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0|回复: 9

[医学前沿动态] 现代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复制链接]

4

主题

10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发表于 2025-2-25 18: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针刺麻醉起源于针刺镇痛,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典医籍中的针灸理论。作为中国现代医学史上最具原创性的医学研究领域之一,现代针刺麻醉将古老的针刺技术与现代麻醉学完美结合,广泛应用于术前综合评估、术中针药复合麻醉及术后加速康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中国医学科学研究的5项重大成果之一,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从扁桃体手术到心脏直视术,从国内手术室到国际医学论坛……针刺麻醉经历了从起源、迅速发展到衰落再到现代复兴的曲折历程。正如中国针灸学会针刺麻醉分会主任委员、国家针刺麻醉临床研究联盟总负责人周嘉所言:“当西方同行惊叹于针刺麻醉的奇迹时,我们更应思考如何让这份中国礼物惠及全人类。”这根银针承载的,不仅是医学技术的突破,更是文明互鉴的启示: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的融合,终将书写人类健康的崭新篇章。

(一)中医的神奇秘术:从辉煌走向式微


自1958年首例针刺麻醉手术问世以来,针刺麻醉在前4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开创先河期、快速推进期和沉淀冰冻期,呈现出从辉煌到逐渐式微的过程。

1.开创先河期

1958年8月30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针刺麻醉下扁桃体切除术。在手术中,采用针刺双侧合谷穴的方法,未使用任何麻醉药物,成功为患者完成了手术。这一开创性的实践标志着针刺麻醉正式登上现代医学的舞台。这一看似偶然的医学事件,实际上是中西医结合的必然产物。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资源短缺,促使医务工作者重新审视传统医学的实用价值。随后,针刺麻醉在陕西、贵州、湖北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2.快速推进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针刺麻醉进入快速发展期。1960年,上海市第一结核病院联合上海市针灸研究所(今为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成功实施了针刺麻醉下的肺切除手术。197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针刺麻醉下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这两个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针刺麻醉技术可以应用于大型复杂手术,将针刺麻醉的应用范围和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971年,美国记者詹姆斯·雷斯顿在《纽约时报》头版报道了自己在北京接受急性阑尾炎手术期间接受针灸有效治疗的神奇经历,引发全球关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代表团在目睹针刺麻醉下的肺叶切除术后,连续刊发报道引发全球关注,这在国际社会掀起了一股针灸热潮。可以说,针刺麻醉让中国针灸从民族医学登上了世界人类医学的舞台。

一系列成功的手术案例推动了针刺麻醉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推广,手术例数和种类显著增加。数据显示,截至1979年,全国采用“单纯针刺麻醉”方法进行的外科手术总量已超过200万例,涵盖颅脑部、胸腹部、四肢等部位的90余类病种。20世纪70年代,一张“针刺麻醉”的纪念邮票和一部名为《无影灯下颂银针》的电影,生动地反映了当时针刺麻醉的火热程度。

3.沉淀冰冻期

然而,过度推广也暴露了针刺麻醉的技术局限。在实际应用中,医务人员逐渐认识到清醒状态下的单纯针刺麻醉在施行手术时存在局限性和不完善之处。尽管针刺具有镇静、镇痛、稳定内环境、脏器保护等作用,但无法完全满足外科手术所需的麻醉要求。例如,大量病例统计表明,单纯针刺的镇痛、镇静效应只能达到约80%的麻醉效果;由于针刺不具备肌肉松弛作用,腹部手术中腹壁肌肉紧张和内脏牵拉造成的不适感无法完全消除;“清醒状态”无法消除部分手术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这与现代医学伦理学的要求不符。此外,针刺麻醉还面临缺乏规范化技术标准、基础理论研究支撑不足、手术适应症把握不精确以及技术劳务收费低廉等问题。1980年以后,针刺麻醉的功效受到广泛质疑,逐渐在大部分医院式微,进入沉淀冰冻期。

