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回复: 0

小陷胸汤治胃痞案

[复制链接]

3

主题

6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发表于 2025-3-20 19: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殿春为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临证喜用经方治疗内科系统疾病。笔者跟师侍诊学习,现将其运用经方小陷胸汤化裁治疗胃痞病验案一则总结如下。

许某,男,45岁,因“胃脘痞胀不适3个月余”于2016年7月15日来诊。刻下:胃脘部发胀,进餐后尤甚,每餐均不敢多进食,自感消化不良,得嗳气则舒,旋即又作。常于进餐后便意明显,如厕后缓解,大便偏稀色黄,未见赤白黏冻或黑便。口干、口苦。夜寐欠佳。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弦数。辅助检查: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辨证:痰热内阻。

治则:清热化痰消痞。

方用小陷胸汤合二陈汤化裁:法半夏12g,黄连2g,瓜蒌皮10g,陈皮10g,茯苓15g,茯神15g,竹茹12g,炒枳壳10g,夏枯草12g,刺五加根15g,三七粉2g(冲服)。14剂,水煎服,日1剂。

7月29日二诊:恙情平稳,胃胀感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偏多,口干缓解,自觉口中有异味,寐欠佳。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微弦。效不更方,守上方加藿香10g。14剂煎服法同上。

8月12日三诊:诸症皆缓,胃胀好转,嗳气大减,纳食渐馨,口中异味减轻,寐渐实。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处方:法半夏10g,黄连2g,瓜蒌皮5g,陈皮6g,茯苓15g,茯神15g,炒枳壳10g,夏枯草12g,刺五加根15g,三七粉2g(冲服)。14剂,煎服法同上。

后患者来院告之,无明显不适感,已停服中药,自行服用三七粉。

按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方为治疗痰热结胸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辨证要点。历代医家对小结胸病病位于“心下”的说法不一,伤寒论原文中曾出现“心下”“膈”“胸胁”“腹部”等部位名词,《中医大辞典》把“心下”解释为“膈上部位”,金殿春认为这个说法将小陷胸汤的效能所及部位过分局限,与现代小陷胸汤应用领域之广的事实相悖,他认为古称“心下”者,非指一端,应当考虑胃上脘、横膈、脾胃、胆道、肠道疾患。本案患者证属“胃痞”,《景岳全书·痞满》载:“痞者,痞塞不开之谓,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金殿春认为胃脘部仍属“心下”范畴,辨证考虑为痰热互结之结胸证,其病机为痰热中阻,不通则痛,方选小陷胸汤加味。叶天士云:“脘在腹上,其地位处于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温热论》)。其中“当用苦泄”四字,与小陷胸汤义十分相合,故痰热中阻之胃痛,得引为良方。但患者仅以“痞”“胀”为主诉,无明显“痛”,貌似不合小陷胸汤证之辨证要点。但观其舌脉,均为痰热内结之征象,只不过没有条文所述症状为重而已;且患者大便偏多、夜寐欠佳、有心脏传导异常,均符合“痰”之征象。处方中,半夏合黄连,一苦一辛,体现辛开苦降之法;半夏配瓜蒌,润燥相得,是为清热化痰、散结开痞。仲景原方用瓜蒌实,有通腑泄热之意,但患者大便无秘结,且大便偏稀,故换用瓜蒌皮,枳实亦以枳壳替代。患者历时3个月余,仅以小陷胸汤化痰似感力度偏弱,故又辅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加强化痰之力,二陈汤原为治湿痰、寒痰而设,但在此方中配合黄连、竹茹,化痰之力存,而辛燥之弊去。半夏配竹茹,一温一寒,健脾燥湿、和胃止呕,仿温胆汤意。

值得一提的是,此方治胃痞为一端,“胃不和则卧不安”,治疗失眠亦有妙趣。半夏、夏枯草相配治疗失眠,主治痰热为患,以致胸闷、头昏、头痛、失眠等,二药相伍,乃取调和肝胆,平衡阴阳,交通季节,顺应阴阳,引阳入阴而治失眠。《冷庐医话》引《医学秘旨》谓:“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盖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刺五加根金殿春喜用治疗失眠,认为比其叶效果更佳。

二诊后,症状缓解,患者诉口中异味,加藿香以芬芳化浊;三诊后,痰、热症状均明显改善,胃胀、排便、睡眠均逐渐恢复正常,去竹茹,减半夏、瓜蒌皮、陈皮用量,守方继进,以期全功。(陈婷 时乐 杨晓明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