》中有这么一个石膏类方,人们对它了解甚少,临床运用频率也不高,但用它治疗阳明病效果很好。它就是风引汤。

风引汤方中有大量矿物质药物,起清热泻火、镇静安神祛风的作用,多用于症见头晕、身热汗出、烦躁等阳明里热证。条文中记载风引汤多治疗脑部损伤而引起的神经样表现,但是笔者不这样认为,《伤寒论》第16条载“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经方中任何一个方,不只局限于治疗一种病,风引汤也是如此。

笔者近2年通过运用风引汤治疗妇科等病,对风引汤的临床运用有了新的认识。现将运用风引汤治疗验案三则整理分析如下。

案一

高某,女,39岁,已婚,2023年3月就诊。主诉:经期延后2月余。患者既往月经正常,感染新冠后遗留下经期延后的表现。近2月来每次经期延后10天,经血量多、色鲜红、无血块,相关妇科检查未见异常。潮热汗出,面红,烦躁,头目胀痛,测量血压正常。月经史:16岁初潮,行经8天,周期29天,正值经期第9天。生育史:孕1产1。刻下:经期延后10天余,血量多、色鲜红、无血块,潮热汗出,面红,烦躁,头目胀痛,小便量少,寐欠安。舌红,脉数有力。

六经辨证:阳明病。

方用风引汤合黄连阿胶汤加桑叶:大黄5g,干姜10g,龙骨30g,桂枝12g,甘草6g,牡蛎30g,寒水石10g,滑石10g,赤石脂10g,紫石英10g,石膏40g,黄芩10g,黄连6g,白芍10g,阿胶10g,桑叶30g。5剂,颗粒剂,沸水冲服,待温度降下后加鸡子黄1枚搅匀,日1剂,1日2次。

2剂后,小便调,汗出减少,潮热,烦躁减弱;3剂后,经血止,无烦躁不适感,面红;5剂后,未见经血出,头目清晰,寐安,无不适感。嘱患者下次月经前复诊。

二诊:身热烦躁,汗出热不解,面红,嘴唇脱皮,无口苦感,舌红,脉数。六经辨证:阳明病。方用风引汤合温经汤:大黄10g,干姜10g,龙骨30g,桂枝12g,甘草6g,牡蛎30g,寒水石10g,滑石10g,赤石脂10g,紫石英10g,石膏60g,黄芩10g,黄连6g,白芍10g,阿胶10g,吴茱萸10g,川芎6g,当归10g,牡丹皮10g,半夏10g,麦冬20g,党参10g。5剂,颗粒剂,沸水冲服,日1剂,1日2次。

2剂后,大便日3次,先干后稀,无不适感;3剂后,身热烦躁不明显,无热汗出;5剂后,经血至,量调、色鲜红、无血块,经血7天止,面色红润,嘴唇未见脱皮,精神佳,寐安。嘱患者下次月经前复诊,继服温经汤,随访经血调,经期准,精神佳。

按 此案患者既往经期正常,经血调,感染新冠后出现经期延后,经血量多,相关妇科检查未见异常。一诊时,潮热汗出,面红,烦躁,头目胀痛,舌红,脉数有力,辨证为阳明病,予风引汤;血量多,色鲜红,烦躁,寐欠安,辨证为阳明病,予黄连阿胶汤,加桑叶起清热止血的作用。二诊时,身热烦躁,汗出热不解,面红,无口苦感,舌红,脉数,辨证为阳明病,予风引汤,因一诊考虑阳明热程度不重,大黄只用5g,二诊时将大黄加至10g清除阳明热。因患者月经周期紊乱、嘴唇脱皮,予温经汤调畅经血,无口苦则排除少阳病。三诊时,嘱继服温经汤调整经期。

案二

夏某,女,42岁,已婚,2023年12月就诊。主诉:经前头痛5月余。患者既往月经周期正常,经血调。5月前正值经期,淋雨后感受寒湿而发热恶寒,经对症治疗后表解热退,此后近半年时间内,每至经前都会出现头痛的表现,服用止痛片可短暂缓解,经血来潮则头痛等诸症减轻,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甚感苦恼,对经期头痛产生了恐惧感。周期准,经血量少、色淡红,头痛,面红,烦躁,胸胁胀满,耳鸣,右上肢麻木感。月经史:12岁初潮,行经6天,周期30天。生育史:孕1产1。正值经前8天时来诊。刻下:经血量少、色淡红,头痛,面红,烦躁,胸胁胀满,耳鸣,右上肢麻木感,胆小,对经期头痛产生了恐惧感,纳差。舌质红,脉弦数。