3.png
《无影灯下颂银针》电影海报

(二)现代针刺麻醉诞生:沉寂多年再度惊艳世界

自1958年开展针刺麻醉工作以来,即便是进入沉淀冰冻期,我国科研人员始终未放弃对针刺麻醉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探索。早在196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团队便受命开展针刺麻醉原理的研究。1979年,韩济生受邀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国际麻醉药研究学会年会,向国际医学界宣告:初步探明了针灸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证明了传统中国针灸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成果震惊了众多医学专家,获得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认可。1996年至2000年期间,上海医科大学教授曹小定团队牵头开展了国家“九五”攻关专题“优化针药复合麻醉和镇痛的临床及机理研究”,深入探讨了针药结合用于麻醉及镇痛的作用特点和优势,揭示了针刺不仅具有镇痛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生理保护功能。

自2001年起,周嘉带领的上海现代针刺麻醉团队,在继承前人经验并总结既往针刺麻醉优缺点的基础上,从难度最大的心脏手术入手,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逐一攻克技术难点,将针刺与麻醉药物相结合,实现了100%的麻醉效果。团队将以往“清醒状态下针刺麻醉心脏手术”的单纯针刺麻醉技术,创新性地改良为“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针药复合麻醉心脏手术”的现代针刺麻醉技术,并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成功。这一创新使针刺麻醉这一中国原创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开启了我国针刺麻醉的创新发展期。

2005年,上海现代针刺麻醉团队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成功完成了一例针刺麻醉无气管插管、体外循环下心脏二尖瓣成形术。该手术被英国广播公司(BBC)全程跟踪采访并全球报道,使沉寂了20多年的中国针刺麻醉技术再次受到世界关注。

2006年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成立了全国首个多学科针刺麻醉临床团队,涵盖麻醉、针灸、外科、康复、护理等专业,开展了有组织的临床研究。2010年起,该团队将现代针刺麻醉技术应用于胸腔镜肺部手术。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在心、肺手术中,无气管插管的现代针刺麻醉与常规气静全麻相比,在确保同等手术安全性的同时,避免了气管插管,显著减少了全麻手术60%~70%的麻药使用量,有效减少了术后疼痛及镇痛药物的使用,降低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了脏器保护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加快了术后康复进程,降低了20%的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这一临床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并发表在《国际心脏病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2009年起,国家启动了两项针刺麻醉临床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极大地推动了针刺麻醉效应机制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发展。

2012年起,现代针刺麻醉从术中扩展至术后镇痛,其效应从手术中延伸至整个围手术期,并逐步应用于颅脑、颈部、胸部、腹部、妇产科、肛肠科和骨科等手术领域。团队建立了“基于针刺麻醉的术后加速康复(ERAS)”治疗模式,并立项制定了针刺麻醉技术标准。2018年起,团队开始将现代针刺麻醉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胃肠镜手术、深部放射术等治疗中,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在创新发展期的20年进程中,上海现代针刺麻醉团队已开展数万例各类针刺麻醉手术,年手术量超过1.3万例。其中,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每年的针刺麻醉手术量就达8000余例。这使得上海在针刺麻醉临床实践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并且成为全国最大的针刺麻醉临床基地。

三、重新走向世界:中国原创的引领示范


针刺麻醉不仅开拓了外科麻醉的新途径,也推动针灸走向世界,提高了中医学的国际影响力。针刺麻醉技术从过去的单纯针刺麻醉技术到针刺辅助麻醉技术,发展为当前的现代针刺麻醉即针药复合麻醉技术,也从过去单纯的镇痛镇静,到关注术中应用扩展至围手术期加速患者康复的应用。现代针刺麻醉涉及术前综合评估与应用、术中协助麻醉,以及术后加速康复,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管理模式。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针刺麻醉的发展既面临巨大挑战,也蕴含着更多关注与机遇。2025年1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成立了国家针刺麻醉临床研究联盟。该联盟联合了包括中日友好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近70家成员单位,高质量推进针刺麻醉的临床研究、推广应用和科学普及工作。联盟聚焦针刺麻醉的临床疗效评价与方案优化、指南和标准制定,以及效应机制研究等瓶颈问题,致力于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针刺麻醉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成果,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推动中国原创技术走向世界,为中医药国际化作出积极贡献。(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沈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1

