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回复: 0

[寓医深长] 灵壁石前拜华佗 奇石神韵衣袂飘

[复制链接]

2

主题

14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发表于 2025-3-14 12: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名医中,华佗的地位不言而喻。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医德风骨,华佗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医学界至圣先贤。

为深入了解华佗的医学成就及历史功绩,利用一次假期,我慕名前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华祖庵内的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虔诚拜谒这位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大家。

灵璧石

进入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灵璧石”,外形酷似华佗游方行医的模样,人称“华佗奇石”。那神形气度,栩栩如生,特别是其上散布的白色条纹,顺序倾斜,仿佛人工刻意裁剪描画。“华佗奇石”赫然显现出华佗衣袂飘飘、气宇轩昂、思苦天下、心系苍生的神态,神形兼备、巧夺天工。真是叹为观止,令人折服。

麻沸散

华佗首创的“外科圣药”麻沸散,在《后汉书·华佗传》和《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中均有相关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麻沸散比西方麻醉药早了约1600年,为后世麻醉学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麻沸散可能包含曼陀罗花、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等。其中,曼陀罗花中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碱等,有麻醉镇痛、抑制腺体分泌等作用,可能是发挥麻醉功效的主要成分。麻沸散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大突破,拓展了外科治疗的范围,使外科手术的开展更为安全和可行,提高了治愈率。华佗也因麻沸散及高超外科手术技艺,被誉为“外科圣手”。尽管麻沸散的具体配方已失传,但它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地位不可磨灭,为现代麻醉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启示。因为已经失传,麻沸散使用时的适用剂量和服用后的麻醉起效时间,今人都难以精准判断,但从其能进行腹部等复杂手术推测,麻沸散应能使患者达到深度麻醉,失去痛觉且肌肉松弛。

华佗五禽戏

在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华佗五禽戏”占据了相当大的展示席位。五禽戏是华佗在吸收前人仿生类引导功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古代医学知识及动物形态神韵、生活方式创编而成。最早记载于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华佗传》,但无具体动作描述,直到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才对其练习要领和动作内容进行了详述。唐宋时期五禽戏广为流传,人们多沿《养性延命录》内容传习。明清时期,五禽戏有了创新,出现众多版本,调整了动作难度和幅度,普适性、科学性更强。民国时,五禽戏主要流传于亳州小华庄及周边地区。现代已形成亳州派、国字派、四川重庆派、台湾派等众多流派。五禽戏功法特点主要是模仿五禽,神形兼备;活动全面,大小兼顾;动静结合,练养相兼。

当下,五禽戏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五禽戏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五禽戏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禽戏承载着中国传统医学的深厚底蕴和古人对自然的观察认知,体现了古代医学与文化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从健身角度讲,五禽戏能让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提高人体免疫力,还能修身养性,对推动全民健身、传承养生文化有重要作用。在国际交流方面,五禽戏传播到多个国家,成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与借鉴。

如今的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包括中医药起源、中医药五千年发展史、华佗和他的中医药成果、中医药资源和亳州现代中医药文化发展现状五大主题,中医药文化元素专业且丰富,给瞻仰胜迹、缅怀先哲的参访者和拜谒者提供了一桌桌中医药文化的“饕餮盛宴”,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汪正清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