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回复: 5

[寓医深长] 诗词传颂卖药人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2-8 12: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卖药是药材、药品流通不可或缺的环节,因而卖药人在中医药演进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卖药行当古已有之。在卷帙浩繁的古代诗词中,不乏卖药人的形象。韩康、壶公、宋清是诗词作品中出现频次非常高的3位卖药人。

韩康卖药演绎出两则成语

生活于东汉中期的民间隐士韩康,是第一位留有文字记载的卖药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医学家、史学家皇甫谧(215-282)所撰《高士传》卷下《韩康》一文载曰:“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买药于康,怒康守价,乃曰:‘公是韩伯休邪?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遁入霸陵山中。”汉桓帝刘志(132-168)继承皇位后,准备了一份厚礼,委派特使驾着驷马高车,专程进山聘请韩康出山做官。韩康假意应允,自驾牛车先行出发,设法摆脱特使人马,潜入别处深山老林,终身未曾出仕。

100多年以后,南朝史学家范晔(398-445)依据皇甫谧的记述在《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中为韩康作传,其生平事迹由此通过正史而广为流传。南北朝中期,诗人笔下开始出现吟诵韩康的诗句。“韩公沦卖药,梅生隐市门。”(南朝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其十三·左记室思咏史》)“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南朝徐陵《长安道》)

据诗词网的粗略统计,由唐代到清代,出现“韩康”“韩伯休”名字的诗词共有300多首。在这些诗词中,韩康的基本人设是受人景仰的卖药人和隐者高士。“药倩韩康卖,门容尚子过。”(唐代王维《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伯休抱遐心,隐括自为美。卖药不二价,有名反深耻。安能受玄纁,秉愿终素履。逃遁从所尚,萧萧绝尘轨。”(唐代吴筠《高士咏·其四十二·韩康》)“采芝夏黄公,卖药韩伯休。吾友子郭子,高趣可与侔。”(南宋陆游《郭氏山林十六咏·药圃》)“英雄误理大床话,卖药惟应学伯休。”(宋末元初方回《次韵张鹏飞三绝·其一》)

在韩康故事的长期流传中,“韩康卖药”逐渐演绎为一则成语,用于称颂逃名避世、身心自由的隐士高人。与此同时,“口不二价”也演绎为一则成语,用于赞扬定价有据、诚实守信的经商行为,成为后世药商的基本经营理念。清代后期,创办胡庆余堂的胡雪岩(1823-1885)将“口不二价”改造为“真不二价”,在假药流入市场的背景下刻意强调了货真价才实的涵义,使“不二价”理念得以与时俱进。

壶公卖药衍生出职业标识

壶公,又名壶翁、悬壶翁、玄壶子,东汉时期卖药人,汝南术士医家费长房之师。晋代道教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283—363)所撰《神仙传·壶公》最早记载了壶公的有关传说:“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也……时汝南有费长房者,为市掾。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人莫识之……常悬一空壶于屋上,日入之后,公跳入壶中,人莫能见,唯长房楼上见之,知非常人也。”史学家范晔将1000余字的壶公传说改写为400余字的费长房传记,收载于《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中:“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

悬壶卖药的壶公,不仅识药而且懂医,是一位治病疗疾的高手。由东汉至晋代100多年的民间流传中,“治病皆愈”的壶公逐渐被涂上浓重的神话色彩,从而演变成葛洪笔下的仙人形象。人们期待着仙人用壶里的灵药和高超的医术解除人世间的病痛。壶者,葫芦之谓也。葫芦不仅可以用作盛装药物的容器,而且其蔓、叶、须、花、子、壳均可入药。基于葫芦的多用、妙用,壶公卖药故事将葫芦衍生为行医卖药的职业标识,游医身挎药葫芦,药铺悬挂葫芦招幌,“悬壶济世”则成为赞美传统医药行业的专用成语。

出现壶公意象的诗词作品始见于唐代,迄至清代共有200多首。“道术曾留意,先生早击蒙。家家迎蓟子,处处识壶公。”(唐代杜甫《寄司马山人十二韵》)壶公是自采草药的卖药人,也是医道高明的医者。“采药壶公处处过,笑看金狄手摩挲。”(北宋苏轼《赠梁道人》)“晚市放歌逢郢客,春城扶病问壶公。”(明代成鹫《荅陈惟深》)

一身仙气的壶公,为诗家词人提供了极为开阔的想象空间,他们得以恣情地展现无病无灾的奇幻仙人世界。“且吟梁甫,谁管他,冶子田强。试问取,壶翁仙诀,几时传与君房。”(南宋刘克庄《汉宫春·其七·吴侍郎生日》)“归来传得壶公术,平地幻作方壶山。一壶颠倒悬药室,日暮竟入壶中间。壶中一宇天地阔,白日不夜长无端。安得相携费长房,同入壶中问大还。”(元末明初钱宰《方壶小隐》)

宋清卖药为业界树立楷模

唐代中期,京城长安药商宋清,因扶困济贫、乐善好施,名声鹊起,满城风传。元和年间,礼部员外郎柳宗元(773-819)在被贬官外放永州期间,感佩宋清的善行撰写了传记小品《宋清传》。其中写道:“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疾病疕疡者,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400多字的传记,记录了宋清为人称道的经营行为:他售卖药品童叟无欺,贫富平等,官民一视同仁,一律给予良药;对那些穷苦人、远道而来素不相识的人,赊账拿药;他从不登门要账,年终岁尾,估计赊账者无力还钱,便将积存的欠条付之一炬。