主题

14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26 11: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阳医院开展针刺麻醉临床实践


从原理层面来说,(现代)针刺麻醉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它和人们印象里中医扎针灸那种“刺猬”形式不一样,它要通电。

通过图片,大家应该就能略微看出点门道来了。与其说这是针刺麻醉,不如说是电极麻醉。难怪老祖宗没有在几千年前发明出来,没有电,就是华佗转世扁鹊重生也搞不出这套“针刺麻醉”来。
3.png

众所周知,人体神经系统是通过生物电位变化来传递神经冲动,这样大脑才能感觉到躯体的疼痛。通过给神经系统施加人为的电刺激,当然是有可能影响到人体痛觉感知的。

关键在于,针刺麻醉这种电信号刺激的镇痛效果理想吗?稳定吗?可复制吗?

从“文革”期间针刺麻醉的应用结果来看,整体上,使用针刺麻醉来实施手术,镇痛效果并不理想,手术期间镇痛效果并不稳定,不同患者之间镇痛效果差异明显。简而言之,不堪大用,因此才被历史淘汰。

那么,现在把这套破铜烂铁捡起来重新推广的周嘉教授是在骗人吗?这得看你从哪个角度来评价。

单纯从结果来看,周嘉教授的团队的确是在手术中使用了针刺麻醉技术,也的确是成功完成了很多台大型手术,这是不用怀疑的。针刺麻醉在该团队手术中的“参与率”可以说相当高,有必要的话,“出镜率”提高到100%也不是不行。

但是仔细看一下过程的细节,就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一些非常熟悉的,套路。

针刺麻醉手术,也不是完全靠扎针和电极刺激来镇痛,手术过程还是会使用化学麻醉剂,包括局部麻醉给药,也包括静脉麻醉给药。

针也扎了,麻药也打了,那你说针刺麻醉和化学麻醉到底谁是主力谁是辅助呢?


要我说,周嘉教授所率领的这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很讲医德:虽然高举针刺麻醉的大旗,要全世界推广,但到了大型手术时都会顺带打点麻药,提携一下“西医”的奇技淫巧。

大概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精髓所在吧!(来源: 疫苗与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26 11: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针刺麻醉的优势与挑战

      与传统药物麻醉方法相比,现代针刺麻醉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小,减少因手术可能引起的器官损害,加快患者各器官生理功能的术后恢复;
     (2)针刺本身对机体各器官系统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3)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学效益,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
      现代针刺麻醉的发展亦存在不少目前尚未能解决的难题,首要问题是缺乏标准化方案和评价体系。

3.png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在现代针刺麻醉技术临床实践中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制定相关操作规范和操作规程十分必要。标准与规范的缺失是阻碍现代针刺麻醉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取穴方面,临床中基本遵循循经选穴、远道选穴和局部选穴的原则,但是各穴位刺激的参数,包括进针深度、针具范围等尚无统一的标准,导致国际上承认的针刺麻醉术种远低于国内临床使用范围。(摘自:公众号“生命科学前沿”   文章标题:针刺麻醉联盟成立,时隔近半个世纪复活,是瑰宝还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26 14: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脏病患者快速恢复!上海现代针刺麻醉团队书写针尖下的生命奇迹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7月30日报道:心脏手术是外科手术之中最难的手术,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针刺麻醉在难度最大的心脏手术之中发挥了非常神奇的作用。一根小小的银针,如何拯救一条条宝贵生命?带着这样的问题,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团队走近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岳阳医院)周嘉教授领衔的现代针刺麻醉团队,历时一年半跟拍大量真实感人的案例,完成了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东方卫视播出后,在全国引起轰动。

今天上午,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暨现代针刺麻醉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岳阳医院举办。就如何更好地推动针刺麻醉工作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上海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光,上海市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常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滕俊杰,上海市名中医王文健、吴焕淦,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吴根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上海王彤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并各抒高见。

