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9|回复: 0

[寓医深长] 从“甘之如荠”说起

[复制链接]

3

主题

13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发表于 2025-2-26 09: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甘之如荠,意思是像吃了先苦后甜的荠菜一样内心很高兴、愉悦。比喻做愿意的事情,虽然受了苦,心里也很甜美。出自《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荠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我国自古就有食用野生荠菜的习惯。《本草经集注》云“荠类又多,此是今人可食者,叶作菹羹亦佳。”苏东坡更是称赞荠菜“惟有天然之珍,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

荠菜,《诗经》称“荠”,《本草纲目》谓“荠生济泽,故谓之荠”,嫩苗供蔬食,因有荠菜之称。《物美相感志》言“三月三日收荠菜花”。三月三日即上巳日,故荠菜又名上巳菜,民间也有“到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美谈。其果实呈倒三角形,似菱角,故荠菜俗称“菱角菜”“三角菜”。民间常用荠菜作药枕,故又称枕头草。荠菜可治久痢,因而得名净肠草。

荠菜入药始见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言“主利肝气,和中”。春季花开时采收,《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9年版)》等收载为“荠菜”,《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等收载为“荠菜花”。其性凉,味甘、淡,归肝、脾、膀胱经,有清热利湿、平肝明目、凉血止血、和胃消滞的功效,《本草纲目》言其“明目,益胃”。现代临床用于治疗肾炎水肿、尿痛、尿血、便血、月经过多、目赤肿痛、小儿乳滞、腹泻、痢疾、高血压病等症。《滇南本草》有用荠菜煮鸡蛋吃治肺热咳嗽的记载。中成药补血调经片、参七乳泰片皆有用荠菜组方入药。

荠菜含有氨基酸、多糖、黄酮类、蛋白质、胡萝卜素、胆碱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荠菜有类似麦角的作用,对动物子宫或肠管均有显著收缩作用。荠菜中含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

“嫩斸苔边绿,甘包雪裹春。”宋代洪咨夔只能春来食“荠馄饨”,如今的我们却是四季皆可品。(邓力  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