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7|回复: 1

[寓医深长] 附子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发表于 2025-4-1 11: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附子

回阳救逆能担纲,补火助阳响当当。
散寒止痛功效佳,亡阳虚脱四逆汤。
心阳不振能担当,脘腹冷痛效尤佳。
阳虚阴寒常选用,肾阳虚衰服之康。
半蒌贝蔹及攻乌,阴虚孕妇均避让。


作者:周超凡 中国中医科学院

3

主题

14

回帖

2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7
发表于 2025-10-29 19: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颂古三十一首·其三十一
〔南宋〕释梵琮

天雄附子出绵州,价数高低一等酬。
治病杀人随所用,到头难觅个踪由。



作者释梵琮于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住庆元府仗锡山延胜禅院。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住南康军云居山真如禅院。为南岳下十七世,佛照德光禅师法嗣。他的著作,特别是诗词,大多融合禅理与生活观察,是从佛偈中领悟而来,充满哲理。此诗以“天雄附子”为喻,探讨事物“功效与风险并存”的辩证关系。  

“天雄附子出绵州”:明确指出天雄、附子两种药材的主产地为“绵州”(今四川绵阳一带)。历史上,绵州因气候、土壤条件适宜,是附子(包括天雄)的道地产区,其品质优良,为传统中药的重要来源。  

“价数高低一等酬”:说明天雄、附子的价格差异与其品质等级直接挂钩。无论是天雄(附子的炮制品或特定加工形式)还是普通附子,价格高低均遵循“质价相符”的市场规律,同一等级的产品报酬一致。  

诗的后两句是核心:天雄附子既能“治病”(如中医用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也能“杀人”(若使用不当,如过量内服或炮制不规范,会引发中毒甚至死亡)。其“功效”与“风险”取决于使用者的认知与操作——就像禅理中“事物本身无绝对善恶,关键在如何运用”一样,天雄附子的“善”(治病)与“恶”(杀人)并非绝对,而是使用者选择的结果。而“到头难觅个踪由”则进一步强调:这种“功效与风险”的转换往往难以预判,提醒人们对待事物需谨慎权衡。  

这首诗,简单却朴实无华:天雄和附子产自绵州,价格高低自然有成色和品种的规律。它可治病,也可以杀人(有毒性),救人害人很难分辨。


诗中“天雄附子”的中药属性补充
      天雄与附子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区别主要在于用药部位、作用以及主治疾病等方面。
      1.用药部位:天雄和附子来源于同一种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是附子,附子侧之小幼根称为侧子,而附子未生幼根者称为天雄。
      2.作用:天雄、附子性皆有毒、性热、味辛、入肾经,均有祛风散寒、扶阳助阳的作用。
        1)天雄性味辛、热,有毒,归肾经。功能祛风散寒、益火助阳。功偏祛风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
        2)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经归心、肾、脾经。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偏补火回阳救逆,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
      3.主治疾病:天雄主要用于治疗阳气不足及寒邪导致的皮肤关节冷痛、皮肤麻木、四肢厥冷、心腹冷痛、头痛、痃癖症瘕等情况;而附子主要用于治疗阳气亏虚及寒湿引起的用于亡阳证(如休克、虚脱、脉微)、阳虚证(如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
虚寒吐泻)、寒痹证(如畏寒怕冷、关节剧痛、阴寒水肿)。
      天雄与附子均为辛热之品,主要用于治疗阳虚、元气不足引发的症状。长期过量使用,可导致津液受损,可能引发阴虚的情况。不适合存在口干、咽干、盗汗、乏力、手足心热、两颧潮红、大便秘结等症状的阴虚患者使用,不建议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等药物共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用时需先煎1小时左右以上降低毒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