(一)针刺麻醉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针刺麻醉是中国现代医学史上最具原创性的医学研究领域之一,它将古老的针刺技术与现代的麻醉技术在外科领域进行完美的结合,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为中国医学科学研究五项重大成果之一,推动针灸走向世界,提高了中医学的国际影响力。此外,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手术患者,以及在如战争、灾难等缺少麻药的特定情况下,针刺麻醉也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和重要作用。

从1958年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完成第一例针刺麻醉扁桃体摘除手术开始,开辟了针刺麻醉这一全新的领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肺科医院和仁济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针刺麻醉辅助下的肺切除手术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标志着针刺麻醉可以适用于大型手术中,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但是,清醒状态下的单纯针刺麻醉技术有其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由于它不具备肌肉松弛作用,无法达到100%的镇痛、镇静效果,加之对针刺麻醉的基础研究能力薄弱,手术适应症的把握不精确,有悖于现代医学伦理学的要求等;以及针刺麻醉技术劳务收费低廉等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针刺麻醉的功效受到广泛的质疑,逐渐式微。

在上海,有一个团队,一群人,从未停止对针刺麻醉的探索研究,将这项濒临失传的中国原创技术被重新“捡”回,并发扬光大,在加速患者康复的道路上创造了无数生命奇迹。全国针刺麻醉领军人物、周嘉教授正是这支团队的领路人。

纪录片总策划腾俊杰感言,拍摄过程更是见证奇迹的过程,对周嘉团队深深感到敬佩,他们将中医药文化瑰宝出了新光彩。

(二)不忘初心,致力针刺麻醉的传承和创新

从2001年起,周嘉带领团队改良了以往的单纯针刺麻醉技术,提出了针药复合的现代针刺麻醉的理念,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可操作的、应用范围更广的技术规范。团队成功施行了700多例无气管插管的针药复合麻醉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800多例无气管插管的针药复合麻醉下胸腔镜肺部手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将这一技术在全市多家综合性医院和中医医院中进行临床研究和技术推广。

2005年,团队顺利完成的一例针刺麻醉无气管插管下心脏二尖瓣成形术被BBC现场采访并全球报道,让我国沉寂了20多年的针刺麻醉技术再次被世界认识和关注。团队对针刺麻醉这一中国原创进行的技术创新和完善发展,让针刺麻醉这一国粹又回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开启了我国针刺麻醉的“传承创新期”。

现代针刺麻醉,无疑是中医传承创新、中西医结合并重发展的典范。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在心、肺手术中,无气管插管的现代针刺麻醉与常规气静全麻的临床结果同期比较,显著减少了70%-80%的麻药使用量,有效减少了术后疼痛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加快了术后康复,缩短了住院天数,创造了无数生命奇迹。这一临床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公认和关注,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

(三)大医精诚,用大爱创造无数医学奇迹

“我今天特别激动,非常感谢周嘉院长团队。”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中的主人公,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何玉兰也来到了研讨会现场,“我当时用了现代针刺麻醉的方法,开完这么大的心脏手术,医生一叫我就醒了,恢复得特别快。”

“我之前也上过全麻开过大刀,术后昏睡了七八个小时,醒后还恶心呕吐了好几天,非常难受。”何阿姨的爱人老魏也感慨地说到,“我看她这次心脏手术刚结束,人就是清醒的,也没啥难受,进食、活动都非常快,奇迹般的康复都归功于现代针刺麻醉技术,这么好的技术应该要多多推广。”

64岁的章先生,也是现代针刺麻醉技术的受益者。他在研讨会现场说“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肺癌手术一结束,我就清醒了,休息片刻我就自己走回了病房,术后第二天,出院了。现代针刺麻醉真的牛”。

纪录片出品人、上海幻维数码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徐泽星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导演管理部主任、纪实频道项目总导演柳遐也交流了纪录片从酝酿、策划到拍摄、后期制作的过程的点点滴滴,对团队行动诠释医者使命,用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谱写出动人的生命之歌表示感动。