六经辨证:少阳阳明合病。

方用风引汤合小柴汤、温胆汤:大黄5g,干姜10g,龙骨30g,桂枝12g,甘草6g,牡蛎30g,寒水石10g,滑石10g,赤石脂10g,紫石英10g,石膏40g,柴胡30g,半夏10g,党参10g,黄芩10g,大枣10g,竹茹10g,陈皮30g,枳壳10g,生姜10g,茯苓20g。7剂,颗粒剂,沸水冲服,日1剂,1日2次。

3剂后,无不适感;5剂后,头痛感减轻,无右上肢麻木,纳可;7剂后,经前诸症大减,经血至,量调、色鲜红、无血块,经行6天。嘱患者下次月经前复诊。

二诊:经间期偶有烦躁,反复翻身入睡难,休息不好则次日右上肢麻木感。六经辨证:阳明病。方用风引汤合栀子豉汤:大黄5g,干姜10g,龙骨30g,桂枝12g,甘草6g,牡蛎30g,寒水石10g,滑石10g,赤石脂10g,紫石英10g,石膏40g,栀子10g,豆豉10g。5剂,颗粒剂,沸水冲服,日1剂,1日2次。

3剂后,无烦躁感,寐安;5剂后,经前无头痛烦躁感,经血调、色红,经行6天止。随访月经前未见诸症,经血调。

按 一诊时,经血量少、色淡红,胸胁胀满,耳鸣,纳差,脉弦,辨证为少阳病,予小柴胡汤。《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头痛,面红,烦躁,耳鸣,右上麻木感,舌质红,脉弦数,辨证为阳明病,予风引汤。胆小,对经期头痛产生了恐惧感,辨证为阳明病,予温胆汤。二诊时,偶有烦躁,反复翻身入睡难,辨证为阳明病,予栀子豉汤;右上肢麻木感,辨证为阳明病,予风引汤除热通经。

案三

李某,女,41岁,已婚,2024年3月就诊。主诉:面红、头晕伴烦躁汗出2月余。患者既往月经正常,经血调,近2月经血量多、色鲜红、无血块,伴双眼胀满感,手抖,心悸,热汗出,心率106次/分,妇科检查未见异常,甲状腺功能检查后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口服赛治、普萘洛尔后上述症状有所减轻,自行停药,继而又出现心悸,面红头晕,烦躁汗出,双眼胀满,继服上药效果不明显,求中医治疗。刻下:经期准,经血量多、色红,心悸,面红,头晕,烦躁,发热汗出,双眼胀满。舌红,脉数。

六经辨证:阳明病。

方用风引汤:大黄5g,干姜10g,龙骨30g,桂枝12g,甘草6g,牡蛎30g,寒水石10g,滑石10g,赤石脂10g,紫石英10g,石膏40g。5剂,颗粒剂,沸水冲服,日1剂,1日2次。

3剂后,汗出、烦躁减轻,无身热、头晕感;5剂后,身热、烦躁不明显,仍有双眼胀满感,手足心热,经血量多、色红。六经辨证:阳明少阳合病。方用风引汤合四逆散加桑叶:大黄5g,干姜10g,龙骨30g,桂枝12g,甘草6g,牡蛎30g,寒水石10g,滑石10g,赤石脂10g,紫石英10g,石膏40g,柴胡30g,白芍10g,枳壳12g,桑叶30g。7剂,颗粒剂,沸水冲服,日1剂,1日2次。

3剂后,手足温度调,双眼胀满感减轻;7剂后,双眼无胀满感,精神佳,经血至,经血量调、色鲜红,继守原方服用1月,复查甲状腺功能数值正常,周期准,经血调。

按 一诊时,心悸,面红,头晕,烦躁,热汗出,双眼胀满,舌红,脉数,辨证为阳明病,予风引汤。二诊时,双眼胀满感不减,手足心热,辨证为少阳病,予四逆散;经血量多、色红,辨证为阳明病,加桑叶清热止血;继予风引汤清除阳明里热。此案患者周期正常,只表现出经血量多,所以在治疗时只需要调整经血量,对症治疗即可。(来源:中国中医药报6版  作者:李敏州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