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9|回复: 0

[中医内科] 名医名方·苏梗饮子

[复制链接]

2

主题

13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发表于 2025-2-26 10: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炳章,1943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脾胃病及疑难杂病。

组成:紫苏梗10克,枳实壳各6克,青陈皮各6克,制香附10克,乌药6克,川楝子9克,小茴香3克(与川楝子同炒),广木香6克,川黄连3克,吴茱萸3克,路路通10克,炙甘草3克。

功能:疏肝和胃,理气通络。

主治:慢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胃脘痛,脘部胀满,纳食减少,知饥而不欲食,口淡无味,泛吐清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证属肝胃不和者。

用法:每日1剂,常法煎服,早中晚温服,2~3周为1疗程,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方解: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改变,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胆、脾密切相关。

脾胃同居于中州,是后天之本,脾属阴土,胃系阳土,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泉,升降运动之枢纽。脾主健运,化生精微,藏而不泻,以升为补。胃主纳食,职司传导,化而不藏,以通为用。脾胃又旁系肝胆,肝升胆降,四者实为一身之要冲,对中焦气机的升降出入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若饮食不节,饥饱失度,胃阳受损,则口淡无味、纳食减少;如情怀不畅,肝失调达,乘阳明则胃痛、恶心呕吐。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卷三》中提到“凡醒胃必先制肝”,故在治疗上侧重于肝胃同治,胃得降则和、肝得疏而畅,则中焦出入有序、升降有常。

苏梗饮子中,用紫苏梗顺气宽中,乌药、香附辛温通络。枳壳、陈皮宣达气机,木香理三焦之气。少入黄连苦寒坚胃,与吴茱萸组成左金丸,苦辛合用,能通能降。川楝子入肝经,与辛温之小茴香同炒,一寒一热,苦降辛开。路路通具有通利之性,善行气宽中而止痛,佐以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在治则上以辛温通阳、培土泄木为要点,偏重疏理气机、调其开阖。在用药上“远柔用刚”,即以温通为主,避免守中壅滞之品,全方集金铃子散、左金丸、乌药散等诸方之长,共奏疏肝和胃、理气通络之功。

加减:泛酸甚者,加乌贼骨、象贝母;大便溏薄者,加干姜、石榴皮;呃逆者,加公丁香、干柿蒂;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生姜;口腻不清者,加白蔻仁、砂仁。(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 吴力强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