唐代中期文士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宋清有义声》一节,亦有宋清事迹的简要记载:“宋清卖药于长安西市。朝官出入移贬,清辄卖药迎送之。贫市清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所计所入,利亦百倍。长安言:人有义声,卖药宋清。”

宋清坚守以义为先、“其远取利”的经营之道,药肆生意越来越兴旺,为药业界树立了一个楷模。宋代以降,总共出现70多首传颂其善行义举的诗词作品。“君不见宋清市药长安西,众工就取资刀圭。疮疡疾病一皆往,所应不必黄金赍。”(北宋释道潜《赠邹医》)南宋诗人陆游崇敬这位卖药义商,先后写过5首颂赞宋清的诗:“宋清捐善药,须贾遗绨袍。”(《雨欲作步至浦口》)“宋清药券贫来积,李贺诗囊病后空。”(《衡门独立》)

楷模的影响是深远的,历朝历代有多位宋清式药商、医家在诗词中留下身影。“神功端不让思邈,古道依然如宋清。得钱卖药少取利,无钱乞药喜舍施。”(南宋谢枋得《赠何古梅学医》)“悬壶随处著芳名,共说才华过宋清。施药不分贫与富,酬金肯计重和轻。”(明代曹义《送医官致仕归金华为邵郎中正赋》)“卖药长安市,超然寄一身……曾读《宋清传》,犹嫌未绝尘。”(清代缪彤《送医士方际泰归茅山》)何古梅、邵郎中、方际泰等就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当世宋清。(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王续琨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主题

11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13 12: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杂体诗三十首·其十三·左记室思咏史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江淹

韩公沦卖药,梅生隐市门。
百年信荏苒,何为苦心魂。
当学卫霍将,建功在河源。
珪组贤君眄,青紫明主恩。
终军才始达,贾谊位方尊。
金张服貂冕,许史乘华轩。
王侯贵片议,公卿重一言。
太平多欢娱,飞盖东都门。
顾念张仲蔚,蓬蒿满中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安道
[南北朝·南朝梁、陈]徐陵

辇道乘双阙,豪雄被五都。
横桥象天汉,法驾应坤图。
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
喧喧拥车骑,非但执金吾。

【注释】
辇道:可乘辇往来的宫中道路。指皇帝车驾所经的路。
双阙: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借指宫门。借指京都。
豪雄:强雄;豪杰。豪迈雄壮。
被:覆盖。
五都: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汉以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为五都。五方都会。泛指繁盛的都市。
横桥:古桥名。秦代建于长安附近渭水上。汉代于其两侧增建东西二桥,因又称中渭桥。
象:象征。
天汉:天河。汉朝之美称。
法驾:天子车驾的一种。天子的卤簿分大驾、法驾、小驾三种,其仪卫之繁简各有不同。蔡邕曰:“天子有大驾、小驾、法驾。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时副车,皆驾四马,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
应:应和。坤图:易经八卦之坤图也。坤,代表地,阴。数三十六。
韩康:字伯休,东汉人士,皇甫谧著《高士传》中人物,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得知。遂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亦泛指采药、卖药者。
董偃:汉武帝时期人物,与馆陶公主关系不一般。后得汉武帝宠幸,及后失宠,郁郁而终。
鬻:卖。
非但:不仅。

【诗人】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徐摛之子。历仕梁、陈二朝,“位隆朝宰,献替谋猷”,同时他又是梁陈间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和骈文家,兼国家重臣与文苑领袖于一身。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徐陵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今存《徐孝穆集》6卷和《玉台新咏》10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药圃
[宋]刘过

古文不可卖,未觉卖药非。
侵晨荷锄往,暮得芝术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升 于 2025-2-16 13:55 编辑

次韵张鹏飞三绝·其一
[南宋]方

舐犊区区笑老牛,阿瞒焉恤一杨彪。
英雄误理大床话,卖药惟应学伯休。


[译文]
老牛舐犊情深令人感动,但曹操又怎会顾及杨彪的悲欢?
英雄们误入歧途谈论大事,或许应该像伯休那样卖药隐世。

[注释]
1. 舐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疼爱。
2. 阿瞒:曹操的小名,这里代指曹操。
3. 焉恤:当年杨彪极力维护汉献帝,被曹操污蔑杨彪勾结袁术意图废黜汉献帝,因为杨彪、袁术有姻亲关系,这也导致杨彪这种当世名士被下狱,差点被处死。
4. 杨彪:东汉末年名臣,曾因曹操而遭罪。
5. 伯休:古代隐士,以卖药为生,这里借指隐世避祸。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无奈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对比老牛的舐犊之情与曹操的冷酷无情,揭示了权势与情感的冲突。而“英雄误理大床话”一句,则暗讽了那些空谈误国的所谓英雄。最后,以伯休卖药隐世为结,寄托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前天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赠梁道人
【宋】苏轼

采药壶公处处过,笑看金狄手摩挲。
老人大父识君久,造物小儿如子何。
寒尽山中无历日,雨斜江上一渔蓑。
神仙护短多官府,未厌人间醉踏歌。


《赠梁道人》是北宋文坛领袖苏轼的一首佳作,展现了他与梁道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与梁道人一同游历、笑谈人生的场景,字里行间透露出苏轼的豁达与乐观。前两句“采药壶公处处过,笑看金狄手摩挲”生动描绘了两人游历的情景,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山中寒冷与江上渔蓑,进一步凸显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更传达出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即使面对困境,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从容面对生活的挑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