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标准由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于2024 年09 月13 日首次发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酸枣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干制酸枣叶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酸枣的叶为原料,经干燥而制成的干制酸枣叶,仅适用于食品加工原料,可做饮料、代用茶。
2 术语和定义
2.1 酸枣叶
指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 F. Chou 的新鲜叶。
2.2 干制酸枣叶
以新鲜的酸枣叶为原料,经挑选、清洗、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要求
酸枣叶要求无杂质、无病斑、无腐烂、无虫蛀。
3.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 | | 色泽 | | 随机抽取样品5g,置于洁净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通过目视观察其色泽、组织形态、有无杂质,用鼻嗅法检查气味,按食用方法冲泡后品尝其滋味。 | 气味 | | 组织形态 | | 杂质 | |
3.3 特征指标 特征指标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 特征指标
3.4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 的规定。 项目 | | | 水分(/ g/100g) ≤ | | | 灰分(/ g/100g) ≤ | | | 铅(以Pb 计)/(mg/kg) ≤ | | | 总砷(以As 计)/(mg/kg) ≤ | | | 总汞(以Hg 计)/(mg/kg) ≤ | | | 镉(以Cd 计)/(mg/kg) ≤ | | |
3.5 农药残留限量
应符合GB 2763、GB 2763.1 中茶叶的规定,并按GB 2763、GB 2763.1 规定进行检测。
4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14881 的规定。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干制酸枣叶中总黄酮的测定
A.1 试剂
A.1.1 无水乙醇(分析纯)
A.1.2 70%(体积分数)乙醇:纯化水30ml 加无水乙醇70ml,即得。
A.1.3 5%亚硝酸钠溶液:称取5.0g 亚硝酸钠(分析纯),用纯化水定容至100ml。
A.1.4 10%硝酸铝溶液:称取17.6g 硝酸铝(分析纯),用纯化水定容至100ml。
A.1.5 氢氧化钠试剂:称取4.3g 氢氧化钠(分析纯),用纯化水定容至100ml。
A.1.6 芦丁标准溶液
A.1.6.1 芦丁对照品贮备液: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50mg,置50ml 量瓶中,加70%乙醇(A.1.2)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A.1.6.2 芦丁对照品使用溶液:精密吸取10ml,芦丁对照品贮备液(A.1.6.1),置50ml 量瓶中,加70%乙醇(A.1.2)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A.2 仪器设备
A.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A.3 试样的制备
取酸枣叶粉样品0.5g,精密称定(精确至0.0001g),加70%乙醇40ml,加热回流2h,冷却,滤过,置50ml 容量瓶中,用70%乙醇洗涤残渣,洗液并入容量瓶中,用70%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ml 置10ml 容量瓶中,用7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A.4 分析步骤
A.4.1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使用溶液(A.1.6.2)0、1、2、3、4、5、6ml,分别置25ml 容量瓶中,各加水6.0ml,加5%亚硝酸钠溶液和10%硝酸铝溶液各1ml,摇匀,放置6min,加氢氧化钠试剂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按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51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A.4.2 样品的测定
精密吸取按A.3 制备好的样品溶液2ml,置25ml 容量瓶中,加水至6.0ml,加5%亚硝酸钠溶液和10%硝酸铝溶液各1ml,摇匀,放置6min,加氢氧化钠试剂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
按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51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将吸光值带入回归方程,计算,即得。
A.5 计算
A.5.1 总黄酮含量按式(A.1)计算:
式中: X=m×d/(w×1000)x100 %..........................(A.1)
X--总黄酮含量(%);
m--由标准曲线上计算得到的样品比色液中芦丁质量,单位为毫克(mg);
w--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
d--稀释倍数。
A.5.2 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精确或保留到小数点后2 位。
A.6 允许差
同一操作者2 次平行测定结果允许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