(四)引领示范,中国原创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周嘉教授领衔的上海现代针刺麻醉团队在上海市卫健委员、市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领导和支持下,已成功开展了数万余例的各类针刺麻醉手术。团队重新确定了现代针刺麻醉的优势病种,明确围手术期临床路径,制定了临床应用规范和手术指南,使上海的针刺麻醉成为全国开展针刺麻醉临床实践的排头兵,成为全国最大的针刺麻醉临床基地。

市中医药管理局梳理、总结了上海中西医结合工作七十年的特色和优势,周嘉团队领衔的“针刺麻醉临床应用及研究”被列为其中的四项探索中西医研究新模式之一。上海市名中医王文健教授、吴焕淦教授,原复旦大学针刺原理研究所所长吴根诚先生教授纷纷表示周嘉团队开展的现代针刺麻醉工作,对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指出,针刺麻醉为常规手术开辟了更多可能性,从单纯镇痛向围术期脏器保护、改善手术预后方面不断发展,在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的道路上创造很多奇迹。值得做更多的传播推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针刺麻醉在解决现有医学难题、造福患者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有可能开辟出一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新路径,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陈凯先院士建议团队今后的临床研究聚焦以下三方面:一是针刺麻醉的临床疗效评价与方案优化;二是针刺麻醉的效应机制研究;三是针刺与麻醉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力争产出有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的成果。

徐建光主任表示,将不遗余力地与市卫健委、市科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关心推动针刺麻醉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为中医药国际化做出积极的贡献。希望团队进一步强化多学科交叉,将这项技术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广应用,造福更多患者。

上海是针刺麻醉的发源地,如今,针刺麻醉从这里再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与会专家衷心祝愿并殷切期待周嘉团队在针刺麻醉领域不断创造出新的重大成果。(人民融媒体  本文转自:东方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26 14: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悠然 发表于 2025-2-26 11:27
现代针刺麻醉的优势与挑战

      与传统药物麻醉方法相比,现代针刺麻醉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网上有一篇文章,北京中关村医院退休大夫刘京林在接受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熊卫民采访时回忆,“我们医生很不愿意用针麻。你知道为什么吗?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也很紧张。化学麻醉,打完麻醉药后,我们会用夹子夹一下病人,问他疼不疼,他不疼,大夫才下刀,对吧?

可做针麻,不准问疼不疼。若问,他肯定会答疼。没打麻药,他能不疼吗?大夫只能不问,“呱唧”一刀就下去了。

有一回我们医院里有个司机做疝气手术,用的也是针麻。手术是我给做的,当时他没吭气。我觉得他的肌肉不是很紧张,他又没叫,就以为那次的针麻挺成功。不料他回到病房就大哭起来。医护人员害怕了,说小臧大哭,叫我去看。我问他:“小臧,你怎么啦?”他说:“痛死我了!”我说:“疼你干嘛不吭气儿?你说疼我们可以下麻药的。”他说:“落在你们手里,我说管什么用?!”他特别的痛苦,特别的委屈。

刘京林说,“当时卫生局有规定,动手术时,必须有百分之几十的针麻——好像是针麻比率必须不少于20%还是25%。要是没完成任务,你就会挨批评。“但最终,由于医护抗拒、病人更不接受,针刺麻醉还是被抛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26 14: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针灸带入手术室,针刺麻醉让患者多一个选择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3年11月1日 林敬 上海报道)“针刺麻醉是将针刺疗法与外科手术相结合而创造的一种中国所特有的麻醉方法。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它无疑是中国医学史上最具原创性的医学研究领域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为中国原创性医学科学研究五项重大成果之一。”

10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周嘉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他们团队自2001年起,从最难的心、肺手术入手,将既往清醒状态下的“单纯针刺麻醉”技术,创新改良为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针药复合的“现代针刺麻醉”技术。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无气管插管的现代针刺麻醉与常规气静全麻的临床结果同期比较,显著减少了麻药使用量,有效减少了术后疼痛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加快了术后康复,缩短了住院天数和医疗费。

10月30日,周嘉院长、心胸外科主任陈彤宇为45岁的黄女士实行现代针刺麻醉无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冰冻病理浸润性癌。手术不到1小时,术中没有置气管插管、导尿管等,术后黄女士自己走回病房,第二天出院。

这场“神奇’的手术和理念目前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它便是一度失传又被捡回来并被发扬光大的现代针刺麻醉(针药复合麻醉)无管手术!

周嘉是西医出身,谈到和中医结下的不解之缘,他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这源自2000年一封来自中国西北部边疆的求救信。写信者是一位23岁的女孩,她患有室间隔缺损,这个病当时还没有办法做介入手术,只能够做开胸手术,需要上全身麻醉。让她感到担忧的是,她的母亲和外婆都曾因为全身麻醉而出现药物过敏。女孩的外婆还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周嘉说,“我看了这封信后就心里一动,针刺麻醉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工作者把针刺应用于外科手术的创新。1972年,上海仁济医院实施了针刺麻醉手术。后因诸多因素,针刺麻醉逐渐式微。如果我们把它做好了,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后来我们便把那个新疆小女孩叫到了上海,手术做得非常成功,而且几乎没有用什么麻药,就是用针刺!这件事对我的鼓舞很大,所以20多年来团队一直将针刺麻醉技术作为主攻技术。”

如今,周嘉团队领衔的现代针刺麻醉技术已运用到颅脑、腹部和盆腔、肛肠、四肢等部位的手术。此外,对于一些对大剂量麻醉药物过敏、先天或后天性气道狭窄无法行常规气管插管、不宜使用气静全麻的特殊患者来说,针刺麻醉是最有益的选择。

“上海是针刺麻醉的发源地,针刺麻醉也将从这里再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周嘉说,“通过科学系统总结、制定中国原创的针刺麻醉临床指南,让中国原创走向世界,是我们下一步主攻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2-27 09: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爽到 发表于 2025-2-26 14:37
网上有一篇文章,北京中关村医院退休大夫刘京林在接受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熊卫民 ...

这也没啥,个人认为不是故意编排。针刺经络麻醉,我想在华佗发明麻沸散之前应该是大行其道的,毕竟扁鹊时代都可以各种外科手术了,没有麻醉药,那么实施“针麻”也成为唯一选项了。但是这“针麻”跟“药麻”一个道理,病人体质不同,对其反应也不尽相同。既然麻药也有患者不敏感的,那么“针麻”存在麻醉效用差也必然是有的。至于广泛度不好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2-28 11: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麻”可能要求施术者水平要很高才可。就跟水平差的跟水平高的针灸师就是用同样的针刺,即使选穴都一样,但是效果却不用,是一样的。这个道理嘛,类似于中药方剂——即使用药完全相同,但是各药份量不同,则方子立意主旨九变了,治的病也就不同了,效果自是千差万别。所以,针刺麻醉是比较难以掌握和推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

回帖

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2-28 13: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针刺麻醉实际上跟中医的正骨是一样的缘由没落的——资本的力量:因为医院要赚钱,你正骨只是用手法不一会儿就给人治好了,收费又低廉,那医院还还有病人了?那还不往死里整你,要么你接受当地医院收编。同样,正骨是需要不断练功和积累经验的,而这针麻也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3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发表于 2025-2-28 13: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 发表于 2025-2-28 13:11
这个针刺麻醉实际上跟中医的正骨是一样的缘由没落的——资本的力量:因为医院要赚钱,你正骨只是用手法不一 ...

是的。在90、00年代,你正骨收不了几个钱,真叫救死扶伤。再者,老百姓也是认为,你没用药,也就是没有多少材料物品使用,就是用“手掰扯几下”,不应该收啥钱,关键施术过程中,还疼。加上医院的强势“科学”宣传,如果收到医院一半的费用,人家就跑到医院做手术了。搞得正骨手艺也难养家,所以正骨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